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瑋
【摘要】目的:探討中風后遺癥患者行康復護理的療效。方法:將我院接收的6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施加康復護理,對比其臨床療效。結果:兩組經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以96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風后遺癥患者行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具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風;偏癱;針灸;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69-01
據臨床數據資料顯示,中風發生率逐年呈現出遞增態勢,存活群體中約有60%以上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出現偏癱,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加重了患者的家庭負擔,且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因而有必要加強中風患者的康復護理[1-2]。我院在中風后遺癥患者治療中,采用了康復護理,收獲了良好的治療結局,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60例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9~78歲,平均年齡(681±47)歲,病程11個月~10年,平均病程(36±12)年;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85±44)歲,病程10個月~11年,平均病程(34±13)年,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①臨床表現符合WHO關于中風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已經確診的患者;②未合并其他器官或組織嚴重病變的患者,了解治療與護理相關知識且具有耐受性;③未合并精神疾患,能夠有工作人員正常交流,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④了解本研究的內容及方法,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本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2] 。
13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施加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31翻身護理一般以屈、內旋、外展均為50°為宜,健側臥位時,患側上肢肩部前屈接近直角,保證肩胛充分前伸,肘關節、腕關節及指關節適當伸展,胸前墊枕頭,患側下肢骨隆突處置軟枕,保證膝關節、髖關節微屈;患側臥位時,患側肩胛充分前伸,軟枕置于后背保持側臥位,手心朝上,肘關節、腕關節及指關節適當伸展,患側下肢放于身前,膝關節、髖關節微屈。
132被動運動針對無意識障礙的患者,對其進行被動運動相關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發病時,可對其頭部進行按摩,用拇指對上肢進行5次揉捏,用彈指法對肌腱部位進行2次按摩,而后對關節進行護理,力度與按摩時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常常以30 min為宜。待患者適應后,可適當增加按摩次數至3次/d。
133患肢訓練遵循“臥位-坐位-立位-站位-行走”的過程進行分階段訓練,鍛煉者幫助患者由近及遠活動患肢關節,2次/d,每個關節活動次數在5~6次,待患者自主運動恢復后由患者自己進行關節活動,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坐姿訓練,站立訓練,訓練時注意循序漸進,多鼓勵患者。
134主動運動在患者入院3 d后,對患者進行假想運動的指導,然后進行助力運動,首先對手指進行干預,后緩慢增加肌力。在患者肌力達到Ⅱ級后,指導患者用健側肢體協助患側肢體進行運動。當進行身體的左右移動、翻身時,囑患者用健側手握住患側手臂身;在患者肌力到達Ⅲ級時,指導患者進行離床運動,首先站立幾秒,后向幾分鐘進行過度,并用上肢手握健身球等。
135坐位訓練在患者肌力到達Ⅱ級,并且健肢能夠協助患側肢體進行后[3-5],可對患者進行坐位訓練,首先抬高床頭,協助患者坐起,后訓練患者離床后坐輪椅,將5 min/次的訓練時間逐步增加為45~60 min/次。
136站立訓練在患者的肌力到達Ⅲ級時,囑患者在他人的協助下進行站立訓練,訓練時間以自身的承受力為準,可逐步由1 min/次過渡為15~20 min/次。訓練期間,逐漸減少患者對外界的依賴程度,使患者最終做到徒手站立。
137步行訓練在患者能夠徒手站立30min以上或肌力到達Ⅳ級時,指導并協助患者開始步行訓練,患者的患側肢體應有人攙扶,在步行過程中協助者的內側腿帶動患者的患側下肢逐漸向前行動,后向健側逐漸偏移以防患者跌倒。
14觀察指標
①臨床治療效果:分成4個等級,分別為治愈、顯效、有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人數+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②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取非常滿意、滿意納入護理滿意度計算。
15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以96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經護理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不及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中風患者由于其自身原因,其中樞神經傳導通路與大腦運動皮層均會受到損害,因而中樞神經系統在運動的主動控制方面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患者于治療早期,其大腦的可塑性較強,未損傷部分的功能則可通過治療或訓練而得到重建,喪失后的功能也會被新的方式所取代,而特定訓練則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故而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重視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3],以促進患者偏癱癥狀快速改善,進而優化其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施加康復護理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以96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充分表明中風后遺癥患者行康復護理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中風后遺癥患者行康復護理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療效確切,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拉秀,邊愛云,姬俊芬.中風后遺癥社區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5(03):381-383
[2]趙愛麗.中醫護理干預在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中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26(15):211-212
[3]才霞,陳惠卿.中風后遺癥患者的中醫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0,29(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