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嬋娟,龍玉杰
應用型教學下“陰影透視”在建筑學、城市規劃等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郭嬋娟,龍玉杰
(貴州民族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陰影透視作為建筑學、城市規劃等設計專業的基礎必修課,課程難度大、理論知識多,造成課程邊緣化的教學困境。針對傳統授課形式取長補短探討教學改革,應結合專業設計課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實踐輕理論,對理論部分大膽取舍,重點講授與專業相關、實用性強的知識點,結合板書、模型以及PPT、CAD、sketch up等軟件多角度互動教學。
陰影透視;制圖表達;教學改革;互動實踐
當今時代正在飛速發展,各大高校的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涉及面廣,難度大,重點課程、核心課程建設往往首當其沖,對基礎課程重視度十分欠缺。“陰影透視”作為建筑學、城市規劃等設計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傳統授課方式偏理工科,教師教學難,學生學習乏味,導致該門課無教師主動上、效果差、邊緣化,尤其在非名校的普通高校更是如此,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作為建筑學、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大部分為理科生,沒有扎實的繪畫基礎,在進入大學后心理上需要適應全新的藝術、設計類課程,基礎薄弱的學生容易在繪圖表達上出現短板,空間想象力弱,甚至使得其對設計課缺乏信心。
“陰影透視”課程從科學客觀的角度出發,補充說明繪畫的部分基礎原理,實質上是理科生學習藝術表達的重要過渡,同時還可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作風,在感性的藝術學習中結合理性的制圖思考,多方面鍛煉其空間思維能力。
陰影透視教材雖有更新,但知識體系大體一致,書中內容繁雜,內容涉及范圍過廣,與設計課的聯系缺乏針對性,如果全部講授難度系數大。傳統授課方式往往將重點放在書本理論部分,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習題量大且復雜。課程共32個學時,分16周上,講授書本內容已經需要大量精力,課后習題缺乏時間講解,學生缺少實踐,事倍功半。
課程最后考核通常采取閉卷考試,答題時間有限,學生只能對照書本、習題集依葫蘆畫瓢,卻無法真正考核學生是否能將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的設計表達中。當今信息化時代電腦制圖輕松快捷,表達效果十分出彩,導致很多人片面認為電腦可以取代手繪,不重視手頭功夫,而處在課程邊緣的“陰影透視”更不受待見,學生僅僅指望著期末劃重點,得過且過地應付上課。
專業課教師除了專業設計課以外,還需擔任很多核心理論課,精力有限,能擔任“陰影透視”課程的教師甚少,經常是其他專業的教師來教授,而專業的不同導致了側重點的偏離。同時,由于教師少,很難成立固定的教學團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學改革的速度。
無論是陰影還是透視,導課的重要性毋庸質疑,比起照本宣科,將優秀的實踐案例作為學習典范,告訴學生在制圖、表達和設計中這兩者用在何處,比如立面圖、總平面圖、透視陰影等,不管是手繪制圖還是電腦繪圖都同等重要。每堂課后留下相關問題,可選擇有趣味性并且與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比如自己在陽光下移動,影子落在墻面和地面上有什么區別、專業教室的一點透視如何完成等,讓學生課后自己尋找答案,在第二次課堂上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在平時作業環節中,采用多人小組制,將差、優學生混排在一起,形成互幫互助制度,復雜的問題在多人討論中逐個擊破。
既然改革,就應該大膽嘗試,講授過程必須大刀闊斧地對理論部分進行刪減,將知識點不斷地簡化、總結,提煉與專業知識點有關的重點難點,提煉實用性規律,化難為簡。至于其他知識點,可以告知學生其適用范圍,作為以后學習深入的對象。簡化理論才能留有時間進行實踐,每個階段結束后當堂布置習題并指導,學生在“講授—做習題—再講授”的實踐過程中加深印象,避免了因課后間隔時間過長而遺忘知識點。習題實踐過程中,還可以請學生代表上臺演示,鼓勵課上相互討論,在愉悅的氣氛中攻克難題。
書中雖然有部分建筑實體的陰影透視講解,但畢竟離學生較為遙遠,在講解理論或者布置習題時可盡量結合對應的設計課程,可引起共鳴,且如果在課堂上協助解決了設計課程的圖紙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省時省力的好事,學生的積極性會高漲。本門課與設計課的進度可能不一致,還可以挑學生平時的作業或其他繪畫、制圖課輔助完成。當課程獲得一定成效后,可以將熟知的小建筑大師作品作為學習對象描繪其陰影透視。結合建筑作品,將枯燥的理論課變成生動的設計課程輔助實踐課程,自然會有不一樣的反饋。實物模型展示如圖1所示。

圖1 實物模型展示
鑒于課程的復雜性,傳統的板書結合多媒體PPT的形式顯然成效不大。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引入不同的教學媒介,每一種媒介都有利有弊,只有多角度結合、互動才能恰到好處。
講授理論部分,PPT演示實時動畫,對每個點、線、面進行跟蹤;基礎重點部分,教師可直接板書,在一筆一畫中強調規律,學生也可以帶入性地了解解題思路。利用身邊的小物件來模擬光影透視效果,甚至請學生上臺以游戲的方式參與,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中感受。軟件輔助教學如圖2所示。
習題講解時,在線條特別復雜的情況下,板書會導致線條混亂,可借助CAD軟件,演示求解過程,但不可以避免地是CAD制圖容易忽大忽小的晃動,學生容易看混,需放慢講解速度甚至停頓,較為耗費時間。借助sketch up演示建筑形體的三維空間,展示生動的陰影效果,做到直觀立體,但軟件本身缺乏尺寸,精確性不能直接體現出來。

圖2 軟件輔助教學
只有充分利用每一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思維,做到形象立體交互展示,才能提高課程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和國家教育的不斷進步,學生一屆更比一屆強,教學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陰影透視”作為理科學生在設計專業中的過渡課程尤為重要,但傳統授課方式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不僅增加教學負擔,還容易引起學生對課程的反感,得不償失。在電腦制圖逐步取代手工繪圖在設計中的重要性這一現實情況下,本門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讓課程真正輔助核心課程,讓學生實時消化課程重點,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也是節約教學成本的體現之一。教學,是為了育人,育人是為了授人以漁,而不是純粹的考試評分,讓學生珍惜在課堂上的每一秒,把每堂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達到教學評價的真正目的才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的當前要務。
[1]黃水生,黃莉,謝堅.建筑透視與陰影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鐘予.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從繪圖到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王青,汪曉慧,田鉑菁.建筑圖學的名作效應教學法——透視陰影教學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6(11):135-136.
[4]王子茹,黃紅武.“陰影透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教育科學,2009(6):24-26.
[5]陳渝,賴莉,何云冰.《透視與陰影》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11):25-26.
TU20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3.051
2095-6835(2019)13-0119-02
郭嬋娟(1988—),女,研究生,主要從事設計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龍玉杰(1979—),男,副教授,研究生,主要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國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7071)階段性成果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