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輝 黎旭 譚金花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或ERCP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膽結石患者60例,每組各30例,利用隨奇偶數分組法將其分成參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參照組患者采取腹腔鏡聯合ERCP的治療方式,觀察組患者采取腹腔鏡聯合ERCP的治療方式,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通過對兩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可知,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3.3%,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3.3%,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膽結石的治療中選擇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的手術方式,可促進患者盡快康復,臨床價值顯著,值得研究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膽道鏡;ERCP;膽結石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01
膽結石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外科疾病,生活不規律以及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其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膽結石分為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兩種,病情較為復雜,發作較為突然,病發時患者會出現右腹部劇痛、發熱、寒戰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得當極有可能產生結石殘留的后果,加重病情與復發率。 本研究針對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或ERCP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膽結石患者60例,每組各30例,利用隨奇偶數分組法將其分成參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參照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35.69±5.37)歲,病程1個月~1年,平均病程(8.28±1.09)個月;觀察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6.02±5.19)歲,病程2個月~1年,平均病程(7.93±1.11)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方面經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均進行常規抗感染與其他基礎性治療。其中,參照組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聯合ERCP(經十二指腸乳頭逆行胰膽管造影)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其方式為:在ERCP檢查方法下證實膽總管結石,并經十二指腸乳頭將肝胰壺腹括約肌,利用取石網或者球囊將結石取出,留置鼻膽管引流,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在患者ERCP手術后3~5d后進行LC,并在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于術后當天或者隔天拔出留置的引流管,康復后即可出院。
觀察組對患者施以腹腔鏡聯合膽道鏡(LCBDE)的治療方法,其方式為:取平臥位,氣管插管麻醉,利用腹壁四孔穿刺法完成打孔,并建立人工氣腹;將膽道鏡與腹腔鏡置入,對患者進行取石操作,若結石較大,可利用石鉗取出;若結石較小可利用導尿管或者沖洗泵對彈道進行清洗,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取石操作,并在取石結束后重復清洗彈道,并在膽道鏡的觀察下,檢查膽道是否通暢,有無炎性物質,如無異常可常規留置引流管,術后根據患者康復情況拔管。
1.3 療效判斷標準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治療效果,其療效評價標準如下:當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術后各項指標回歸正常,檢測結果為陰性,視為痊愈;當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術后各項指標明顯改善,檢測結果為陰性,視為顯效;當患者臨床癥狀與術后各項指標有好轉,部分患者檢測結果為陰性,視為有效;當患者臨床癥狀與術后各項指標無變化,或者病情加重,視為無效。
臨床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并進行卡方檢驗,當統計結果P<0.05時,表示此研究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施以不同治療方法,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3.3%,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3.3%,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有很大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飲食及作息沒有規律,導致膽結石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對患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嚴重。針對膽結石的治療,傳統方式是采取開腹手術進行取石,雖有一定效果,但該方式是開放性手術,創傷面比較大,且手術時間長、出血多,容易引起其他并發癥或感染,延緩患者康復速度。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微創手術已被臨床廣泛使用,其中腹腔鏡技術越來越完善,應用范圍也也來越廣,對于膽結石的治療也有著重大意義。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治療膽結石的方式分別是腹腔鏡聯合ERCP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兩種,腹腔鏡加ERCP需要兩次手術過程,也就是說患者需要承受兩次手術帶來的風險和痛苦,隨之還有更長的住院及恢復時間。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不僅可以一次完成手術,還能夠降低對患者腹腔的干擾,保護其胃腸功能,減少并發癥,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綜上,在膽結石的治療中選擇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的手術方式,其臨床效果更好,能夠促進患者盡快康復,臨床價值顯著,值得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郭沖. 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手術室護理要點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3):48+54.
孫梓程,陳海軍. 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05):66-67.
劉韜. 腹腔鏡下聯合膽道鏡膽囊并膽總管取石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03):54+56.
李炯,李訓海,張先楷.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2018,27(22):4136-4137.
張延科,鄧恒森. 分析并研究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3):1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