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章蘭 邱海霞 李麗容
【摘 要】目的:探討MSCT的后處理技術對頜面部多發骨折診斷與治療的臨床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4月一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經手術或臨床證實的頜面部多發骨折病例的臨床及影像資料。60例均行頜面部MSCT平掃檢查及運用MPR和VR技術后處理,并將兩者顯示的優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60例患者中,上頜骨骨折伴顴骨、眶骨骨折32例,上頜骨骨折伴顴骨、眶骨、鼻骨、額骨骨折12例,顴骨、眶骨、鼻骨骨折10例,顴骨、眶骨骨折6例。MPR和VR圖像清晰顯示了部分患者中CT平掃未發現的橫向、斜向骨折線。結論:MSCT的VR和MPR圖像能直觀地、立體地顯示多發頜面部骨折的部位、粉碎及移位的方向和途徑、以及伴發骨折,尤其在顯示隱匿性骨折線方面明顯優于CT平掃,因此,它能為臨床制定精細的手術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學信息,并對術后療效進行明確的評價。
【關鍵詞】MSCT;MPR;VR;頜面部骨折;診斷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R7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01
頜面部骨折是頜面外傷患者中最常見的損傷,由于頜面部解剖結構復雜,為體表暴露部位,常影響呼吸、咀嚼及語言等功能。因此,及時、準確地診斷骨折的部位、類型、移位情況, 對臨床手術復位方案的精細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回顧分析60例經手術及臨床證實的頜面部多發骨折的影像表現,探討MSCT的后處理技術對頜面部多發骨折診斷與治療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60例經手術證實的頜面部多發骨折的病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18-50歲,平均30.5歲,外傷原因:交通事故44例,拳擊及鈍器傷16例。檢查時間:44例為傷后2h內,12例為傷后2-5h內,另外4例為24h后。臨床表現:頭痛、頭暈、意識障礙、腦脊液鼻漏、耳漏等。60例患者均行64層螺旋CT薄層掃描,并根據需要,相應的進行了MPR、VR技術等重建處理。
1.2 掃描方法及圖像處理
掃描設備為GE公司LightSpeed VCT 螺旋CT掃描機,受檢者取仰臥位,行頜面部CT平掃。掃描參數:層厚0.5mm,電壓80-100Kv,電流60MA,旋轉速度0.6s/r。掃描結束后將所得圖像重組傳到ADW 4.5 工作站,并采用MPR及VR技術對其進行斜面、冠狀、矢狀位重組,調整骨折的位置,最大程度的顯示骨折的部位、粉碎及移位的方向和途徑、以及伴發骨折的情況。
1.3 圖像分析
根據MSCT平掃圖像及MPR、VR技術的重建圖像診斷頜面部骨折的部位,粉碎及移位的方向和途徑、以及伴發骨折的情況,并將平掃圖像與后處理圖像進行對比分析。
2 結果分析
經手術證實,60例患者中,上頜骨骨折伴顴骨、眶骨骨折32例,上頜骨骨折伴顴骨、眶骨、鼻骨、額骨骨折12例,顴骨、眶骨、鼻骨骨折10例,顴骨、眶骨骨折6例。CT平掃與MPR及VR 對上述各部位骨折均可顯示,在顯示隱匿性骨折線方面,MPR及VR明顯優于CT 平掃。本組30例患者中,CT平掃圖像結合MPR、VR圖像,對頜面部多發骨折的診斷正確率達到100%。可見CT平掃和MPR、VR后處理技術對頜面部多發骨折的診斷及臨床診斷、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64 排螺旋CT 圖像能提高對深部細微骨折的顯示[2]。有文獻報道[3],在CT平掃及VR處理圖像的診斷引導下,患者對術后頜關系、面貌和功能的恢復療效滿意率為98%,有效率為l00%。
3 討論
交通事故傷約占所有頜面部創傷的50%以上[4],已成為口腔外科的常見的病種之一。多發性頜面骨折應用普通二維CT顯示較困難,常不能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治療引導方案,導致臨床療效不滿意。應用多層螺旋CT 橫斷面平掃加三維重建技術可對多發性頜面部骨折做出精確診斷,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為術者準確選擇合理的手術入路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術者根據影像檢查結果, 建立和恢復接近受傷前的咬合關系, 達到骨折的解剖復位固定,另外,可以準確了解是否有骨及軟組織缺損,缺損量的多少,是否需要準備合適的鈦板、鈦釘或鈦網,是否需要準備恰當的植骨、軟組織缺損修復的相關準備工作等,給術前準備提供了詳實的依據,從而提高患者對面貌功能恢復的滿意度。另外,對術者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客觀合理的手術告知及溝通事項更能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從而對提高醫療質量, 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等都有積極的作用。
頜面部多發性骨折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準確的影像學診斷和及時合理的處理方法。多排螺旋CT掃描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大范圍的掃描,極大地提高了縱軸的分辨率,減少了圖像的偽影,而MPR圖像是判斷面中部骨折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VR影像能直觀、立體、形象地顯示骨折類型,三者密切結合,可為頜面部骨折的診斷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診斷依據,同時也為臨床醫生在選擇、設計手術方式及手術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參考信息。
參考文獻
Westendorff C, Gulicher D, Dammann F, et al.Computer-assist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orbitozygomatic fractures[J].J CraniofacSurg,2006,17(5):837-842.
杜紅文,張蘊.64 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容積再現圖像在面中部復雜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 23(4):160-162.
陳文革,王建等. 64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復雜性頜面骨折診斷與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J],2008,9(6):358-360.何黎生.頜面部道路交通事故傷的現狀與思考[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 12(8):764-765.
何黎生.頜面部道路交通事故傷的現狀與思考[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 12(8):76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