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英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應用在狂躁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收治的84例狂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性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優質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PANSS與SAS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狂躁癥患實施優質護理,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狂躁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關鍵詞】優質護理干預;躁狂癥;臨床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2
躁狂癥是一種以精神狀態上揚、情感異常高漲、思維活動幅度大以及語言動作增多的精神疾病,是躁狂抑郁癥的一種表現方式,近些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躁狂癥的發病人群也與日俱增[1]。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我院采取優質護理對躁狂癥患者護理進行干預,明顯提升了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收治的84例狂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26歲-57歲,平均年齡(42.7±3.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1.2)年。觀察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25歲-58歲,平均年齡(42.6±3.4)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1.5)年。2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用于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護理,包括護理人員按時協助躁狂癥患者清潔身體,定期更換日用品,對患者日常飲食進行指導,預防患者出現極端飲食情況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基礎護理 為患者創設良好的病房環境,房內主要主要為冷色調,簡單布置室內物品,讓患者的治療需能夠滿足,避免其做出一些傷人、毀物的行為。保證患者每日睡眠充足,若要必要可以鎮靜類藥物輔助,以幫助恢復患者體力,穩定其病情。保持室內干凈衛生,幫助患者洗漱、喂飯,定時喂水,防止患者過量飲食。
1.2.2 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全方面了解患者的基礎信息、心理情緒及誘發疾病因素等,制定針對性心理疏導計劃,確保患者情緒得到良好安撫,樹立患者正確、積極的治療信心。心理疏導時間以2次/周為宜,每次30min。交流期間嚴密監測患者情緒進展表現,及時調整交流內容。
1.2.3 治療護理 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以親切溫柔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患者服藥對疾病恢復的關鍵性;拉進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異常等其他情況時要第一時間予以處理,服藥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注視患者是否將藥物服下,防止出現誤服漏服等情況,同時要檢查患者是否存在私藏藥物以及丟棄藥物的情況。
1.2.4 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活動 情緒激動的患者通常會有用不完的精力,加上他們情緒急躁、判斷能力較差導致他們經常把這些精力發泄在身邊物品上,造成財產的損失。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指導患者積極參與一些具有治療作用的娛樂性活動,特別是一些能消耗體力的活動,如跑步、打球等,一方面能夠消耗患者精力和體力,另一方面能轉移其注意力,降低其興奮度。此外,還可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如繪畫、下棋、唱歌等放松身心的活動。
1.2.5 加強巡視力度 護理人員應定期進行巡視并仔細觀察患者病情,盡可能在患者出現興奮癥狀之前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當患者出現癥狀時應及時給予藥物治療。鋰鹽是治療狂躁癥的首選藥物之一,但由于鋰鹽使用過后極有可能引起中毒,因此護理人員還需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通常情況下,患者血鋰濃度達到1.4mmol/L時就可能產生毒性,而老年患者更低,在血鋰濃度達到0.5mmol/L時極有可能產生毒性[2]。患者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呆滯、嗜睡、乏力、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若不及時處理則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言語模糊、意識障礙、共濟失調、肌張力升高,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癲癇發作、昏迷等,處理不當極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或者留下后遺癥。
1.2.6 健康教育 將長期治療的目的與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根據病情變化對用藥做出調整。同時讓患者家屬對躁狂癥的臨床表現、特點、危害和治療手段等有一詳細了解,以得到他們的支持與配合,促進患者盡早康復。除此之外,還應幫助患者將消極情緒(交流、緊張等)消極情緒排除,以一個良好情緒參與疾病治療。
1.3 觀察指標 應用陰性與陽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改善效果,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PANSS與SAS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表二。
3 小結
優質護理的主要做法就是對患者的心理和認知進行干預,從而提高護理效果[3]。醫護人員通過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增加雙方之間的親切感,消除患者的抵抗心理,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通過加大宣傳教育,讓患者知道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什么、知道怎樣做有助于自己的康復;醫師對患者家屬進行囑咐也十分重要,讓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一些關愛與支持,這樣能使患者更加樂觀自信地接受治療護理,對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ANSS與SAS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狂躁癥患實施優質護理,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狂躁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參考文獻
劉麗華. 優質護理應用于躁狂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療效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0):234.
曹 穎. 分析整體護理對躁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224-225.
芮彬彬. 躁狂癥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改善療效和滿意度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