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摘要: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五代時期,我國水墨人物畫開始發展,一直到明清時期,我國水墨人物畫逐漸發展成熟。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中西繪畫語言的“多元混交”,新文化語境下的多元表達需求,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國的水墨人物畫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藝術家們不斷探索創新,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筆墨語言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發展面貌。本文章主要針對當代水墨人物畫中的筆墨語言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當代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146-02
一、概述
隨著中華民族文化幾千年的發展,筆墨逐步形成,同時在中國畫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筆墨不僅可以有效地彰顯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彰顯出我國的民族精神文化。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化思想,人們的審美和畫家們的個性表達都體現在筆墨中。傳統水墨人物畫的筆墨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個特點是其具有書寫性,另一個特點是其具有抒情性,傳統水墨人物畫主張意象造型與書法用筆。水墨人物畫的“意象造型”直接反映出了畫家心中“意象”或‘心象”,畫家心中的“意象”和“心象”就此在畫紙上呈現了出來。他體現著藝術家個人的內在品格修養、氣質、精神思想。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藝術家們為了能夠促進水墨人物畫進一步發展,對水墨人物畫中的筆墨語言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探索實驗與不斷的創新。藝術家大膽容納外來的藝術元素,其所形成的富有個性的筆墨語言大多是源于他們自身對自然與社會個人的感悟。
目前,當代水墨人物畫正處于一個較為活躍且多元化的發展時期。無論是在風格的表現,形式的呈現,題材的選擇,技法的運用與創新上,還是在審美的取向上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的發展面貌。題材上的轉變、語言結構的變化、新的實驗水墨等各方面的因素為當代水墨人物畫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發展機會,也擴展了水墨人物畫的表現空間。在這其中有的畫家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尋求創新,還有一批畫家們則大膽革新、不斷實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批敢于面對現實、直面當代的水墨人物畫家在我國由此出現了。
二、多元化發展
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為久遠,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當中,多風貌并存的格局逐漸地在水墨人物畫領域當中形成,在這種大環境下,該種繪畫作品的題材、風格、表現手法、表現形式以及審美價值都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狀態。而一些新的筆墨語言表現形式也在傳統的筆墨語言基礎上應運而生。
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筆墨語言呈現多元化,大多數藝術家們會將生活當中的元素作為主要題材,同時因為其所在的環境以及人生經歷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其就會運用不同的筆墨語言來進行創作,由此我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就形成了多元化的面貌。
現階段,在當代水墨人物畫領域當中存在著諸多不同的風格流派,在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表現形式以及審美形式的多元化格局。
從風格流派的角度分析,現階段,在我國當代水墨人物畫領域當中,一些畫家較為傾向于用西畫改變中國畫,強調用明暗調子來凸顯作品中對象的體積感,把傳統的平面的人物造型變得立體化,真實化。該流派的代表畫家有徐悲鴻、蔣兆和。這一流派的畫家們大多將現實生活作為繪畫的題材,他們創作的作品大多畫風樸實,筆墨較為深厚,可以帶給欣賞著較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之后的畫家們帶來很大的影響。
以劉國輝、方增先、吳山明、李震堅等為代表的新浙派人物畫家們,這一流派的畫家們都十分注重線條的流暢性,同時還注重水和墨之間的交融,他們成功的把花鳥中的一些表現技法運用到了人物畫中,表現形式韻味悠長、筆墨空靈。給水墨人物畫的創作實踐提供了新鮮的嘗試,對水墨人物畫的創作實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趙望云、石魯等人為代表的陜西畫家群體的“西安畫派”。這一流派畫家所創作的作品深深地影響到了劉文西、王有政、郭金忠等多位畫家。劉文西所創作的作品用筆具有較強的質樸性,氣質具有豪邁性,每一部作品都將地方特色融入到了其中。
另外,一些東北地區的畫家,如王盛烈、王緒陽和趙奇等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極為喜歡用勾勒以及皴擦的筆法,來凸顯出作品的厚重性,蒼勁有力,在當代水墨人物畫壇上,獨樹一幟。
