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壯
【關鍵詞】 中學語文;快速閱讀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107—01
初中語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身心綜合發展的至關重要的科目。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又是一大重點所在。教師們只有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和能力。快速閱讀法正是在這一需求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是傳統閱讀方法的進一步完善,能有效增強閱讀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快速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快速閱讀法的運用有助于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
一節課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仔細閱讀來進行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是很難高效完成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創新閱讀教學方式。而快速閱讀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衍生出來的新型閱讀方式,它對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學習效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教學《北京的春節》這一篇閱讀理解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先對這篇文章所涉及的幾個問題進行理解分析。如,第一題要求讓學生對該片段所描繪的活動與涉及的風俗習慣進行描述。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象一下有哪些常見的風俗習慣,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熟悉的風俗向大家描述出來。每個學生的生活區域不同,一些風俗習慣自然也會有所不同,這樣的互相描述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增長知識,并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在對風俗習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通讀一遍全文,并找尋答案。學生快速地在文中全畫出自己覺得和題目有關的字詞句,并進行語言的組織。5分鐘后,教師安排學生發言,并進行引導性的補充。
又如,這篇閱讀理解還涉及要求學生描述段落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每段文字的概括,引導他們將一段中涉及的時間、地點、活動等串聯起來,并將線索圈畫出來。一篇文章主要就是通過這些關鍵詞串聯起來的,學生們如果能快速尋找到這些關鍵詞并進行語言的組織,對全文也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把握。
快速閱讀法還給出了推斷式閱讀等閱讀小技巧,簡單來說就是從題目推斷出作者要答題者得出的結論。比如,第三題中要學生解釋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寫:“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這時教師們可以引導學生先單獨對這句話進行分析。很明顯這句話中運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比喻手法有哪些作用。這樣教學,在檢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比喻手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生動形象,教師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引導,說明作者對這粥有著無比喜愛的情感,進而聯想到粥是春節的產物,那么就進一步說明作者對北京春節的喜愛。有了這些推斷以后,教師再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找出能印證之前推斷的詞句,更有助于學生對答案的解析,提高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文章的能力。
二、快速閱讀法有助于貫徹落實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理念
快速閱讀法作為傳統閱讀方法的創新與提升,它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速度和效率,更能擴充學生的閱讀面,加強學生對文章關鍵詞的把握,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通過快速閱讀法的運用,教師們能夠更快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騰出更多時間向學生傳授更多的課外知識。這對學生知識的積累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和初中語文擴充學生知識面的教學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比如,教學《中國的石拱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快速閱讀法進行系統瀏覽,讓他們根據題目中所給到的信息“石拱橋”進行相關特點的掌握。很快學生就能在文中找出一些描述性的字詞,如美、久等等。學生對每一段進行概括時,不難發現這篇文章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展開的,從文中的一些數字和說明性的語言,又能夠看出這是一篇說明文。這樣進行引導,學生就能在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時間掌握全文大約一半以上的信息,這對接下來的閱讀是非常有效和快速的。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