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這一門學科是一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無論在初中物理還是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都涉及了很多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常識。這些常識需要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注意,并且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在實際的物理教學教師需要能夠利用實驗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意識的引導,這樣也能夠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以高中物理為研究對象,對實驗的設計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對高中物理演示實驗的幾種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演示實驗;多媒體技術
一、 引言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物理中所研究的內容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所以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能夠對物理實驗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加強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印象。物理中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能夠利用實驗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加直觀的感受,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高中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既需要能夠自己對實驗進行演示,又需要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讓學生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物理教師在對實驗進行演示的過程中,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必不可缺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以更近的距離觀察物理中的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并且發現物理中所蘊含的知識規律,進而更加有效地提升物理的學習效率。
二、 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概述
實驗的演示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因為一場實驗中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多,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對實驗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例如在課前需要對實驗器材進行有效的調試,并且還要考慮到實驗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學生可能會問到的問題,在實驗演示過程中的步驟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教師在課前就已經想到的,并且進行思考過的。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教師還要將時間分配問題考慮好,每一步所需要的時間都需要教師進行深思熟慮。因為實驗的演示并不是走走過場,而是能夠在演示的過程中對學生真正地起到引導的作用,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及不斷地總結等。
實驗從內容上來講,可以分為三個類型:第一種是單一實驗,也就是說為了驗證一個單獨的物理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演示,能夠利用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并且對物理中所蘊含的規律進行驗證。第二種則是綜合性實驗,這種實驗中包含了較多的物理知識,學生在對物理實驗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能夠明白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注重知識之間的關系。第三種是綜合性實驗。這種形式的實驗是按照一定的依據對同一類型的物理知識進行展示,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
三、 演示實驗的方法研究
(一) 直接演示法
在實驗演示方法中,直接演示法是其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演示方法,這種演示方法十分簡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物理知識進行傳授,然后再進行實驗的演示。在此過程中,教師不需將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并且這種演示方法也不會花費教師太多的時間與精力,教師可以憑借自身單獨的力量對所涉及的物理知識以及規律進行歸納與總結。教師在為學生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向學生展示所需要的器材。然后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實驗中所涉及的現象。讓學生在觀察的同時去思考這樣的物理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對比演示法
當物理現象或者知識無法通過直接演示法進行演示的時候就需要利用對比演示法對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演示。因為對比演示能夠讓學生從實驗的過程中觀察到其中的區別。對比實驗也是由單個實驗組成的,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以及步驟上做出了一些細微的變動,然后將兩種現象對比分析,找出無法演示出來的物理現象,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物理知識。
(三) 模擬演示法
模擬演示法就是說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模擬出來,例如對海市蜃樓的模擬。在接觸物理之前,都會認為海市蜃樓是非常奇妙的現象,事實上海市蜃樓不過是因為光的折射而產生的自然現象。對這些現象利用實驗進行演示,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識內容,并且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的記憶。倘若教師不對這些現象進行演示,那么學生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上,并不能深刻的了解到為什么會發生這種奇妙的自然現象。所以模擬演示法也是必不可缺的。
四、 結束語
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對實驗的展示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在展示方法選取的過程中要選用最為恰當的方法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物理學習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物理實驗的演示又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教學目標,將實驗在教學中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馮楠,王林.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27-28.
[2]李云鵬.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90.
作者簡介:
馮愛麗,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