而在我國老一輩畫家中,如盧沉以及周思聰等都接受過較為嚴格的學院派訓練。他們受啟發于山水畫的表現技法。他們筆下的水墨人物畫受到了徐悲鴻、蔣兆和、李可染的影響較大。所以他們的作品不僅具有北方的質樸以及厚重的特性,同時又具有新浙派水墨人物畫的靈動性,可以說他們的作品可以直觀的彰顯出水墨人物畫的精髓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畫家田黎明早期的繪畫特點受盧周思聰夫婦的影響較大,在他創作完《碑林》之后,他的繪畫風格和題材的選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所創作的作品大多都充斥著陽光、水以及空氣等元素,斑駁的光影,色彩清新淡雅并且富有層次感。田黎明作品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風格讓他在當代水墨人物畫壇中獨樹一幟。速寫見長的黃胄,他所創作的作品用線較為豪爽,色彩較為明艷,具有較強的時代性。而該種繪畫風格對于隨后的史國良以及石齊等畫家產生了較強的影響。另外劉國輝早年也是受到了黃胄繪畫風格的影響。
三、當代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的傳承與探索
(一)傳統水墨人物畫中的筆墨語言
傳統水墨人物畫與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相同之處都是以筆墨為載體,來表達畫家們內心的一種精神意境。可以說筆墨是我國水墨人物畫不可或缺的表現手法,水墨人物畫筆墨技法的完整表現包含線法與墨法,中國傳統水墨人物畫的語言特點是“筆墨不離”。
黃賓虹曾在《論筆五法》中提到了骨法用筆,他總結了骨法用筆的要點:平、圓、留、重、變。用墨來取色,充分的利用墨色變化,來保證干濕濃淡變化,他還總結出“破墨、潑墨、積墨、濃墨、淡墨、焦墨、宿墨”七種用墨的技巧。從傳統審美的角度分析,可以說筆墨的地位極高,傳統的水墨人物畫中大多追求宗教思想,所選題材大多是非現實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有差距,多為對形象的概括,用筆非常的簡約。
(二)當代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的新探索
目前,我國水墨人物畫正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大環境下,藝術家們為了能夠將現實生活元素融入到創作以及水墨語言當中,往往會運用獨特的創作手法,自由的進行創作,進而凸顯出作品的筆墨的視覺特征。
當代藝術家們努力通過實踐探索出新的筆墨語言表現形式。他們試圖跳出傳統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的程式化。在劉慶和的作品中,他用“白線”來辨別輪廓界線的沒骨法。其中“白線”與畫面中的白被視為整個作品的呼吸道,在造型中發揮作用的是“白線”與“墨線”,可以極大地提升筆墨表現的靈動性。
劉慶和在創作當中還會將傳統水墨當中墨色部分當作灰色,并對其進行細致的處理,其目的在于運用冷暖墨色來凸顯出作品的厚度以及質感,并區分遠近事物。在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下,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畫成為了中西合璧的典范。他的作品在繼承了傳統沒骨法的基礎之上,與之同時他還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的“光”與“色”的表現效果,讓“光”變成語言符號,并將其繪制成具有平面效果的事物。田黎明畫面中“光斑”的筆墨語言是紙和墨相互交融帶來的效果,是一種意象化的“光”,可以直觀的彰顯出寧靜以及淡雅的意境,給然一種放松的感官體驗。田黎明的作品大多都是用“連體法”,畫面中所形成的線是先用淡的墨色,再用濃的墨色,兩種墨色擠壓出來的,水墨的自然交融形成了畫面中的線,變化非常微妙及豐富,給人一種平和、輕松的感覺。線改變是對傳統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的一種大膽的嘗試與探索。田黎明曾說:“脫離了線,沒有了線,畫面反而變得更脆弱了,而這恰恰是我要表達的都市人那種脆弱的感覺”。在田黎明創作的作品《藍天》中,畫面中基本看不到線的存在。在田黎明的創作中,墨的比重變得非常低,并且墨中都帶有了色彩傾向。
在當代水墨人物畫中,墨色可以表達出不同的“質感”,這給有些畫家們帶來了濃厚的興趣,例如,劉慶和在創作《因墨》的過程當中,會重點突出衣褲以及襪子的質感。傳統的水墨人物畫一向不重視物體質感的表達。
在劉慶和創作的作品《風浴》中,濃墨占據了整部作品的三分之二,在這種情況下,該作品就變得極具視覺張烈,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凸顯出作品當中的女孩,并表現出女孩孤獨以及無助的特質,藝術家們的這些實驗與探索無不在努力實現這傳統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新可能性。他們用不同的視角觀察社會的各個層面,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和豐富繪畫語言表達著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感悟。雖然他們自身都帶有不同的時代烙印,個性有明顯的差異,但是他們善于讓傳統重現于當代人的藝術眼光,他們不斷努力探索希望用新的筆墨語言來適應當代的文化語境,他們希望確立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特點。
如今,當代水墨人物畫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當代水墨人物畫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代水墨人物畫的必然發展趨勢,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由于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相互融合,傳統理念與現代理念的相互融合,使得藝術家們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身所獨有的創作風格。記錄時代特點,思考當下生活是藝術家們創作的源泉。
可以說,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當代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將會在吸取傳統水墨人物畫筆墨精髓的基礎上,產生更多新的、多元化的筆墨語言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