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慧 黃曉林
【摘 要】目的:探討“假孕綜合征”患者心理護理體會.方法:用治愈并配合綜合心理護理的實際案例導入,內容緊貼臨床癥狀,臨床診斷及心理護理措施,富有可操作性。結果:治愈。結論:綜合的心理護理結合認知建立,效果較好。
【關鍵詞】假孕綜合征;心理護理;急性應急障礙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假孕綜合征又叫做“癔病性腹部膨脹綜合癥,也叫做“心理假孕”或“想象妊娠”,是在強烈的心理因素影響下而產生食欲不振、喜歡酸食、惡心、嘔吐、腹部膨脹、乳房增大等一系列酷似懷孕反應的癥狀和體征。患者一般為極盼望懷孕生子的已婚婦女。
1 病史質料
患者陳英,女,22歲,診斷為“假孕綜合征”,急性應急障礙,總病程8月有余,言行失常入院治療一周有余。
患者于2016年12月未來月經后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并自行用妊娠實質測試“陽性”,以后小腹逐漸“長大”,并無其他不適。患者于2017年7月28日獨自到中醫院進行B超檢查,看到檢查結果未見胚胎,把檢查報告撕掉,并把結婚證交給愛人稱要獨自撫養孩子,聲稱如果孩子保不住她也不活了。發呆、心情差、飲食睡眠差。患者于2017年7月30日再次到醫院進行B超檢查,附件未見異常,明確未妊娠,回家后少語少動,反應遲鈍,整夜不眠。吵鬧要回家“找孩子”,飲食差,家屬于7月31日送進來住院。
2 臨床診斷
2.1 入院后精神檢查:接觸困難,問話不答或少答,未查及明顯的幻覺及妄想,思維邏輯尚可,情緒低落,反應遲鈍,表情呆滯,呈精神運動性抑制,對疾病無認識,自知力差。
2.2 初步診斷:①假孕;②急性應急障礙
2.3 診斷依據:①癥狀學標準:因發現早孕后,出現情緒差,發呆,少語少動,反應遲鈍,整夜不眠。②嚴重程度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無自知力,并有絕食等自殺言語及行為。③病程標準:8月1日患者入院第二天,未訴特殊不適,T36.6,P78,R20,BP100/70大小便正常,飲食一般,睡眠時心脈部及神經系統未查及異常體征,腹部明顯隆起。一周后未查及明顯幻覺和妄想,思維邏輯尚可,低著頭說話,回答醫生提問時,聲音小,表情沮喪、情緒低落,呈精神運動性抑制,不承認有病,對住院表示不安,無自知力。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及甲?全套正常,小便提示酮體(+)余項正常,大便結果正常。妊娠測試陰性,性激素檢查提示血清沁乳素46.47ng/m(明顯高于正常3.34-26.727),睪酮0.92ng/m(高于正常0-0.75)。B超檢查提示未見孕囊;心電圖檢查正常;腦電圖檢查提示可見呈短陣發放的尖波、棘波、尖慢波、多次波及多棘慢波。
3 護理評估
3.1 收集分析與病人健康狀況有關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資料。
3.1.1 一般情況:生命體征、營養狀況、飲食和 睡眠狀況、排泄狀況、生活自理能力情況等。
3.1.2 治療情況:既往治療用藥、治療效果、有無藥物不良反應。
3.1.3 神經系統狀況:自主運動、意識狀態表情、自主神經和軀體癥狀等
3.1.4 健康狀況、家族史以往病史等
3.1.5 輔助檢查 血、尿常規及實驗室生化檢查結果,心電圖及腦電圖檢查結果等。
3.2 心理評估:了解患者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行為活動和人格特征等。
3.3 社會評估:分析病人“假孕”的家庭背景、病人文化程度、交友及社會壓力狀況等。
4 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4.1 護理診斷存在潛在營養失調、睡眠不足、軀體病痛。自知力下降等生理方面問題,心理上還存在較強的“懷孕”意愿和假想。
4.2 護理措施
4.2.1 提供舒適的環境,減少外界刺激,由于病人富有暗示性,不能將其與同癥狀較多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以免增加新癥狀或使原有癥狀更頑固。
4.2.2 加強觀察和關心病人。加強不安全因素和危險物品的管理,以便早期預防自殺、自傷先兆,防患于未然。
4.2.3 做好晨晚間飲食起居護理,以暗示言語鼓勵患者循序漸進地加強自主功能訓練,鼓勵患者參加文體活動,以輕松愉快的娛樂項目為主,使病人在身體逐漸恢復的同時,抑郁的狀態得到緩解,注意力逐漸分散。嚴密觀察病人的情緒反應,了解其心理變化,對其不合理要求耐心解釋說服,加強仔細與病人的溝通。注意傾聽病人的訴說,減輕病人的內心痛苦。
4.2.4 加強患者的認知意識。態度和藹的向病人解釋“假孕”現象的原因,注意傾聽,并將類似的電影電視劇里的劇情推薦給病人了解,加強患者對自己病因的認識和心理疏導,維護好良好的、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提供個性化心理輔導和教育。
通過上述綜合的、循序漸進的護理,從詳細了解病人的病情→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的有序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患者入院一個月后治愈出院。
5 體會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的不斷進步,市場競爭和文化的日益豐富,使得病人逐漸以“軀體疾病時代”轉向“精神疾病時代”,精神病患者的癥狀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這也給精神科的護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這例“假孕綜合征”患者的心理護理的體會主要是:
5.1 精神科護理工作已從過去只重視生理護理,拓展到心理護理、心理疏導、認知管理及社會協調的整體護理,在做好安全護理、基礎護理的基礎上,讓病人身心舒適、愿意配合治療護理,建立良好的、相互關愛、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循序漸進的進行心理疏導,認知建立和康復護理。
5.2 精神科護理工作的個性化,“心病還需心藥治”
“假孕綜合征”患者的病情比較特殊,在強烈的心理因素影響下,日久天長在大腦皮層形成一個強烈的“盼子”興奮灶,引起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體內孕激素增高,抑制了卵巢的正常排卵,最后導致停經。停經之后,孕激素對脂肪代謝的影響,使腹部出現膨脹增大,腹主動脈的血管搏動,患者還以為是“胎動”,而一旦這一切被確認為“假孕”時,患者難以接受,出現情緒低落,少言少語,抑郁絕食甚至有自殺傾向。
針對這樣的患者,首先要做好生理護理,調理身體各方面機能,“心病還需心藥治”,心理護理要讓患者從這種“盼子”心理因素和“極度失落”的雙重影響下造成的痛苦與打擊,讓患者參加文體活動,觀看輕松愉快的娛樂節目,分散注意力。還可以介紹一些成功治愈成功懷孕愉快生活的資料,鼓勵患者建立重拾信心和希望的勇氣,用科學知識讓病人獲得認知和領悟,這一切都離不開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這也是我們護理人員在新形勢下的挑戰和不斷超越。
參考文獻
曹新妹《精神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曹新妹《精神科護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郭延慶《精神障礙護理學*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