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
【摘 要】目的:針對腦外科ICU中的氣管切開患者存在的肺部感染情況,研究有效的護理方法以及預防感染的可性手段,提升重癥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方法:從本院中選擇40例氣管切開患者,被選中的所有患者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情況,給其提供綜合化的護理服務,利用藥敏實驗,確定患者的相關信息,總結護理經驗,研究預防肺部感染的方法。結果:經過有效的護理與治療,有19例患者完全痊愈,顯效患者數量為22例,有效患者為8例,只有1名患者存在無效治療的問題,該名患者在接受手術的5天之后病死,肺部感染問題為其主要死亡原因。結論:面對重癥型患者,應當保障護理工作的專業性,護理氣管切開患者時,要做好病房環境、切口以及呼吸道等多個方面的護理工作,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問題。
【關鍵詞】腦外科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護理
【中圖分類號】R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腦外科診室中收治的患者患病情況復雜,且多存有緊急的情況,病情過于嚴重的患者需進入ICU病房,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患有的具體腦外科疾病,給其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著重護理管理工作,提升搶救成功率,針對氣管被切開的患者,應當展開特殊護理,這類患者比較容易出現肺部感染的情況,護理人員需根據對這種肺部并發癥的處理經驗,安排綜合護理工作,控制感染問題,現探討相關護理以及感染預防工作,研究過程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隨機在本院腦外科ICU病房中,選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初期間所接診的4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該40例患者均為氣管切開的患者,其中共有32例男性患者和8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16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8歲。自患者進入OCU病房至進行氣管切開治療前,維持5d至10d的時間。患者中有34例患者入院時處于昏迷的狀態,其與6例患者則相對意識清楚。在患者入院時間達1d后,對全部患者開展機械式通氣治療。
1.2 方法 診斷患者的患病情況與嚴重程度時需按照以下標準:如果患者出現以下問題,即可確定其存在肺部感染的情況:手術治療1天后,患者的肺部出現啰音,同時伴有咳嗽以及發熱等癥狀,展開胸片檢測工作后,檢測信息顯示其肺部存在面積比較的浸潤性陰影現象;另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癥狀:對其氣管吸出物與支氣管篩展開取樣檢查,發現存在病原菌;患者咳出的痰液比較濃;診斷患者血清抗體,呈現陽性;進行病理學檢驗之后,確定患者存有肺炎。
采集患者的痰液樣本時,可使用吸痰法,以規范化的手段將處于淺部區域的痰液吸出,使無菌型收集器來收集痰液,利用氣管套管,將管子插入到指定位置,展開吸痰工作。完成所有吸痰處理工作之后,可展開藥敏實驗活動,對痰液進行必要的培養。
落實護理工作時,采用綜合化的護理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需要進行生命體征方面的護理工作,每日記錄患者的血壓、體溫以及脈搏信息,并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準確記錄,作為日后制定治療方案的參考數據。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英語患者進行積極且有效的溝通,從而對患者的意識情況、病情恢復等方面全面掌握。在對患者進行觀測時,若患者病情危重,則應及時通知醫師,并及時進行搶救。
其次對病房環境進行護理,在患者住院的過程中,會在病房中呆較多的時間。病房環境尤其是衛生方面,會對患者的心情和病情恢復等產生較直接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正確認識到病房環境護理的重要性。定期對腦外科的ICU病房進行清理和消毒,勤開窗通風,保障病房內空氣的流通和清新,避免患者出現感染等問題。每日均需對病房內的溫度進行監測,若溫度超出預定值或不足,則應及時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需要將ICU病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0攝氏度至24攝氏度之間。除病房內的溫度外,濕度也會對患者的病情產生影響。應對室內的濕度實時監測,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如病情等方面,調整ICU病房內的濕度。為保障患者的情緒穩定,從而避免出現病情惡化等,應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保障病房內的安靜。當病人家屬進行探視時,幫助家屬更換衣物,有效預防病毒性感染。
之后需要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護理,患者均進行過氣管切開的治療,為保障患者呼吸順暢,應通過濕化系統進行呼吸道的濕化。避免患者的痰液濃度與粘度過高,從而避免痰液阻塞導管,導致患者呼吸不暢甚至窒息。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咳嗽癥狀完全消失,排痰效果較好;顯效:咳嗽癥狀明顯減輕,排痰效果良好;有效:咳嗽癥狀稍微減輕,咳痰量有減少趨勢;無效:咳嗽癥狀無變化,亦或是加劇。
2 結果
給予40例患者常規的藥物治療,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輔以抗生素治療。此外,再結合痰液培養所得的結果,對患者實施敏感性抗生素治療,并輔以全面的氣管護理。經治療與護理,40例患者中,治愈19例,顯效22例,有效8例,無效1例,該例患者于手術后第5天出現病死的現象。經診斷,該例患者的死亡原因為肺部感染。
3 討論
在臨床醫學中,腦外科ICU肺部感染是指患者轉進腦外科的ICU病房后,在3d之內肺部出現了感染的一種癥狀。患該類型疾病的患者,其通常具有基礎性的疾病,并且此時患者身體的各項機能出現嚴重受損的問題。所以在臨床中進行治療時,會選擇具有較高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護理方法。如對腦外科的ICU病房中,進行過氣管切開治療的患者,開展氣管護理。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出現肺部感染的概率,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在進行護理時,應保障制定的護理方案具有適用性和針對性。應對患者的年齡和自身病情狀況等方面有效考慮,并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有效了解,提高護理方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保障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對于部分因病痛而出現情緒低迷、不愿配合治療的患者,還需給予其更多的關心與鼓勵,以幫助患者消解負面情緒,讓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相應的治療。
在對腦外科ICU病房中,經過氣管切開治療并出現肺部感染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應對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考慮。并且在進行治療時,通常對患者的心理情況、生命體征和呼吸道進行護理。在此過程中,還應提高對切口與病房環境的重視,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流程開展護理。在提高治療質量的同時,降低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概率,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參考文獻
周美香. 腦外科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護理及預防措施探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7).
阿曼古麗·艾沙. 腦外科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v.18(37):39-40.
石玉俠. 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護理及預防措施探討[J]. 醫藥前沿, 2016,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