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大偉 張志剛 綦延波
【摘要】目的:探究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方法:此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80例老年眩暈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0例,給予參照組常規治療,給予研究組循環缺血治療?;仡櫡治鰞山M患者臨床資料,對比治療效果與并發癥,使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結果:比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呈P<005。比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呈P<005。結論:誘發老年眩暈患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以循環缺血較為常見,需明確發病原因,并實施對癥治療,促進患者恢復。
【關鍵詞】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病因;循環缺血;
【中圖分類號】R72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47-01
前言
眩暈為臨床常見疾病,表現為視物旋轉、眩暈、眼花、頭暈等,部分患者還伴隨耳鳴、心慌出汗、惡心嘔吐、頸部疼痛等,高發人群為老年人。近年來,隨著人們居住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眩暈逐漸年輕化,青壯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眩暈發病機制與病因尚未明確,盡管有不少學說形成,但并未達成一致共識,其治療受到諸多人的關注,成為研究熱點之一。本文將以我院近1年(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8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80例老年眩暈患者,研究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2月,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0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6例與14例;年齡在62~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71±452)歲。研究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9例與11例;年齡在63~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94±468)歲。在統計軟件SPSS190中將兩組患者基本信息輸入,組間差異呈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神經系統檢測、體質檢測、耳科檢查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進一步對患者發病原因進行分析。結合發病原因實施對癥治療。
給予參照組常規治療:急性期,使用暈痛定膠囊,每天3次,每次12g;間歇期,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治療,每天100mg;取舒血寧靜脈滴注,每天20ml。持續治療2周。
給予研究組循環缺血治療:急性期,取異丙嗪肌肉注射;間歇期,使用西比靈口服治療,每天1次,每次10mg,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治療,每天100mg;取長春西汀靜脈滴注,每天20mg。持續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治療效果:以里才能癥狀為診斷依據,結果包含:治愈(癥狀消失),好轉(癥狀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中的各項數據結果輸入軟件(SPSS190)進行證實,治療效果的表現形式以(%)為基準,組間予以卡方檢驗,結果證實后差異呈P<005,則表示統計學意義產生。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比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
比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如表2所示。
3討論
眩暈為臨床常見內科疾病之一,以老年人為高發人群[2],發病原因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且涉及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等多個領域。近年來,我國老齡化社會加劇,眩暈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多,有研究數據表明,我國老年人發生眩暈癥者約為55%[3],伴隨惡心嘔吐、血壓降低等癥狀,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威脅。本次研究選取80例患者為對象,其發病原因以循環缺血、良性位置性眩暈為主,其發病原因中,部分患者為椎基底動脈系統的供血受阻,在實施對癥治療后,癥狀有效改善[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比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呈P<005。比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呈P<005。在老年眩暈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當綜合評估患者實際情況,通過腦血管檢查、磁共振成像等診斷確診疾病,根據實際病情實施對癥治療。本次研究中老年眩暈患者主要誘發因素為循環缺血性眩暈[5],需根據此原因實施對癥治療,如急性期,取異丙嗪肌肉注射;間歇期,使用西比靈口服治療,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對患者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誘發老年眩暈患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以循環缺血較為常見,需明確發病原因,并實施對癥治療,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孫彥波,孫淑艷,段英輝, 等.首診于神經內科門診的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7,19(4):348-349
[2]李斐,王興國,莊建華, 等.神經內科眩暈專病門診患者病因初步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14):1054-1056
[3]王凱,嚴小艷,韓玉梁, 等.床旁頭脈沖實驗陽性結果的前庭疾病病因分析[J].北京醫學,2017,39(8):803-806
[4]朱翠婷,王琰,陳梅梅, 等.青年與老年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臨床特征 及復發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7,25(5):327-329
[5]李斐,肖本杰,陳瑛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復位后殘余癥狀持續時間和病因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8,39(2):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