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摘 要】目的:探究針對性治療措施在糖尿病性心血管病治療中的價值。方法:抽選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患者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對照組予以內科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針對性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顯效率為56.5%(13/23),總有效率為87.0%(20/23),分別高于對照組的治療顯效率39.1%(9/23)、總有效率69.6%(16/2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針對性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性心血管病的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針對性治療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可導致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嚴重時可引起酸堿平衡失調,常伴發心血管并發癥,已成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現選我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患者資料作為研究對象,以探究針對性治療措施在糖尿病性心血管病治療中的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患者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均有8年以上糖尿病史。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60.5±2.3)歲。將4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兩組患者以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內科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針對性治療,具體如下。
1.2.1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關鍵是治療糖尿病,包括合理飲食,視病情選用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
1.2.2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可適當輔以有效降脂藥口服,如非諾貝特(Fenofibrate)每次100mg;降脂哌啶(Lifibrate)每次25mg;吉非貝齊(Gemfibrozil)每次200~400mg;潘特生(Pan tethine)每次100mg,均每日3次。
1.2.3 肥胖患者應節食減肥,適當增加體力活動。
1.2.4 為對抗血小板功能亢進和避免血栓形成,可酌情選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或底克利特(Ticlopidine),每次250mg,每日1次。
1.2.5 平時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當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應改用胰島素治療,這是因為口服降糖藥對心肌梗死患者有潛在危險性。磺脲類降糖藥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氧耗,擴大梗死范圍,增加浦肯野纖維的自律性,易誘發室性心律失常[2]。雙胍類降糖藥在心肌梗死等應激狀態下,可促進酸中毒發生。(1)梗死后酌情應用小劑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每次6.25mg,口服,每日3次;依那普利每次2.5mg,口服,每日1次,可預防室壁瘤、心律失常和泵衰竭。(2)鈣拮抗藥可減少梗死后心絞痛的發作,可酌情選用。
1.2.6 糖尿病并發高血壓的治療,首選鈣拮抗藥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此外,也可選用甲基多巴、可樂定和α1受體阻滯藥。應避免使用噻嗪類利尿降壓藥,因可產生低血鉀、高血糖、高膽固醇和高尿酸血癥。由于β受體阻滯藥也具有導致血糖升高的作用,故亦應慎用。
1.2.7 對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療,目前主要是對癥治療,針對微血管病變有人主張連續皮下注射胰島素,盡力控制血糖,偶可逆轉心臟微血管病變。此外,可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改善血凝狀態和微循環。營養心肌可用能量合劑、肌苷、輔酶Q10等。
1.2.8 糖尿病性心臟神經病變可輔以改善神經功能藥物,如維生素 B1、B6和E,肌內注射胞二磷膽堿每次200mg,每日1~2次。(1)因神經病變引起體位性低血壓,輕者穿彈力襪,晚上抬高床頭,起立時動作要緩慢,避免突然改變體位。(2)重者可用氟氧可的松每日0.05~0.2mg。也可聯用苯海拉明或西米替丁(甲氰咪胍),可增加血容量或直接收縮血管而提升血壓。同時應避免應用血管擴張藥。
2 觀察指標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顯效率56.5%、治療總有效率87.0%,分別高于對照組的治療顯效率39.1%、治療總有效率69.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據統計,約70%糖尿病死于心血管病變所致的各種并發癥,因此,加強對其認識和正確處理,具有重要意義[3]。本病可累及各種類型的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且病變范圍廣,一旦發生常迅速發展,其中動脈粥樣硬化及微血管病變最為重要,前者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并發癥而致死,而下肢動脈硬化,尤其是足背動脈硬化可引起壞疽,若繼發感染,可因敗血癥或膿毒血癥致死;后者是引起糖尿病腎病、心肌病以及眼底和神經病變的基礎。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中,顯效13例,有效7例,治療顯效率為56.5%,治療總有效率為87.0%;對照組中,顯效9例,有效7例,治療顯效率為39.1%,治療總有效率為69.6%。觀察組患者的治療顯效率、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針對性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性心血管病的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譚倩,王萍.關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5,(7).
吳永雪,沈栩,唐強,梁軍.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1).
曹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