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旭妍
【摘要】目的: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護理工作進行分析,找出臨床使用的最佳護理方法。方法:隨機選取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并將其分為研究對象數量相同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兒數量各為30例。對觀察組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方法,而對照組患兒則只接受常規護理方法。經過護理過程后,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加以統計、比較與分析。結果:在治療效果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兩個方面,觀察組患兒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進行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可以實現更好的干預與配合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29-01
前言:在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中,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的疾病之一。引發這一疾病的原因較為復雜,對于足月的新生兒來說,雖然其腦部發育較為完全,但外界的環境因素干擾下仍易于造成其大腦產生缺氧缺血的表現,最終發生病變影響其健康。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并將其分為研究對象數量相同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兒數量各為30例。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的主要內容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書,且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及同意。觀察組中男性患兒12例,女性患兒18例,日齡1~10d,平均(47±04)d;發病時間1~15h,平均(49±11h),表現為輕度16例、中度9例、重度5例。對照組中男性患兒16例,女性患兒14例,日齡1~11d,平均(49±02)d;發病時間1~14h,平均(47±13h),表現為輕度18例、中度8例、重度4例。對兩組患兒的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與分析,結果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在配合治療的過程中常規護理主要需要對患兒的病情狀況進行實時觀察,同時護理人員還要起到監護作用,避免患兒出現意外。護理工作還包括對患兒的按時給藥,提醒并協助家長使患兒進藥。
觀察組患兒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還要增加優質護理內容。優質護理的具體內容包括6各方面,達到全方位、人性化護理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氧氣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偏小,且受到疾病的干擾較為嚴重,容易造成呼吸不暢等情況產生,所以對患兒進行必要的給氧十分關鍵。根據患兒的具體呼吸狀況,及時對給氧量進行調整。第二個方面是體溫護理,患兒的身體機能較為薄弱,所以容易受到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其體溫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兒的體溫進行定時測量,發現體溫超過正常波動范圍后及時應對。第三個方面是觸覺刺激護理,新生兒的活動能力差,其肌肉需要得到必要的伸展,所以護理人員要每天按時對其進行全身的按摩。在按摩過程中要注意力度與重點位置的選擇,并且需要從上至下進行有序的按摩。按摩的力度掌握不當極易使患兒皮膚組織受傷,進一步加重其病情的嚴重性。第四個方面是喂養護理,不同病情狀況下患兒的進食需要得到調整,所以護理人員要以患兒的具體表現為標準來對其基本喂養方案進行改變。病情嚴重的患兒在接受治療的早期階段中需要禁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其病情表現未好轉才可進行母乳喂養。合理的喂養方案有利于治療效果的加強,使患兒的營養得到及時補充。第五個方面是病房管理,患兒對于環境條件的變化較為敏感,護理過程中需要對監護病房的條件進行嚴格控制。溫度、濕度以及衛生情況是較為基本的內容,同時還要避免在監護病房中的較大聲音,防止患兒受到外界的驚嚇。最后一個方面是家屬心理護理,由于對患兒病情以及未來康復情況的擔心,大多數家屬都表現為極度緊張與焦慮。所以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極易造成對治療的不配合,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與家長進行及時主動的溝通,使家屬正確的看待患兒病情,并使其感受到關心與鼓勵,進而在治療中更好每一項配合工作[1]。
13觀察指標
根據實際需要本研究共有三個指標,分別為治療效果、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及護理中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
14相關指標的評價標準
治療效果為顯效:疾病相關癥狀全部消失,患兒智力及運動發育恢復正常;有效:疾病相關癥狀減輕,患兒智力及運動發育改善大于50%;無效:疾病相關癥狀沒有變化甚至加重,患兒智力及運動發育改善小于50%。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包括操作基本技能、護理服務態度、醫囑執行能力等方面,患者對以上內容進行打分,以百分制為標準。大于80分為滿意,60至80分之間為基本滿意,小于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則進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治療效果的對比
22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對比
3討論
缺氧缺血性腦病將對新生兒帶來嚴重危害,例如使其智力產生障礙、引發腦癱與癲癇等疾病,這些都是造成新生兒生活質量降低以及自理能力喪失的根本原因。所以想要加強我國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從提高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效果中入手尤為關鍵,其中探究有效的護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2]。優質護理方法可以促進治療效果的加強,使患兒家屬對治療過程以及結果更為滿意,同時有效避免治療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優質護理較常規護理來說具有更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未來的發展中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趙麗,張林霞,梁曉君,等.護理康復路徑應用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4)
[2]張敏,蒙好好,廖愛玲,等.早期多元化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