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
【摘要】目的:探討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對比,從而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數據。方法:選取50名患有伴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實驗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的方法治療,而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進行治療,結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療效為實驗組患者中顯效9例,有效患者12例,無效患者4例,總有效率84%,對照組的患者顯效8例,有效患者8例,無效患者9例,總有效率64%。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氨磺必利治療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可以顯著起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氨磺必利;利培酮,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098-01
隨著社會環境、生活節奏和壓力的改變,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也越來越多。精神分裂癥是一組至今病因未明的精神性的疾病,常見于青壯年。該病常伴有行為、情感、感知、思維的障礙,一般無明顯智能方面的障礙,多潛隱起病,城市多于農村,男性多于女性[1]。治療該病應該規范系統化的治療,用藥上遵循早期、足量、單一、個體化的原則同時輔助社會和心理干預。利培酮是現在臨床上治療該病常用的藥物,近發現其有內分泌和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氨磺必利近年來也得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且國外有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治療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的患者療效顯著,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較少。為比較兩個藥物的療效,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患伴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的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和總結,得出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對比。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間收治的50名患有伴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25例患者,對實驗組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對照組患者則使用利培酮的方法治療。25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在22--67歲左右,平均年齡為(393±76)歲;對照組的25例患者中,男性有14例,女性有11例,年齡在26--68歲左右,平均年齡為(371±85)歲。實驗組與對照組中的患者在治療疾病方面,除采用的治療方法不同外,兩組患者在其他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如年齡、性別、所致疾病以及疾病程度、身體狀況等方面均無差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來我院治療且符合診斷標準的已確診為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的患者,選取50例,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對照組:利用利培酮的方法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1mg/日,以后要逐漸調整為4-6mg/日),視情況給患者服用其他的藥物。實驗組:對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的方法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100mg/日,以后要逐漸調整為100-800mg/日)。對于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治療后進行隨訪,并對患者的恢復情況,不良反應等多方面進行統計。兩組患者在年齡,疾病史,身體狀況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3療效觀察
治療后定時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查,主要有檢查患者的心率,體征變化(包括心電圖,空腹血糖,血壓等),相關癥狀改善情況(兩組患者均采取治療中需處理癥狀量表和陽性與陰性綜合癥量表進行診斷)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在疾病方面的有效人數,顯效人數,無效人數,總有效率,并作出統計?;颊叩呐R床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改善,陽性與陰性綜合癥量表中陰性癥狀的減分率大于50%且不良反應明顯少為顯效;在進行治療后患者原有的臨床癥狀情況較治療前有改善,陽性與陰性綜合癥量表中陰性癥狀的減分率大于35%則判定為有效;若患者在進行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恢復,或者疾病惡化,則判斷為無效。另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進行統計。
14統計學處理
實驗組與對照組中的患者在治療疾病方面,除治療方法不同外,兩組患者在其他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均無差異,本研究中所出現的一切數據均由Excel及SPSS130兩個軟件加以統計、處理以及分析所出現的數據均以“x”的形式加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檢驗,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療效為實驗組患者中顯效9例,有效患者12例,無效患者4例,總有效率84%,對照組的患者顯效8例,有效患者8例,無效患者9例,總有效率64%。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分裂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臨床表現上常有行為、情感、感知、思維的障礙,常見的情緒改變主要包括焦慮,抑郁,容易激惹以及患者情緒的波動大等[2]。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在發病人群中較為常見。給患者以及其家庭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障礙,也增加了社會的壓力。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療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藥物。對于此類藥物的治療過程中首先一定要給予患者初始劑量然后再加至相應的藥量,保證在安全的血藥濃度以內,以確?;颊卟粫幬镏卸綶3]。氨磺必利為第二代抗精神病類藥物,相比其他藥物而言,其治療效果明顯提高且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減低。該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為通過選擇性作用于邊緣系統的多巴胺受體,阻斷此區多巴胺的結合。利培酮在藥理學中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五羥色胺受體從而起到作用。有研究報道稱對于有陰性癥狀的精神分裂癥選用氨磺必利治療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中運用了陽性與陰性綜合癥量表和治療中需要處理的癥狀量表可以發現,利培酮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氨磺必利。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也較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在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的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對比研究中可得出,氨磺必利的方法明顯優于利培酮的治療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和縮短住院時間有一定積極意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因此,氨磺必利在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向社會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林晶,劉家洪,唐偉,陳大春.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04:249-252
[2]于曉東,季加翠,林正華,張敬懸.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伴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 精神醫學雜志,2016,04:277-279
[3]魏立和,陳景旭.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安全性對照研究[J]. 世界臨床藥物,2014,05:283-2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