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肌力恢復的作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腦出血偏癱患者,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肌力恢復效果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肌力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早期康復護理能顯著提高腦出血偏癱患者的肌力恢復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同時也能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腦出血;偏癱;肌力;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85-02
腦出血一般是指腦部血管因自身原因發生破裂,是腦卒中的常見原因。腦出血常出現在中老年人群、高血壓、腦血管畸形等人群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1]。腦出血后患者常出現顱內壓升高、腦組織缺血,進而導致腦組織壞死,臨床常表現為認知障礙、言語吞咽功能障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極易形成偏癱[2]。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提高腦出血偏癱患者肌力恢復效果的有效辦法。
1臨床資料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所選病例均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共78例。所有患者均為腦出血后偏癱,患者腦出血癥狀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生命指標穩定。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將先入院的39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后入院的39例患者自動歸為觀察組。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54~76歲,平均(6845±527)歲;對照組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51~78歲,平均(6753±602)歲。兩組研究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區別,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手術救治,服用降血壓藥物,經治療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血壓、心率等指標穩定。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為患者詳細講解住院管理規定,定時監護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定時幫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對患者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常規健康宣教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加入早期康復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指導患者臥床期間采取適當臥姿,癥狀較輕的患者可采用仰臥位、健側臥位等,根據患者感受定時幫助患者改變臥姿,一般每隔1小時翻身1次。幫助調整床頭高度,一般調整到15~30°。癥狀較重的患者盡量讓上肢肩關節旋向前方,肘關節盡量伸直,腕關節盡量背伸或旋向后方,指關節盡量向外張開。下肢膝關節可稍微屈曲,足底盡量平放。患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后對患側肢體進行按摩,每次按摩至少15分鐘,上下肢均應進行按摩,按摩時要注意用力不宜過重,避免對患者肌肉、皮膚造成損傷,每天按摩2次。對各處關節進行被動屈曲、伸展、抬升運動,手指腳趾進行抓握、伸展運動。恢復期,指導患者主動進行手腳抓握動作,同時主動進行上下肢的抬升、伸展動作。鼓勵患者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自行進食、更衣、洗漱,如廁等。腦出血后偏癱患者,由于身體各方面的嚴重不適,容易導致患者情緒波動,不利于康復。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同時,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足夠的信任。同時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及時排解患者心理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各種不良情緒,指導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可以通過向患者講述康復效果良好的案例,讓患者樹立起康復信心,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13效果評價
分別在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前和護理后1個月應用布倫斯特倫6級評定方式評價患者肌力狀況。若患者護理后肌力評級提高2個等級,或肌力評定為Ⅳ級及以上為顯效;若患者經護理肌力提升1個等級,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有明顯改善為有效;護理后肌力評級與護理前比較無提升或降低為無效。
14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后肌力恢復效果。護理后對兩組患者應用簡試運動功能量表評價其肢體功能情況,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肢體功能越良好。分別評價兩組患者或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在進行護理后一個月,向患者發放,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患者和患者家屬根據護理人員日常表現和自身感受進行評價)。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肌力恢復顯效20例,有效1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87%;對照組患者護理后肌力恢復顯效12例,有效1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949%。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肌力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x2=105822,P=00011(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肢體功能評分為(5237±894)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肢體功能評分為(3784±953)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肢體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69442,P=00000(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對患者非常滿意22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為9487%;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12例,比較滿意17例,不滿意10例,總滿意度為7436%。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x2=161568,P=00000(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腦出血后引起的肢體功能障礙一方面是由于腦組織損傷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出現體位性痙攣、肌肉萎縮等引起。因此在對腦出血后偏癱患者進行治療時,一方面需要注重修復腦損傷,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另一方面還需要注意及時對患者進行肌力提升訓練,增強患者肢體活動能力[3]。對于腦損傷的治療一般需要服用相關藥物,同時患者機體有一定的自愈功能,通常能讓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得到有效改善。腦出血偏癱患者通常隨時間推移,患者肌肉萎縮癥狀會更嚴重,若不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后期恢復會更加困難[4]。因此腦出血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后應該及時采取措施,積極進行康復訓練,以增強患者的肌力,改善患者肢體功能。為探討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肌力恢復的干預效果,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早期康復護理,對照組仍采用常規護理。本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肌力恢復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也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于腦出血偏癱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增強患者肌力,有助于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同時也能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敏敏.腦出血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99-100
[2]趙艷艷.早期康復護理治療腦出血偏癱患者的效果[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14(1):91-93DOI:10
[3]衛超亞.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3):3223-3226
[4]梁歡歡.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