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
【摘 要】目的:總結并歸納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文將56例ICU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患者,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比較兩組股靜脈血流速度以及肺栓塞、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在股靜脈血流速度以及肺栓塞、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方面,均遠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顯示出P<0.05的結局,兩組存在分析意義。結論:在ICU患者的護理中,預防性護理方案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結合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預防,可顯著改善其血流情況,降低肺栓塞、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預防性護理;ICU;價值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異常凝血,屬于下肢靜脈常見并發癥。主要是因為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高凝狀態等情況導致血栓形成在特定部位,繼而形成凝血塊[1];若得不到及時處理,將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本文總結并歸納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將56例ICU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患者,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觀察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24~74歲,平均(47.69±2.68)歲;對照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3~75歲,平均(47.72±2.63)歲。樣本數據在年齡、性別上分析,兩組表示出P>0.05的結局,提示組間差異微弱,可比性強。
1.2 納入標準、排除標準
a)納入標準:①在我院行下肢手術者;②簽署同意書,有自主意識并自愿參與研究者。
b)排除標準:①有精神類疾病無法溝通者;②過敏體質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哺乳期婦女及孕婦。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包括①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監測,預防患者生命指標出現異常;②確保病房溫度、濕度適宜,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周圍安靜,保證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時間;③根據患者病情,建議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如踝關節屈伸、股四頭肌收縮運動等,每日為患者按摩,促進下肢靜脈回流。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包括年齡、外傷、手術、體質量指數、高危疾病、特殊危險因素等項目,按照評分高低分為3個等級(10分以下為低風險;10~14分為中等風險;15分及以上為高風險),首先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結合評估結果進行針對性護理,穿刺操作盡量避免下肢部位穿刺和同一部位反復穿刺,選擇血管情況較好的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使用間歇充氣裝置加速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改善淤血狀態;口服抗凝藥物及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劑。兩組均持續護理1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股靜脈血流速度以及肺栓塞、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軟件對其進行統計學有效處理,股靜脈血流速度由()展現,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由%展現,組間運行χ2檢驗,若體現為統計學P<0.05的最終檢驗定論,兩組存在分析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股靜脈血流速度的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股靜脈血流速度為(26.96±2.16)cm/s,遠高于對照組的(20.07±2.36)cm/s,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展示出P<0.05的結局(t=8.1613,p=0.0000),兩組存在分析意義。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發生肺栓塞1例,下肢腫脹2例,深靜脈血栓形成4例;對照組發生肺栓塞2例,下肢腫脹9例,深靜脈血栓形成12例。數據顯示:護理后,觀察組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分別為7.14%(2/28)和14.29%(4/28),均遠低于對照組的32.14%(9/28)和42.86%(12/28),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展示出P<0.05的結局(χ2=5.5434,5.6000;P=0.0186,0.0180),兩組存在分析意義。
3 討論
目前公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靜脈血流滯緩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與靜脈壁接觸的時間,容易引起血栓形成[2];血液高凝狀態使血液在靜脈系統內易于凝固,加之內皮損傷或血流緩慢則可形成深靜脈血栓[3]。此項試驗中,護理后,觀察組在股靜脈血流速度以及肺栓塞、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方面,均遠優于對照組,表明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中,使用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在ICU患者的護理中,預防性護理方案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結合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預防,可顯著改善其血流情況,降低肺栓塞、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王艷華. 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血栓與止血學, 2016, 22(4):463-464.
黨明芳. 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蛇志, 2017, 29(3):352-353.
張志娟, 李云輝. 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護理措施[J]. 醫藥前沿, 2017, 7(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