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瑋 王靜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討危重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外科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情況。方法:選取本院神經外科所收治的危重顱腦外傷患者共計94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7例患者。為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開顱減壓治療術,為觀察組患者給予大骨瓣開顱減壓治療術。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方法下,術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表評分(GCS)情況,分析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在進行治療及手術后,經過結果對比和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表評分(GCS)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差異較為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危重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外科治療中,采取大骨瓣開顱減壓治療術,可以較好的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患者生活能力、昏迷評分情況都顯著優于傳統手術方法。
【關鍵詞】危重顱腦外傷;神經外科;大骨瓣開顱減壓術;臨床治療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uro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Methods: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7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outine craniotomy and decompression were performed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large craniotomy and decompression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DL and G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nd operati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f AD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mo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Large craniotomy and decom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The living ability and coma score of patient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raditional operation.
Key words: critical craniocerebral trauma; neurosurgery; craniotomy and decompression with large bone flaps;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01
引言:顱腦外傷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十分嚴重,同時危重顱腦外傷又是臨床神經外科較為常見、起病急、病情危重的一種疾病,患者往往受外力打擊造成嚴重的顱腦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和預后生活質量[1]。該類疾病病情危重復雜,對于患者預后影響十分惡劣,針對這一特點,采取有效的減壓治療術,對于患者的影響十分積極。這樣的患者搶救是爭分奪秒的,因此準確實施有效的治療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生命挽救和預后健康情況[2]。本次報道就危重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外科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外科所收治的危重顱腦外傷患者共計94例,秉承隨機雙盲原則,將本次調查研究的9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7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患者年齡階段在20—51歲之間,平均年齡(34.2±5.4)歲。在觀察組中,患者年齡階段在19—52歲之間,平局年齡(32.8±4.9)歲。患者損傷類型包括車禍損傷、重物砸傷、高處墜落傷、鈍器打擊傷。兩組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危重顱腦外傷,患者無嚴重的原發肝腎功能損害或重大器官損害,無重大慢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程度、損傷原因、既往病史、健康情況等一般資料方面內容不具備顯著差異,其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護理和治療模式,包括清除呼吸道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靜脈通路,清創和加壓止血包扎,對于骨折部位進行固定處理。如患者存在嚴重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的情況,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為患者進行術前昏迷情況評估、顱腦損傷情況CT檢查。根據患者臨床輔助檢查情況,開展手術治療。為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開顱減壓治療術,即在額顳頂做弧形切口,將一定骨瓣去除后,在硬腦膜進行切口,將壞死組織和血腫進行清除,減壓縫合并設置腦室引流。為觀察組患者給予大骨瓣開顱減壓治療術,即在患者額顳頂做大問號切口,骨瓣大小在12.0cm*15.0cm左右,將皮瓣與骨瓣翻開后清除硬膜外和硬膜下及腦內血腫、壞死組織[3]。處理之后,減壓縫合與腦內引流操作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方法下,術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表評分(GCS)情況,分析臨床治療效果。GCS評分用來評定患者術后昏迷情況,分值越低表示昏迷越嚴重。而ADL分級則評估術后患者的生活能力,可分為1——5級,級別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1級為術后行動能力完全恢復,生活質量較高,5級為患者術后呈現植物生存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調查研究的所有數據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較為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進行治療及手術后,經過結果對比和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表評分(GCS)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差異較為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ALD分級、GCS評分對比詳見表1.
3 結論
危重顱腦外傷在臨床相對較為常見,一般都是因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導致的顱腦組織損傷,嚴重影響和損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患者的預后恢復,如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處理,會威脅患者生命[4]。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一般都會采用外科手術,根據患者情況,采取適當的外科手術降低顱內壓、清除血腫和壞死腦組織,對于患者的積極影響意義十分關鍵。
如本次研究報道所述,選取本院神經外科所收治的危重顱腦外傷患者共計94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7例患者。為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開顱減壓治療術,為觀察組患者給予大骨瓣開顱減壓治療術。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方法下,術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表評分(GCS)情況,分析臨床治療效果。在進行治療及手術后,經過結果對比和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表評分(GCS)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差異較為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危重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外科治療中,采取大骨瓣開顱減壓治療術,可以較好的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患者生活能力、昏迷評分情況都顯著優于傳統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陳撼迪,劉佩佩,隋建美,&王凡.(2017).神經外科危重顱腦外傷臨床治療效果分析.中外醫學研究,15(6),00032-00033.
王志超.神經外科危重顱腦外傷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1):00059-00060.
呂泰泉,江振汝,王國興.危重顱腦外傷患者的神經外科臨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0):00048-00049.
牛彥龍,王巧娟,劉華.重型顱腦外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神經外科治療臨床體會[J].醫藥前沿,2016,6(11):00146-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