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程曉江
在美國三所最負盛名的私人圖書館,分別是亨廷頓圖書館(洛杉磯)、霍爾查·莎士比亞圖書館(華盛頓)和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紐約)。它們都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其中,亨廷頓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藏書,還有大量藝術珍品收藏于花園內的藝術博物館,并以其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加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大花園,位居三大圖書館之首。
3月去美國,從洛杉磯轉機去邁阿密,在洛杉磯短暫逗留時,就盤算著第二天去博物館轉轉,得知最受洛杉磯人寵愛的地方是位于圣馬力諾San Marino城,用已故的美國西部“鐵路大王”亨利·亨廷頓姓氏命名的 “亨廷頓圖書館”,于是毫不猶豫地決定去那里參觀一下。
這座占地面積極大的地方簡稱是個圖書館,其實是擁有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和植物園館的一個大花園。花園始建于1911年,原是亨廷頓夫婦的住宅,館內展出不少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18世紀雕塑、織錦、瓷器及家具等莊園主收藏的許多藏品,包括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手稿、華盛頓、富蘭克林、林肯總統等的親筆信件,16世紀的中國地圖等珍本或孤本,是美國最負盛名的私人園林之一。
亨廷頓夫婦在1919年時簽署了一份契約,把他們的莊園及私人收藏品轉給一個非營利的教育托管會。1927年亨廷頓辭世時還留下800萬美元現金遺產,用于圖書館、藝術博物館的管理。現在這幾個館可接待上千名學者在此做研究,并有幾萬的固定會員讀者,每年接待50多萬參觀者,很幸運我也成了其中一員。
藝術博物館所在的這棟樓原來是亨廷頓夫婦的家庭居室,館內展出了不少藝術收藏品,主要是18世紀到19世紀英、法等歐洲國家的著名油畫、雕塑、瓷器、銀器、家具等藝術品,還有一些來自中國的珍寶。
世界各地的很多人來此參觀,主要是沖著收藏于此館的鎮館之寶由著名的托馬斯·庚斯博羅先生(Thomas Gainsborough)創作的世界名畫The Blue Boy(藍衣少年)。1921年美國鐵路大亨Henry Huntington(亨廷頓)以時價728800百美元購得此畫作。這幅畫曾在位于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 (The National Gallery) 短暫地展覽了一段時間,預計當時有9萬多人一睹此畫的真容。畫中的男孩Jonathan Buttall是一位富商的兒子,而這位富商正是畫家的好友。畫中的這位年輕少年身著一件距離當時約140年前的古裝服飾。
庚斯博羅在33歲時,肖像畫聲譽已馳名國內外。時任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長的雷諾茲也是一位肖像畫家。他看到庚斯博羅肖像畫藝術的巨大成就,心生嫉妒,常常出言不遜。有一次,雷諾茲在學院里給學生上課的時候,說到冷顏色特別是藍顏色不能多用,更不能用到畫面中間的主要位置上。庚斯博羅得知后,為表示對這種“規則”的蔑視,于1770年用大量藍色畫了這幅《藍衣少年》。

