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高血壓護理中心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進行治療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的患者與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患者均為高血壓患者,觀察組患者均為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心臟超聲檢測,對兩組患者的檢測指標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檢測之后的臨床體征評分與心臟超聲指標評分。結果:兩組患者經心臟超聲檢查后,觀察組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BMI值評分、IVSd(舒張期室間隔厚度)評分以及LVI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值評分、血尿素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對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心臟超聲臨床特點分析,可發現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
的臨床體征評分與心臟超聲指標評分變化更為顯著。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心臟超聲檢測;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76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27-01
高血壓是臨床病癥中較常見的一種,其多發病于中老年患者中,對患者的心、腦等傷害很大。該疾病是一種慢性病,與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密切相關[1]。血壓升高會導致患者頭痛,疲勞等癥狀的出現,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疾病也是目前疾病發生率中極高的一種。患者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療將會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本文采取隨機對照法進行研究,探討分析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心臟超聲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進行治療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的患者與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61-86)歲,平均(6825±853)歲。觀察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齡(62-81)歲,平均(6754±631)歲。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或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疾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均獲得病理學測定確診;(2)同意且配合醫院人員進行心臟超聲檢測。
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等其他部位慢性疾病、惡性腫瘤或病歷資料不全者;(2)近3個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3)合并精神異常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運用心臟超聲進行診斷檢測。在檢測過程中將檢測儀器的頻率設置在2至4赫茲之間,其速度控制在51mm/s。在測量過程中將心臟超聲檢測儀器在患者的胸骨所在左心室的長軸處進行M型方法的連續掃描形式[3]。在掃描進行之前,醫院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在使用心臟超聲檢測儀器之前,為患者講解注意事項等。在檢測的過程中要對患者的BMI值;舒張期室間隔厚度值;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值;空腹血糖值;血尿素氮值進行詳細的分析記錄[4]。
14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液抽取,并進行檢測。此外對兩組患者給予心臟超聲檢測,檢測之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評分與心臟超聲指標。主要包括:BMI值;舒張期室間隔厚度值;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值;空腹血糖值;血尿素氮值,并進行評分。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經心臟超聲檢查后,觀察組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BMI值評分、IVSd(舒張期室間隔厚度)評分以及LVI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值評分、血尿素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因素過程,除了與高脂肪、高鈉、低纖維飲食有關,還與患者代謝減慢,血管質地變硬等因素有關[5]。高血壓疾病的產生時常會引發陣發性房顫并發癥的產生。該癥狀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極高。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經心臟超聲檢查后,觀察組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BMI值評分、IVSd(舒張期室間隔厚度)評分以及LVI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值評分、血尿素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健康狀況低于高血壓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院人員應該更加注重對該疾病患者的治療護理力度,加強運用心臟超聲對患者身體的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及時選取恰當的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患者的心臟超聲臨床特點分析,可發現患者舒張期室間隔厚度以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變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運用心臟超聲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檢測對患者選用針對性的治療手段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史琳, 楊傳華.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水平、心臟結構及功能與心房顫動發生的相關性[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 38(11):28-29
[2]梁晶, 李旭光, 王志敏,等. 高血壓伴心房顫動患者的血漿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及其對應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滯劑的指導意義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20(19):2353-2357
[3]李雪蓮, 陳文蘇, 李承宗, et al. 增強心臟磁共振成像評估心房顫動患者射頻消融術后左心房及肺靜脈開口變化與術后復發的關系[J]. 中國循環雜志, 2018, 33(4):390-394
[4]肖祥彬, 劉麗, 劉婷婷, et al. 風濕性心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心房組織纖維化重構與TGF-β1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學, 2017, 46(32):4529-4532
[5]段俊, 王多姿, 李婭君,等. 瓣膜性房顫患者的臨床特點、卒中一級預防現狀及隨訪調查[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8, 28(3):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