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欣
【摘要】目的:探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普羅帕酮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經導管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333%、7333%,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經導管射頻消融術;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081-01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常見心律失常疾病,患病后患者心肌耗氧量明顯增加,引起流動力學異常,出現昏厥、心絞痛、呼吸困難、心衰、心源性休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并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療效進行分析,現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所有患者經心電圖檢查均符合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診斷標準,符合射頻消融術指征,患者自愿參與,且已簽署同意書;排除聽力障礙、精神疾病、語言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5例;對照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35±42)歲,病程5個月~26年,平均病程(155±28)年;觀察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425±47)歲,病程8個月~25年,平均病程(129±2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表現相近,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三磷酸腺苷二鈉注射液(生產企業: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538)20mg采取快速靜脈注射;觀察組患者采取經導管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放置消毒鋪巾后,采取利多卡因(1%)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對患者進行股靜脈穿刺,分別置入希氏束、右室心尖部4極標測電極(2根)及冠狀竇10極標測電極(1根),使用多導生理記錄儀對患者心腔內心電圖進行同步記錄,對患者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右心房進行刺激,對患者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類型進行分類并確定消融方式。
13觀察指標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每分鐘心率范圍在80~100次,異位心律轉變為竇性心律;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每分鐘心率減少20%以上,異位心律轉變為竇性心律;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每分鐘心率減少低于20%;總體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做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333%、7333%,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屬于心內科常見疾病,該疾病發作、停止都較為突然,發病時心率每分鐘可達到160~220次,每次發作時持續時間受患者生理機制影響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在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中需注意以下幾點[2]:①治療前,臨床醫生必須參與經導管射頻消融術相關培訓,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及并發癥預防和防治知識。②術前,召集管床醫師、手術醫師、管床護士參與討論會,檢查導引管、導管配套是否完善,心外科醫師是否到位,搶救器械是否準備妥當。③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操作時,必須嚴格按照操作流程,規范進行操作,并對術后并發癥進行評估,做好并發癥預防。④在治療時,不能一味的追注重射頻消融成功率,而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治療重點,并做好術后護理工作。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3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方式,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唐爾聞,劉浩,朱立光等.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研究[J].微創醫學,2017,8(3):267-269,273
[2]王朝亮,曹佑德,陳光瑞等.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269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8,13(7):119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