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琳麗
摘要:在各種文化藝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也是在戲曲、曲藝,地方民歌等傳統聲樂形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部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需要跟隨時代的潮流,也要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精髓,弘揚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傳承和發展;新時代;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116-02
一、前言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其中囊括了古文、詩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等等;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當下,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互聯網媒體的盛行帶來了利與弊,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搖滾樂、爵士樂、POP、R&B等流行音樂風格被年輕人接受,然而,在這樣多元音樂文化的形勢下,中國民族音樂顯得異常冷靜。作為一名民族聲樂演唱者,努力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并且與時代兼容并濟,是不斷追尋與研究的方向。
二、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歷史綿長而悠久,文化形式內容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過了對傳統民歌、詩經、宋詞、元曲、明清戲曲等藝術形式的繼承和創新,開始逐漸從眾多的音樂藝術形式中分離出來,形成專門的聲樂演唱藝術形式。“五四”運動后,歐洲的傳統聲樂藝術開始傳入我國,學堂樂歌、歌舞劇、藝術歌曲等一度盛行,在當時,出現一批借鑒西方多樣的曲式結構,融合本民族曲式風格的歌曲。我國的藝術歌曲也因此誕生,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中國新音樂文化的新開端。
三、民族聲樂的現狀
在當今社會中,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政治實力不斷加強,在互聯網媒體盛行的時代,人們對于文化的選擇不再單一,在網易云、酷狗、QQ音樂等App音樂程序中,中國、歐美、日韓以及網絡流行音樂下載量及播放量遠遠趕超民族音樂,并且居高不下。某項調查研究表明,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更喜歡通俗唱法的歌曲,而對美聲、民族等唱法不感興趣。對于這一調查研究,筆者分析:(1)民族聲樂在改革開放時期逐漸形成了以歌頌主旋律內容為主題的歌曲,帶給年輕人的印象不像流行歌曲那么接地氣,描述我們生活和情感的歌曲非常少;(2)民族唱法是一種專業性強的唱法,需要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才能掌握其發聲方法,尤其與美聲唱法結合后的民族唱法,使得民族聲樂更難普及大眾;(3)民族聲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在音樂學院當然是需要嚴肅對待的,但學院派的教學方式也導致了民族聲樂的單一化。所以,很多年輕人表示聽不懂、對我們的民歌不感興趣,極大部分原因在唱法上的單一化。民族聲樂是一門廣泛的音樂類別,它不僅包含民族唱法,還有彈唱、歌舞、戲曲、古曲等不同風格,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格與文化,從作曲上如何在現代作曲中巧妙的融入民族旋律,從演唱上如何在民族歌曲中融入多種唱法是我們需要不斷追求的目標。例如,最近爆火的一款音樂類節目“聲入人心”,在這個節目中,將美聲、歌劇、音樂劇、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進行獨特的結合與創新,給人們一種全新的感受。顛覆大眾心中對傳統美聲的刻板印象,將高雅藝術大眾化。
新時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和長久發展的道路,我們不僅要對民族聲樂在形式和理念上進行創新,更要使國民在審美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使人民以一種全新的審美態度對待新時代的民族聲樂,以全新的意識認識新時代的民族聲樂演唱者和民族聲樂作品。新時代的民族聲樂只有做到作品的多元化吸收與融合,唱法的多樣性采取與取舍,才能使民族聲樂在全新的審美態度與意識認知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促進與推動作用。
四、民族聲樂的發展
民族聲樂藝術現有的發展形式的觀察,人們可以從中發現,民族聲樂在整體發展過程中,在發展態勢上已經具備了相對的科學性、明顯的時代性和獨有的民族性等各種具體的特點。但是如果想要發展民族聲樂藝術,使其達到融入世俗的特點,就必須擴大民族聲樂的影響力,必須讓民族聲樂在吸收、采納等的歷程中不斷的加強其發展,使其不斷的成熟,從而,讓民族聲樂藝術建設成獨具我國特色的流派,通過不斷的促進,使民族聲樂藝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好的發展,更加突出民族聲樂影響力的巨大,凸顯民族聲樂藝術中的中國特色的聲樂學派。
要想實現民族藝術中中國特色的學派的特點,其過程必然相當的復雜。從事聲樂工作的工作者們必須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和不斷的努力。首先,需要對作品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創新。必須把廣大作曲者的創新與創作等各種能力提升上去,使其與新時代社會發展同時同步的進行,并且依據獨有的中國特色為背景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藝術的優秀作品。與此同時,民族聲樂在所表達的唱法上,既要突出其獨有的民族特色,也要使演唱風格盡量“口語化”,在一首歌曲中,可以依據歌曲的風格和所表達的內容,創新出屬于歌者本身的特色,而不要千篇一律,民族聲樂應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對于民族聲樂的發展和普及是很有益處的。在作曲者的創作過程中,要放開眼界,具有創新意識,將有利于我國音樂發展的元素兼容進來,使多元化音樂元素運用在本國的音樂之中;在歌詞創作中,可以多引用古詩詞,我國的古詩詞燦若星辰,意境深遠,民族唱法又講究“咬字”和“歸韻”,能很好的表現出古詩詞的文化與魅力,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編曲上,也需要融入時尚感與現代感,依據不同表演者不同的聲音特色和按照聲樂藝術的特有規律,使演唱者能夠演唱出具有其自身特有色彩的民族聲樂。從而形成民族聲樂風格上的多樣化,促進各種形式相融合的獨特藝術形式。其次,在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傳播形式方面:(1)需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深刻地意識到我國文化的傳播需要民族聲樂藝術的宣傳與推動,學院教師在注重專業技術的基礎上,也要與時俱進,因不同的學生條件塑造出不同的演唱風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2)在舉辦民族聲樂的專業賽事的同時,也需要電視傳媒,音樂唱片公司的推進與包裝,例如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一些優秀的流行歌手,例如張碧晨、袁婭維等借此平臺展現自己,被大眾認可,之后便一直走紅。我國的民族聲樂也需要多多建立這樣的平臺,使更多的歌者愛好者有機會參與,并且在電視傳媒與網絡中進一步推動,使民族聲樂普及大眾,被更多觀眾認可與喜愛。
在新時代的發展中,文化作為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中的主流因素,具有發展迅速的特點。民族聲樂在我國的發展中是通過創作者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堅持從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文化藝術。民族聲樂的創作者們運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持形成了現有的具有多元化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相對于成熟的藝術特色形式和表演方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各種元素多樣發展的文化大背景下,人們對于藝術的審美形式與態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傳統的藝術文化的要求更加的趨于復雜化與嚴格化。這即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要求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到的事,順應時代的發展腳步,在不斷探索、學習、借鑒、吸收、采納的過程中,摸索出一條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方向的民族聲樂藝術之路,并且在這條路上將具有我國特色的民族聲樂藝術傳承下去,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添磚加瓦、增加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魅力,使我國的特色民族文化藝術能夠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五、結語
所以,簡言之,要想更好的發展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就一定要進行相關方面的考察,相關的專業人員需要從更加專業、更加權威的方面對我國民族文化藝術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根據我國相關的社會現狀與特有國情,全方位的經行分析與研究。根據新時代發展的背景,對民族藝術的文化傳承做出更好發展的出路與蓬勃發展的方法。所以要想更好的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文化,需要堅持社會主義科學的價值觀,根據社會主義的特有性質進行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聲樂藝術文化,做到新時代民族聲樂藝術在發展中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