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牡丹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的患者作為對照組(一般護理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的患者作為觀察組(護理干預組),記錄兩組發生肺部感染的情況。結果:觀察組肺部感染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50.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的患者,入院后即給予積極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關鍵詞】護理;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肺部感染
【中圖分類號】R 4 7 3. 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2
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為了提高生存質量,常常需要行氣管切開術,而肺部感染為氣管切開治療中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影響患者的預后,加重經濟負擔,本研究對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的患者,進行積極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的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28-76歲之間,平均43.5歲?;颊逩CS評分≤8分,且昏迷時間>6h的顱腦損傷[1]。
1.2 分組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GCS評分、氣管侵入性操作、一次性氣管套管的型號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呼吸道護理、基礎護理、健康宣教等。
觀察組除進行常規護理外,入院時即給予預防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入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情危重,并發肺部感染的原因,肺部感染對患者的危害性,使家屬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減少探視及陪護人員,避免正患呼吸道感染的家屬進入病房[2]。(2)所有操作均嚴格執行無菌原則,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前后,應嚴格按照要求洗手,避免醫源性感染,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不合格,是導致醫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醫務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診療操作及護理過程中,要避免醫源性感染,我科為了降低患者感染的發生,強化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按時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知識進行培訓,避免交叉感染。陪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嚴格按照手衛生要求,進行“六步洗手法”進行洗手。有學者證實,嚴格執行衛生洗手,可降低醫院感染力50%。(3)重視呼吸道護理,病房開窗通風2次/d,30min/次,紫外線消毒2次/d,地面及床護欄,門把手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3次/d。房間保持溫度21-22℃,濕度50%左右。(4)加強基礎護理:口腔護理2次/d,昏迷患者每2h翻身叩背后,將口咽部和一次性氣管套管聲門下分泌物吸引1次,有痰液隨時吸引,所有患者均床頭抬高30°。氣管切開銀質內套管24小時高壓滅菌消毒。(5)做好吸痰護理:吸痰前后給予高流量吸氧8-10升/分,嚴格洗手,戴口罩,戴無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動作輕柔,每次吸痰時間不大于15秒,病人如有不適,立即停止吸痰操作。遵醫囑定時做痰培養,根據結果,遵醫囑選擇合理的抗生素。
1.4 肺部感染診斷方法:①存在濃痰、呼吸深快、咳嗽等典型呼吸道癥狀;②體溫升高超過38.5℃,且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高超過1.0x109L;③X線胸片呈炎性改變;④痰培養獲得致病菌;⑤聽診存在干濕啰音或不同程度肺實變體征。符合上述任意3項即可判定為肺部感染。
1.5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的醫院感染發生率。
1.6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2.0分析軟件進行處理,組間百分率顯著性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肺部感染率比較:對照組30例中16例發生肺部感染,感染率50.3%;觀察組30例患者中,10例發生肺部感染,感染率為33.3%,且不同年齡階段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且不同住院時間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住院期間,特別容易發生肺部感染,所謂肺部感染: ( nosocomial infection)是當前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CDC)于1988年提出的定義,醫院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獲得的感染,入院時既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在臨床上,盡管上述CDC的診斷標準中并不強調時間的重要性,我們常常把入院48或72小時后發生的感染稱為醫院獲得性感染。原因有:(1)外傷造成機體免疫功能下降。(2)患者昏迷,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減弱,長期臥床,使痰液不能及時咳出,分泌物在肺內墜積,增加感染的機會。以及嘔吐物誤吸,可導致吸入性肺炎。(3)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的侵入性操作等,氣道正常的防御屏障遭到破壞,增加了感染的機會。以上多種因素,導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住院期間,極易并發獲得性肺部感染。通過本組研究發現,觀察組入院時即把預防肺部感染放在首位,采取積極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無論在不同年齡組,還是在不同住院時間中,觀察組的肺部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總之,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加上各種侵入性操作,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很高。通過本研究,筆者認為,對于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在入院時,護理人員應高度重視醫院獲得性感染,把積極預防院內感染的操作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能有效降低院感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陳漢民,廖圣芳,余錦剛. 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臨床干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2):98-100.
李茵,田麗.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續聲門下吸引負壓值的選擇[J].護理學雜志,2013,28(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