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宇波 康毅敏 劉玉龍
【摘要】“十三五”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的任務目標指出,我國要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殘疾人康復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康復服務體系、多層次康復保障制度,著力解決康復治療師缺乏,尤其是應用型康復人才缺乏的“瓶頸”問題。
【關鍵詞】康復治療師;康復治療;評估治療
【中圖分類號】R5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73-02
2009年3月17日,我國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基本原則中指出要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正確處理政府、衛生機構、醫藥企業、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1]2016年10月,為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期間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中國殘聯等5大部門聯合印發《殘疾人康復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其中的任務目標指出: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殘疾人康復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康復服務體系、多層次康復保障制度,普遍滿足城鄉殘疾人的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到2020年,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達80%以上。[2]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改變,國家經濟實力、政府和社會保障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遇到了極好的機遇。然而,“十二五”期間康復治療師需求調研和分析顯示,中國康復工作人員不足2萬人。康復人才的缺乏,尤其是應用型康復人才的缺乏制約了中國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
1康復治療師
康復治療師(rehabilitation therapist)是指在康復醫療機構中為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在康復醫學發達的國家,康復治療師的分工比較細,有康復護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醫師、中醫康復師、康復工程師、文娛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康復醫學工作者,他們根據各自的專業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服務。而在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的康復治療科,僅有專門的物理治療師,部分有作業治療師,少數才有其他治療師。
康復醫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康復治療師對醫學和相關學科知識都要了解,具備良好的綜合能力。康復治療師要具有專業基礎學科的理論知識;具有
現代康復治療學和康復醫學的發展理念和基本理論知識,并且較全面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療法和作業治療法的基礎理論和技能操作;具有神經科、骨科等與康復治療相關疾病的臨床基本知識;具有中醫理論及語言治療學、心理治療學、假肢及矯形器應用等的基本知識。同時,康復治療師還應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以“生物-心理-社會” 醫學模式為準則,關注患者心理需求,做到關注人本身而不是只專注于疾病,對患者多傾聽,能與患者有效共情,以真誠的態度和平等的姿態真正接納患者。
2康復治療師的職業行為
康復治療師通過對患者進行康復功能評估,確定康復目標和康復計劃,為患者進行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和言語治療等康復治療,以加速患者康復進程,提高局部與整體功能,達到最佳生活狀態。
物理治療的具體內容有:進行肢體運動功能評估,并制定相應功能訓練計劃;指導患者進行肌肉力量、耐力、關節運動范圍訓練和借助器械或徒手步行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各種醫療體操、矯正體操訓練或幫助患者進行手法治療、推拿按摩和牽引治療;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和中國傳統運動療法訓練;給患者進行物理因子治療,如熱療、冷療、電療、光療、水療、磁療等。
作業治療的具體內容有:①進行日常作業能力的評估,并制定作業計劃;②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感知覺、認知康復、手功能和生活輔助器具訓練;③學習手工制作治療、藝術治療和進行職業活動練習。
言語治療是對失語癥、構音障礙患者進行語言訓練。
3康復治療師的康復評定形式
康復患者功能障礙的種類可分為軀體性、精神性、言語性、社會性及混合性,治療的主次多依據障礙嚴重程度和患者的要求作出決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 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網.2017-07-06
[2]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京ICP備050229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