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內固定結合康復治療對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及治療優良率的影響。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取該院骨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髕骨骨折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依據治療方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內固定結合早期康復治療組和內固定結合傳統康復治療組兩組,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臨床療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均顯著高于傳統康復治療組(P<005),治療優良率顯著高于傳統康復治療組(P<005)。結論:內固定結合早期康復治療較傳統康復治療更能有效改善髕骨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療優良率。
【關鍵詞】 內固定結合康復治療;髕骨骨折;膝關節功能;治療優良率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56-02
髕骨骨折屬于一種膝關節內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相關醫學研究表明[1],165%的骨骼損傷為髕骨骨折。該研究對該院骨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髕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比較了內固定結合早期康復治療與傳統康復治療對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及治療優良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骨科收治的80例髕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髕骨骨折的診斷標準[2],均有明確外傷史,均經X線檢查證實為髕骨骨折,均能夠對手術進行耐受;排除標準:將病理性骨折、合并其他損傷、有顯著手術禁忌證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據治療方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內固定結合早期康復治療組(早期康復治療組,n=40)和內固定結合傳統康復治療組(傳統康復治療組,n=40)兩組。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18~72歲,平均(452±74)歲。在骨折類型方面,22例為橫行,18例為粉碎性。傳統康復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19~72歲,平均(462±76)歲。在骨折類型方面,20例為橫行,20例為粉碎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內固定手術方法對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將止血帶固定下來,常規消毒患肢手術野后鋪巾,將長度為4~6 cm左右的小切口開在患肢髕前,向兩側將皮瓣翻開后將整個髕骨骨折斷端顯露出來,同時對髕韌帶進行有效保護。對關節腔進行沖洗,解剖復位骨折后將其臨時固定起來,固定過程中將巾鉗充分利用起來。將合適型號的可分離式髕骨爪選取出來并植入,近端、遠端分別3爪、2爪,將上下端爪拉緊,加壓骨折端,對髕骨骨折復位情況進行檢查,鎖緊固定兩枚螺釘。如果患者為嚴重粉碎性骨折,則在將髕骨爪安裝上前用克氏針輔助固定,然后對膝關節進行適當活動,對固定的可靠度進行檢查,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將引流條放置其中,將傷口逐層縫合起來。
122早期康復治療對患者進行鼓勵,使其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將患肢抬高,術后前2 d加壓包扎,在此過程中將彈性繃帶充分利用起來,將患肢抬高20~30°;手術當天麻醉清醒后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每次進行10 s的收縮保持,40~50次/h,共進行2~3次,之后每天均訓練;手術當天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術后第2天督促患者屈伸活動膝關節,并進行持續關節被動活動(CPM)、直腿抬高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123傳統康復治療術后常規行長腿石膏托進行4~8周的外固定,對膝關節X線進行復查,進行膝關節屈伸活動訓練的前提為骨折線消失。石膏托固定期間只讓患者進行踝泵、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將石膏托固定去除后給予患者蠟療,按摩膝關節,讓患者進行關節松動訓練,從而將膝關節活動度恢復過來。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進行測量,并應用Bostman膝關節評分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定,內容主要包括膝關節活動度、工作、助行、打軟等,總分0~27分,隨著評分提升,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逐漸改善[3]。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均顯著高于傳統康復治療組(P<005)。
22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中優18例,良20例,治療優良率為950%(38/40);傳統康復治療組患者中優12例,良19例,治療優良率為775%(31/40)。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顯著高于傳統康復治療組(P<005)。
3討論
105%的全身骨折損傷為髕骨骨折,直接及間接暴力聯合是其主要誘發因素。髕骨骨折會導致患者喪失伸膝結構的連續性等。因此,在髕骨骨折的治療中,目標是將伸膝結構的連續性重新建立起來,將髕骨關節面的平整度恢復過來,內固定結合康復治療是臨床通常采用的方法。該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Bostman膝關節評分均顯著高于傳統康復治療組(P<005),說明內固定結合早期康復治療較傳統康復治療更能有效改善髕骨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和傳統改良張力帶相比,可分離式髕骨爪內固定的早期恢復效果更好。患者術后具有相對較高的康復訓練依次性。
綜上所述,內固定結合早期康復治療較傳統康復治療更能有效改善髕骨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療優良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姜海濤,洪潮.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康復治療[J].上海醫藥,2015,36(24):7-9
[2]滕明星,劉元標.髕骨骨折髕骨爪內固定術后康復治療隨機對照研究[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4):383-385
[3]段強民,房清敏,王志剛,等.骨科導向復位鉗的研制及在髕骨骨折中的初步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17,36(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