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檢測情況及效果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大興安嶺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行PITC策略期間進行全部抽血檢查人員資料,與自愿進行艾滋病咨詢和檢測的抽血檢查人員的資料作比較,包括兩組HIV檢測率、陽性率的比較。結果:PITC策略期間的檢查人員HIV檢測率為8206%(12 776/15 577),HIV檢測陽性率為027%(34/12 776),顯著高于自愿咨詢人員的2086%(3249/15 577)、006%(2/3249),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檢查人員艾滋病檢測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檢測; PITC;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59-01
從1983年人類首次發現HIV以來,短短幾十年里該病在全世界蔓延,據有關統計顯示全球HIV感染者已經達到3400萬,并且這一數據還在增長,受到醫療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還沒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所以加強艾滋病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我國在孕婦、輸血患者等人群中已經展開了艾滋病檢測,但艾滋病檢測率還是很低[1]。為此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指南,建議在醫療機構中擴大艾滋病檢測覆蓋面[2]。所以本文通過探究疾病防治中心全部抽血患者艾滋病檢測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為提高艾滋病檢測率尋找新的途徑,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大興安嶺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2016年實行PITC策略期間進行全部抽血的檢查人員15 577例,自愿進行艾滋病咨詢抽血檢查人員15 577例。排除已經明確的HIV感染者、最近半年內做過HIV檢測且明確結果為陰性者以及不同意進行HIV檢測的檢查人員。兩組人員年齡及性別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本研究實行的是全部抽血檢查人員艾滋病檢測策略,即PITC策略,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所有抽血檢查人員,均備留一份血液樣品用于HIV檢測[3]。具體實施過程為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查體時,告知所有檢查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對所有抽血檢查人員實行免費的、保密的HIV檢測,檢查人員抽血時依據個人意愿簽署進行HIV檢測的知情同意書。初篩陰性檢測結果由檢查人員自行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取走,初篩陽性檢測結果則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通知檢查人員前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予以當面告知,然后進一步行確認試驗,將結果對其進行告知,并對檢查人員進行CD4+T細胞檢測。
13效果指標新檢出HIV陽性者:研究期間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首次發現HIV初篩試驗陽性并經確認實驗室WB確認試驗復核陽性,且既往未作傳染病病例報告者。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l50軟件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HIV檢測率實行PITC策略期間進行全部抽血的15 577例檢查人員中,同意進行HIV檢測的為12 776例(8202%);自愿進行艾滋病咨詢的15 577例抽血檢查人員中,同意進行HIV檢測的為3249例(2086%),兩組人員HIV檢測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HIV檢測陽性率PITC檢查人員HIV檢測陽性率為027%(34/12 776),顯著高于自愿咨詢檢測人員的006%(2/32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字2=39664,P=00464)。
3討論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類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導致免疫缺陷,并發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的綜合征。目前對于艾滋病尚無明確的治愈方法,但研究顯示盡早發現艾滋病感染病采取積極地治療措施可有效延緩病情的進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由于艾滋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我國依然存在對于艾滋病感染者具有發現少、發現晚等特點,嚴重阻礙了我國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近年來國外相繼提出的PITC策略成為發現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種新的方法,其基本原則是建議醫療機構進行全員艾滋病檢測,從而加大了艾滋病的檢測率。但是國外多數報道顯示該策略仍未能使艾滋病達到一個理想的檢測率,尤其在我國一般的醫療機構中,部分檢查人員會進行抽血檢查,一般常規包括了HIV陽性初篩試驗,尤其是針對手術檢查人員、輸血檢查人員、孕產婦等,但是對于人流量巨大,難以做到提高艾滋病的檢測率,難以像每個檢查人員進行艾滋病檢測的推廣與宣教,另外多數檢查人員認為自己無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所以拒絕檢測。
本文是探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檢查人員艾滋病檢測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由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日接待檢查人員數量相對較少,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般都設立了專門的艾滋病防治科,所以對于艾滋病的日常宣教工作有著充分地準備,從而能更好地向前來的檢查人員進行艾滋病檢測的推廣工作。同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備進行艾滋病陽性初篩和確認試驗的相關儀器設備,使整個檢測工作實施起來更為方便。本文收集了2005-2012年的相關數據資料得出實行PITC策略檢查人員的HIV檢測率及陽性率均高于自愿咨詢進行HIV檢測檢查人員,所以采取PITC策略后,有助于發現艾滋病感染者。
綜上所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檢查人員艾滋病檢測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偉平.431例輸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的篩查與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3):1049-1051
[2]孫研,晉燦瑞,衛大英,等.某少數民族艾滋病高流行縣醫務人員主動提供的艾滋病檢測與咨詢服務的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6):1131-1133
[3]曾剛,吳尊友.醫療機構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策略的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