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倆強
摘 要:在工傷保險體系當中,工傷認定制度是一項關鍵的程序,在社會保險法當中,工傷認定制度也是最具有法律因素的一項制度,同時也是實現勞動生產可持續發展以及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關鍵因素。但是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工傷保險制度的制定以及認定制度的研究等都起步較晚,在制度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還需要相關人員對此展開深入研究,使制度能夠得到完善。本文以工傷認定制度為主要的分析對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同時也提出了一定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工傷認定制度;問題;完善措施
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工傷事故頻繁發生,但是在我國的工傷認定制度中,工傷認定主體、工傷認定程序、工傷認定范圍以及工傷認定爭議處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與實際狀況不符的現象,因此,這就需要不斷完善工傷認定制度。完善工傷認定制度對于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以及推動和諧勞動關系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工傷認定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工傷認定主體存在的問題
在工傷認定主體方面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和辦理工傷認定具體事務的主體不一致。省轄市級統籌地區中做出最終結論的部門應當是省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但是由于案件較多,因此對于工傷認定的申請、受力以及調查取證等工作全部都直接委托給了縣級社會保險部門,因而就會產生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和辦理工傷認定具體事務的主體不一致的現象。第二,工傷認定機構的執法隊伍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工傷案件數量的處理需要。我國的工傷案件頻繁發生并且數量正在逐年增多,然而與之相對應的執法隊伍力量卻無法得到有效的增長,導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于工傷案件的處理壓力越來越大,無法滿足實際的執法需求。
(二)工傷認定范圍存在的問題
在工傷認定范圍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認定工傷存在的問題。由于工作原因的不明確,導致各個地區對于工傷的界定標準不同;在認定工傷制度中規定必須要同時滿足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以及工作有關三個條件,這一規定太過于嚴苛;上下班通勤事故的相關規定不夠合理;在認定工傷時的主要依據時職業病目錄認定。第二,視同工傷存在的問題。認為只有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并且死亡時間在48小時之內的才能將突發疾病死亡視同工傷。第三,排除工傷存在的問題。由于酗酒而導致的傷亡一律被排除不合理;所有自殘以及自殺導致的事故均被排除。
(三)工傷認定程序存在的問題
在工傷認定程序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申請環節存在的問題。發生事故之后,用人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當日開始30天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工傷職工以及其親近家屬或者工會組織可以在一年內提出申請,但前提是用人單位依法為員工繳納了工傷保險。對于職工近親屬的作為工傷認定的申請主體有一定的缺陷問題。針對不同的申請主體申請時限不同。第二,審核受理環節存在的問題。所需要的材料缺乏規范的表述;沒有完善的補正申請材料通知書的規定。第三,調查取證環節存在的問題。不能保證在最佳取證時間進行取證。第四,工傷認定爭議處理程序復雜冗長[1]。
二、工傷認定制度的完善
(一)對工傷認定機構進行加強
第一,必須要將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主體地位進行強化。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中,屬于工傷保險的規則制定者,同時也是監督者以及執行者,但是實際上,社會保險行政機構缺乏工傷認定權限,導致工傷認定工作的效率較低。第二,增強工傷認定機構的行政執法隊伍。由于我國的工傷事故案件多發,導致工傷職工的維權時間被延長,降低工傷認定質量,為了有效的改變這一狀況,必須要加強工傷認定機構的執法隊伍建設。
(二)科學界定工傷認定的范圍
第一,必須要根據工傷的本質精神來對工傷認定的一般條款進行明確。一般條款的制定能夠對工傷認定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避免了由于法律的滯后性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制定一般條款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對先進國家的因果關系理論體系進行借鑒。第二,針對現有的列舉條款進行完善。列舉的條款必須要能夠保證自身的嚴謹性以及規范性,否則列舉的規范也就失去了意義。要將上下班途中的通勤事故的相關規定進行完善,同時也要將部分并未納入到職業病目錄中的疾病進行收集,將突發疾病死亡的相關規定進行修改。
(三)簡化規范工傷認定的程序
第一,公平設置不同申請人的申請期限。用人單位以及工傷職工的申請權要保證公平;關于工傷認定的申請時限能夠延長的條件進行明確,并明確延長的時間。第二,合理安排工傷認定的申請主體。由于在我國的工傷保險法以及社會保險法等并沒有對近親屬做出明確的規定,如果情況特殊,工傷職工的近親屬都不存在,那么工傷認定的申請權就會沒有行使主體,因此,必須要對申請主體進行合理的安排。第三,科學界定申請材料。要對申請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表述進行規范化,同時也要合理的設定在申請過程中所需要提交的各種材料。第四,完善材料補正通知書的規定。如果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不完整,那么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就應當一次性將所需要的資料全部告知申請人,當申請人的材料齊全之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就應當受理申請。
(四)強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的綜合執法力度
加大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違法行為的查處。要積極普及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的嘗試內容,使用人單位的法律意識能夠得到提升;同時也要加大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行為的查處力度,要在全社會中形成遵守法規的社會氛圍。除此之外,還應當要加強對不參加工傷保險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2]。
三、結語
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工傷事故的發生無法避免,為了能夠使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同時也將用人單位的用人風險降低,促使企業能夠獲得可持續化的發展,進而制定出了工傷認定制度。現階段的工傷制度屬于較為完整的制度,但是制度永遠不可能完美,因此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制度不能更好的適用于各種各樣的工傷狀況,這也就引起了更多的問題產生,這就需要相關人員積極深入研究我國相關政策制度,并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從而推動我國的工傷認定制度能夠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文麗,崔佳.我國現行工傷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7(03):87-87.
[2]任憲華.社會法視角下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及制度完善[J].中國勞動,2018(07):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