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時代變革日益廣泛且深入,為了全面保障思政教育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網絡思政教育教學的課題研究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郭同峰所著的《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1月九州出版社出版)便是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作者針對網絡時代的教育環境和思政教育需求特點,有效探索了網絡時代思政教育教學的創新路徑和創新模式,充分強化了思政教育的教育實效性和傳播話語權,為中國特色的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作出了良好的探索與示范。
《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六章:第一章是網絡意識形態的理論分析,涵蓋了當前網絡發展的現狀、網絡意識形態的研究現狀、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社會意義等內容的解讀與分析;第二章是網絡意識形態的互聯網基礎,從互聯網科技的角度闡述了網絡思政教育的技術基礎,并指出網絡思政教育的需求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網絡強國戰略等政策的支持下還在不斷擴大,教育影響也將持續加強;第三章是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對意識形態傳播的影響,從意識形態的自由開放、話語權的爭奪、傳統把關理論的變化、互聯網媒體傳播等幾個方面多角度解讀了當前意識形態發生的變化與影響;第四章是網絡錯誤思潮的批判,編者列舉了當前網絡上一些不良的社會輿論,指明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在網絡上的傳播及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第五章是網絡意識形態中網絡輿論與網絡謠言的分析與治理,由于網絡信息的規模過于龐大,管控難度大,由此而產生的網絡輿論和網絡謠言給社會帶來了許多危害,國家應當強化網絡信息和輿論的規范化治理;第六章論述了網絡意識形態的應對路徑,針對網絡思政教育的相關實際問題,編者提出了樹立網絡意識、掌握思政教育話語權、提高網絡參與者媒介素養,以及依托傳統文化、傳播中國聲音等有力舉措。
在全方位深入解讀和分析了網絡思政教育的傳播學理論、發展現狀、教育教學需求等論題之后,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創新應當集中力量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關注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在線上話語權上的爭奪與傳播。對此,高校及思政教師應當加快校園網絡與社會網絡平臺的一體化建設工作,將思政教育教學的資源、課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探究等拓展到校園網絡平臺中,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來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的學習,讓網絡思政教育能夠實時地、開放地對學生的網絡意識形態進行監督與指導,從而全方位地保證網絡思政教育在網絡話語權上的權威性和競爭力。除此以外,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的渠道和平臺,廣泛且深入地融入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當中,從而更好地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和網絡意識形態進行觀察和引導。
第二,創新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網絡思政教育的實際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增強教師在網絡思政課程設計中的科學性和開放性,也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在網絡思政教學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高校及教師應當不斷創新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將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且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進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豐富思政教學的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與時俱進的網絡思政教學課堂中更全面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讓網絡思政的理論與實踐更好地去指導學生的成長成才。
第三,鼓勵大學生在網絡思政教育教學中自查自糾與自我教育。網絡思政教育具有顯著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它是學校、思政教師和大學生都需要共同參與和協作的一項理論性和實用性兼具的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在網絡日益占據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網絡思政教育逐漸成為傳統思政教育的重要延伸部分,大學生網絡思想動態的觀察、引導和保護也隨之成為高校及教師必須重點關注的教學課題。在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創新研究中,筆者認為,網絡思政教育的網絡話語權、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自我教育是網絡思政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網絡思政教育獲得科學創新發展的有力因素,對現代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指導實踐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李悅/赤峰學院黨委宣傳部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