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認為,學生心理行為偏差的主要原因為個人內心自卑、脆弱的逆向表現,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無可奈何,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同時,對行為偏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為杜絕學生心理健康偏差糾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道德修養;價值觀
一、 案例再現
蘇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級的女同學,平時把自己打扮成男學生的樣子,而且行為舉止也完全是模仿男孩子,會毫無顧忌地大笑,不顧形象地和男孩子一起打鬧,經常無緣無故打同學,攻擊行為表現明顯,學習成績低下,屬于行為偏差學生。前些時候,派出所的民警拿著監控錄像上的照片到我校調查蘇某,原來蘇某伙同外校四男生到一小區盜竊山地車四輛。民警在詢問的過程中發現,這些涉案學生在作案時竟然分工十分明確,把門、望風、撬鎖各司其職,甚至當警察從學校把這些人傳喚到派出所詢問時,就發現他們隨身攜帶著鉗子、扳手等作案工具。
二、 原因分析
經過綜合分析后,我認為無非是個人行為習慣、家庭教育、學校培養和社會環境影響這四個方面不同程度的缺失使該學生行為偏差,導致了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 個人內心自卑、脆弱的逆向表現
認真分析該生的就學經歷,不難發現,由于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的關懷缺乏,導致了該生在心理上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并且缺乏自信心。
(二)
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方面該同學所處的家庭環境并不好,父母均為個體戶,并且家庭中有重男輕女的氣氛。所以該同學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對父母有怨氣。并且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學生是教師責任,對于學生教育沒有主動積極的和教師配合,這會導致學生不良行為無法及時遏制,教師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這些學生很容易受到冷遇,學習積極性也會降低,遇到困難沒有及時解決,問題長期積累,淪為“問題學生”,行為偏差嚴重。
(三) 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無可奈何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師很難對每一個學生都做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也無法及時地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心理狀態和自身所遇到的困擾。
(四)
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
在該案例中,該生結識一些不良少年,受到這些不良少年的影響,養成了一些非常不好的習性。并且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通過書刊,網絡和電視等傳媒載體進行傳播,對學生尚未成熟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 方法與對策
(一) 把行為偏差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放在教育的首位
隨著文化的多樣化和互聯網的普及,學生行為選擇的自由度在增加,使得社會主導的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價值評價準則對他們的約束力在不斷減弱,出現偏差行為的概率也越來越高。因為行為偏差學生大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違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秩序,會給其他人、自己以及社會造成嚴重的損失,甚至是精神方面的創傷,所以必須把行為偏差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放在教育的首位。
(二) 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與道德修養
正如前蘇教教育專家加里寧所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可以想象,如果一名教師是個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人,他怎能培育出胸懷寬廣,具有雄心壯志的學生呢?同樣的,一名悲觀厭世的缺乏進取心的老師,更不能培育出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的好學生。”所以我們說,教師心理素質的高低,對行為偏差學生有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道德品質以及心理素質的良好,教育態度的正確,會給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所以,對于那些行為偏差的學生,想要讓其心理健康,健全其人格,必須切實提高教師本身的心理素質以及道德素養。
(三) 用真摯的愛保護行為偏差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應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全身心地投入,忌因淘氣對其產生厭煩情緒;切忌“太差了”“先天是呆子”“朽木不可雕也”之類的說法。否則,這些學生就會因為老師不喜歡自己而變成“問題學生”,導致行為偏差。在轉化行為偏差學生的教育中,要真正的愛他們,并且尊重他們,對待這些學生的時候,需要公平公正地對他們,只有這樣那些學生心理防線才可能融化,才會愿意積極主動地和教師交流。雖然有些行為偏差的學生本身的缺點比較明顯,但是其也往往存在較多的優點,教師必須善于發現這些優點,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地鼓勵學生,滿足其心理上的需求,這樣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增加,從而獲得進步。
(四) 指導家長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家庭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也是學生的老師,父母的教養、言語、心理情況都會給孩子健康成長以及心理發展造成直接的影響。有些家長因為對于孩子期望過高,不斷的嘮叨和訓斥,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導致孩子離家出走和輕生。所以,需要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心理輔導的辦法,讓其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心理輔導方面的工作。學校除了一些日常的和家長的溝通,還可以開展家長心理輔導講座,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家長更加積極和主動地關心自己的孩子,改善緊張的親子關系,對家庭教育環境進行優化,配合學校做好相關的工作,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五) 社會各界協調聯動是學校教育的必要保障
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和諧統一,因此,社會各界協調聯動是學校教育的必要保障。如案例中的這些學生的所作所為,筆者認為只有有關部門采取強制措施,再配合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說理、說教,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行為偏差學生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盡管他們的人數不是很多,卻可能給家庭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們必須尋找有效的教育途徑轉化行為偏差學生,讓這部分學生能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學有所成,對學校、家庭、社會,特別是學生本人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唯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給予幫助,才能使他們重拾信心、回歸軌道。
作者簡介:
朱相霖,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崆峒區上寺臺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