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目的:分析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對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我單位收治58例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其收治時間為2013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組別的劃分,主要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劃分的例數為29例。對照組為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為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高于對照組,兩組比對后的差異化顯著,存在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結論:為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提供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會促使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也值得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關鍵詞】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肝囊型包蟲病;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25-02
肝囊型包蟲病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和復發率,當患者感染后,將給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帶來影響。為了保證患者疾病盡快康復,需要引進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在本文中,將2013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收治58例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對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臨床數據資料和方法
11臨床數據資料
在2013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我單位收治58例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組別的劃分,主要為對照組(n=29)和觀察組(n=29)。
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19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4522±073)歲。
觀察組:男性11例,女性18例,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年齡(4523±074)歲。
納入標準:患者了解本次內容,自愿參與該次研究。
排除標準:患者的臨床病案資料不全。
在對照組和觀察組比對分析后,發現其比對后的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式。
觀察組: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具體措施為:
第1,手術前期的護理工作。在手術前期,因為患者的心理情況會給患者的生理功能帶來影響,不利于手術效果的發揮。所以,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控制,積極和患者相互溝通,對患者的護理需求、自身問題等全面研究,確保雙方關系更和諧。同時,在條件十分充足的條件下,可以以講座、健康手冊的方式為患者提供知識講解,保證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這樣在良好的態度下才能積極配合。在手術前期,也要對各個檢查情況進行完善,確保患者在飲食、皮膚以及宣教方面的控制[1]。
第二,手術后期的護理工作。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當發現異常情況的時候,要通知醫生對其處理。②體位。手術后,患者要以低半臥位、低半臥位的方式,降低患者的腹壁張力,促使患者呼吸[2]。③引流管護理。在手術期間,為了避免患者的的包蟲膿腫被污染,需要對腹腔引流管全面觀察,促使其暢通性。④飲食。手術后的3-6小時,可以為患者提供半流食,保證患者腸蠕動恢復后以及肛門排氣后進水。⑤活動。患者需要盡早上床活動,促使患者肺活量的增加,降低并發癥,保證患者血液循環。⑥疼痛護理。手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術位置、切口方式以及鎮靜劑存在聯系,如果患者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其較為緊張將增加疼痛程度。⑦并發癥護理。當患者為出血情況的時候,患者可以為平臥位,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每隔10分鐘給予一次測量。同時,每隔30分鐘對其擠壓一次引流管,對其引流管的性質、流量等全面分析,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促使其情況的全面了解。如果患者為肺部感染情況,需要給予呼吸道護理工作,引導患者每天進行胸式呼吸[3]。
13觀察指標
基于調查問卷方式,對患者的日常能力、鍛煉功能以及滿意程度進行分析,加強各個數值的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尤其是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執行t數值檢驗,以此來判斷統計學研究意義符合為p<005。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日常能力、鍛煉功能和滿意程度方面指標高于對照組,兩組比對后的差異化十分顯著,符合統計學p<005的意義。
3討論
全程優質護理工作會將患者作為中心對象,并在手術前期、手術中期和手術后期予以患者科學護理。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需要在手術前期為患者講解有關的注意事項,保證患者在疾病治療方面增強自信心。同時,在手術過程中,還要給予防護措施的應用,并在根本上給予疾病的控制,促使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并且,在手術完成后,要為患者提供引流管護理工作,加強不良反應的控制。圍術期護理工作的執行,可以保證患者舒適度的增強,促使患者身心得到緩解,也有利于疾病的盡早康復[5]。
綜上所述,為肝囊型包蟲病手術患者提供全程優質護理方式,會保證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避免患者面對較大痛苦,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后期康復。
參考文獻
[1]田翠蕓,張秀華,邵麗.新疆地區腹腔鏡下肝囊型包蟲外囊摘除術的圍術期護理[J].浙江臨床醫學,2016(1):187-188
[2]排孜麗耶·尤山塔依,嚴傳波,木拉提·哈米提, 等.肝包蟲病和肝囊腫CT圖像的分型研究[J].醫學信息,2018,31(23):61-66
[3]安夢婷,張峰波,徐成, 等.肝囊型包蟲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1):20-23
[4]伊斯馬依力·艾麥提,買買提吐爾遜·吐爾迪,徐祺林, 等.肝囊型包蟲病術后殘腔膽瘺的原因及治療初探[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8,30(6):498-500,509
[5]阿不都克衣木·牙生,古力加乃提·麥麥吐遜,艾爾夏提·依布拉音阿布都薩拉木·米吉提, 等.腹腔鏡肝囊型包蟲病手術療效評價Meta分析[J].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2018,7(5):38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