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明
近年來,河南省長垣縣從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等方面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有序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持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養護,不斷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一、農業投入品減量安全使用效果明顯
1.推廣農業節水技術
長垣縣引導和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好資源能源循環利用,通過宣傳引導、項目扶持、示范帶動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基礎節水設施建設,推廣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長垣縣農業用水逐年減少。2018年,地埋管鋪設1105千米,實施水肥一體化0.6萬畝,微噴灌1.5萬畝,全縣總節水面積20萬畝,年節水能力達1000萬立方米。
2.開展測土配方施肥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長垣縣引導農民和農產品基地增施農家肥和生物菌肥等,逐步減少化肥的施用,實現合理施肥、平衡施肥、科學施肥,同時結合推行深耕深松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中和土壤堿性,使土壤團粒結構得以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斷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得到了恢復,土壤硝化、反硝化過程逐步平衡,土壤生態系統的功能不斷恢復。2018年,長垣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130萬畝,覆蓋率達95%,畝減少不合理施肥量2.5千克(折純),推廣有機肥5000噸,推廣面積10萬畝。
3.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
在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上,長垣縣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相結合的辦法,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有條件地采用專業化統防統治,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藥生態環境安全。2018年,長垣縣共建立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10個,農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35萬畝,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37.3%。農作物平均農藥利用率提高到38.6%。
4.指導科學用種播種
近年來,長垣縣組織農業科技工作者下鄉包村,宣傳科學用種有關知識,減少播種量,逐步實現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據統計,2018年全縣小麥播種均量為13.75千克,比上年減少了1.25千克,節約用種101.9萬千克。
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序推進
1.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一是直接進行牲畜飼喂。延伸秸稈收貯產業鏈,直接喂養牲畜,2018年,全縣共收貯10.5萬畝,直接收貯利用率10.2%。二是推廣秸稈打捆、滅茬播種。引導種植戶對小麥、玉米進行秸稈打捆、滅茬播種,控制好小麥留茬高度,收割機械安裝秸稈粉碎裝置。三是開展禁止秸稈焚燒。2018年,實現全縣秸稈禁燒工作“零火點”,保證了長垣的碧水藍天。四是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向高水平發展。先后成功申報了河南省鼎瑞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規模化大型秸稈沼氣工程項目、河南中海博能生物質開發有限公司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
2.推廣稻漁綜合種養
探索水稻栽培技術和水產養殖技術的對接互融,利用水稻和水生動物之間共生互利,成為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功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提高稻田綜合效益,實現穩糧促漁、提質增效的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目前,長垣縣在趙堤鎮有2000畝試驗田進行試驗推廣。
三、農業環境治理和養護得到改善
1.開展面源污染普查工作
按照全國第二次污染源(種植業)普查工作安排,2018年5月下旬開始,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作物采樣普查工作,共抽取秸稈樣品30個。秸稈調查走訪12個秸稈利用企業;入戶調查120戶;典型地塊調查139個,并及時將所采集的數據上傳系統。
2.漁業資源養護
一是強化漁業資源養護,持續打擊電魚、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等非法捕撈行為。二是實施水生物增殖放流,加強黃河漁業資源養護,改善沿黃水域資源生態。
3.推廣液態地膜、易降解地膜
長垣縣引導農民回收農膜再利用,推廣使用液態地膜、易降解地膜,最大限度減少白色污染。2018年,共使用各種地膜64噸,回收再利用33.5噸,回收利用率52.3%。
(作者單位:河南省長垣縣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