亨廷頓圖書館大廳

《藍衣少年》

古畫都是用寶石或礦石磨成粉畫得, 現在修復也要用價比黃金的同類寶石來修補

康奈爾女士向來參觀的學校學生講解古畫保護的過程

古畫保護、修復專家康奈爾女士在檢查畫面
遺憾的是我們去的時候這幅《藍衣少年》的畫正在由藝術博物館古畫保護實驗室的專家在進行為期近二年的極其復雜的保護性查驗、修復的過程中;他們稱之為“Project Blue Boy”(藍色少年項目),該項目由美國銀行贊助。雖然沒能看到原畫,但是和博物館的一位負責講解的年長工作人員聊的過程及博物館為此次修復所展示的各種物件中了解了很多關于古油畫保護、修復的內容和故事,也看到很多學校組織孩子們來了解古畫保護的相關知識,博物館之用心,也讓我們大長見識。這也許是亨廷頓老先生把這么大一筆寶藏托付給一個非營利的教育托管會的初衷之一。
更有趣的是這個項目中的一次跨界合作。亨廷頓藝術博物館的古畫保護修復專家康奈爾女士在啟動該古畫查驗之前,曾提出目前博物館實驗室所擁有的電子顯微鏡設備已經無法承擔該畫的查驗工作。博物館一位成員和董事會監事芭芭拉女士談到了這個問題,芭芭拉的先生約翰正好是美國知名的耳外科專家,他們常常需要用到很尖端的超清電子顯微鏡,于是他想到,可否用一架外科大夫使用的高清電子顯微鏡來幫助古畫修復呢。他與自己認識的顯微鏡供應商了解能否提供博物館所需要的幫助,并讓康奈爾女士去現場嘗試看看可行性。正因為這次獨特的跨界協作,一架頂級的瑞士Haag-Streit外科顯微鏡被運送到了康奈爾女士的實驗室中,對她來說這絕對是如虎添翼之舉。這樣,康奈爾女士便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古油畫畫面的穩定性等情況后,再決定下一步做什么。
18世紀很多畫畫的顏料是用寶石、礦石磨成粉來調色的,現在的修復也需要用同樣的顏料,專家們會用很特殊的小畫筆來填補一些細微的破損之處或裂痕,這部分工作除了康奈爾女士以外,也會請經驗極其豐富的畫家參與。同時,因為油畫作品都是幾百年前畫的,即便掛在博物館里,也會有灰塵和污染物附著在畫的表面,畫面是要清洗的。而這在一般人聽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在看過一段博物館古油畫的清洗視頻后,讓人驚奇地發現,專家們的確在不傷害油畫的情況下,用特殊的試劑把有污垢的油畫清洗得很干凈,使其原先漂亮的濃郁色彩“綻放”出來,讓參觀者欣賞。
在存放《藍色少年》古畫的肖像畫大廳兩側的墻上懸掛著很多大尺寸的油畫,都是當時在沒有拍照設備時,貴族家庭請油畫家到主人家里去為各個著禮服盛裝的女主人描繪出來的,形象生動逼真。工作人員在和我們解釋的時候也讓我們分別仔細辨析了兩面墻上的兩幅肖像畫,一幅是清洗過的,一幅則沒有,區別的確很大。


博物館將修復前后的兩幅畫做對比,下面一幅是油畫經過保養、修復、清洗后的樣子,讓人震驚

圖書館一角

博物館內的古董瓷器等展品也非常豐富

博物館展廳內展出的大量古典油畫



亨廷頓圖書館花園內的中式花園“流芳園”
了解了這么多知識和細節后,讓人不禁感嘆真是行行出狀元,而跨行合作也在博物館領域越來越重要。
亨廷頓大花園內的另一重要建筑物就是圖書館的主展廳,在該館600多萬件藏品中精挑了約150件在這里展出。展館的入口正中,有一部羊皮紙印刷的原版《古登堡圣經》(Gutenberg Bible),由密封的大玻璃盒罩著,據說非常珍貴,也是鎮館之寶。古騰堡是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歐洲人,其發明在當時引發了一次媒體革命,當然也為各種知識的傳播奠定了技術基礎。
展館還在比較顯著的位置展示了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抗排華先驅——洪耀宗(You Chung Hong)的資料。1898年出生的知名移民律師洪耀宗是加州最早通過律師公會考試的第一位華人律師,在洪耀宗和其他華人先驅的游說和抗爭下,美國的《排華法案》終于1943年被徹底廢除。
帶著濃濃的滿足感我們離開博物館,去了亨廷頓圖書館花園內的另外一個驚艷之處,那就是融匯中國江南園林的淡雅和北方皇家園林氣派的中國園名叫“流芳園”,移步便換景,每個角落看到的景致均不同,突然覺得自己儼然到了蘇州一般。還別說,這里的一磚一瓦全都是從中國運來的,能工巧匠也都是從蘇州請來的,難怪能造出如此般“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意境的花園。流芳園內的“活水軒”餐廳還供應各種小吃,坐在湖邊讓加州的陽光灑落在身上,邊吃邊看風景小憩是十分的愜意。
亨廷頓植物園占地超級大,有植物樣本約25000種,由玫瑰園、棕櫚園、仙人掌園、澳大利亞園、日本園和教學溫室等15個專業花園組成。如果要仔仔細細地看至少要大半天的時間,我在這里看到了之前未見過的各種仙人掌、多肉植物。
親自造訪后就不難明白,為何亨廷頓圖書館被稱為世界上最令人難忘的花園式圖書館,也是洛杉磯人的最愛之地,絕對會不虛此行!
“藍色少年”,下回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