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璇
摘要:為了深入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強認知,延續土家族民俗文化在現代家具上的發展。基于對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分析,研究土家族民俗文化起源,詳細地探索了民俗元素的意蘊。通過舉例,分析當代家具和民俗文化的關聯。立足于傳統,在土家族家具的設計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表達。為土家族民俗文化如何利用到現代家具中提供一定思路。
關鍵詞:土家族 民俗文化 家具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8-0076-02
一、土家族民俗文化探源
(一)形成因素
傳統土家族家具的產生受到了當地地理環境影響的,在其形成發展過程當中由社會歷史人文環境所塑造,這反映在傳統土家族家具的形態與裝飾的方方面面,同時在歷史變遷中形成了多樣的家具風貌。
1.啟然因素:我國的土家族人口約為八百多萬,土家族主要聚居區在我國云貴高原東部延伸地帶,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和貴州五個省市邊的丘陵山區。這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占全境70%左右,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因此土家族居住區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為干擾較少。保存了大量的生物資源,地區氣候溫和,利于多種自然動植物的生長,區內樹木眾多,珍稀動植物物種多樣。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有烏江、清江、澧水、沅江、資水等主要河流。土地資源豐富,擁有多種礦產品種。旅游資源獨具特色,自然景觀優良。自然資源的豐富為土家族所在區位的自然元素豐富性為未來設計累積了大量原始素材,給家具的材料提供了相當的物質基礎。
2.人文因素:“鳥不飛度,獸不敢臨”這是詩人對土家族人所聚居的中部山區的形容。山區內山勢復雜,缺乏產生統—文明的客觀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社會發展較慢,這造就了土家族文化保留的完整性,成為了“文化沉積帶”。土家族聚居的地區,是楚文化,蜀文化,漢中文化,云貴高原文化的交匯點。在里包含的多種民族,各民族之間和平共處,他們保留了各自的語言、傳統、宗教和祭祀習俗,于是形成了各種文化并存的情景,土家族文化在其中,與其他文化交匯,家具融合了這一環境下其他文化的特色,形成了多樣的家具風貌,但延續了其文化特殊性,使得土家族家具展現出不一樣的魅力。
(二)文化特征
民俗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其中一大分支,展現著眾生百態,凝聚著民眾的物質精神生活。其主要由下層民眾創造的風俗,是被普羅大眾傳承的文化模式。土家族民俗文化通過多種習俗,如農耕、宗教和服裝、人文多個方面上表現,這種文化是土家族人民勤勞生活的最好證明,和土家族社會生活保持著最為密切的關系。深入認識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基本內涵,可以聯系到人類社會生產。民俗文化作為一種穩定的社會風俗現象,在時間的磨礪中經過繼承和發展,逐漸展現某些特征。
1.社會性:民俗文化寄生于人,但實質為一種社會百態,展現了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思考和影響,表達出社會中集體性的想法。民俗文化的形成是被集體創造和遵守而成,是人群共同追求與訴求。如土家族的傳統表演藝術——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是一種集寓祭、娛樂和健身一體的文藝活動,一般在春節進行。擺手舞分為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大擺手”是表演軍功的戰舞;“小擺手”是農事舞。“大擺手”三年舉行次;“小擺手”每年都舉行。在這群體行為的影響下,人們會將活動中的意愿用藝術的手法表達出來,以物質為載體表達某些思想,例如在神龕上雕刻壽星,龍,虎等祈求保佑和好運。
2.多樣性:民俗文化形態豐富多樣,在各個國家,地區,民族甚至在同族中因多種原因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這造就了民俗文化的復雜圓。以土家族為例,土家族分布在各個山區中,大山阻隔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因此使得民俗文化產生了差異。在宗教信仰上,鶴峰、五峰這些地方多信仰大二三神;在酉水流域的土家村寨多數都建有土王祠或土王廟,供奉彭公爵、向佬官人爭在鄂西的宣恩、利川、咸豐、來鳳一帶信仰的多為覃、田、向等三姓祖宗神,建造的則多為三撫宮;在黔東北則供奉楊再思。在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也帶來了土家族家具與多種文化的結合,產生家具中民俗文化元素的多樣性。
3.地域性: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是指一定人群在經過長期的生活在特定區域內的文明表現。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具有一定特征,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土家族位于的山區千山萬嶺,峰巒疊嶂,處于這里的民居順應地形,因勢利導。為了適應這種嚴峻苛刻的自然環境,土家族人民對生活生存需要的房屋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吊腳樓。吊腳樓多依山傍水順勢建造,形態為虎坐形,房后需要穩固依靠,因為地勢為斜坡。為了不受泥石流影響,防止堵塞便于流水。吊腳樓的高懸地面用于通風,保持干燥,防毒蟲野獸侵害。吊腳樓內以前的人會使用火塘,因而在這一特定環境下產生了與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相聯系的家具,土家族的長凳就是最好的一個證明。
二、土家族家具中的民俗文化元素意蘊表現
土家族家具的產生是在社會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之中生長和流行的,而民俗文化在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土家族家具實質上是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的。在分析精神文化體現到物質實踐的過程中,分析土家族家具中所表達的民俗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佐證民俗家具中的意蘊表現。
(一)精神信仰的載體
土家族人民信仰多神論,包括他們的祖先,圖騰,自然生物,多種宗教信仰并存。民間信仰和功利實用緊密聯系,所以土家族家具美學上的追求是在其滿足其功能性之后的。以白虎為例,白虎作為土家族最著名的圖騰崇拜,白虎是家神,用紙或者布做成白虎,貼在屋內,有的直接將屋檐上的木頭雕成虎,用來祈求祖先保佑,驅鬼避邪。某些地區修建白虎寺,白虎廟。這些行為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對信仰的虔誠,而家具作為日常的載體,與精神信仰息息相關。
(二)生活習慣的需求
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山區是多省的連接,地形復雜崎嶇,山巒疊嶂,是我國地理位置里由西向東的三個高度落差中的兩個階梯間的過渡。平均海拔較高,在一千米左右,地區內約百分之七十地方在海拔在八百米以上。在這種條件下生存的土家族人民,糧食生產受到了一定限制,因而糧食的保存就十分重要,櫥柜是將櫥和柜的功能結合,因糧食保存的必要性,將這種家具專門用于裝雜物或是谷物是土家族家具特有的利用方式。它的長寬尺寸較大,與床相似,高度在1.2m左右,有時可以作為睡床使用。
(三)自然世界的模仿
在器物生產中,都受到了自然世界的制約,因此,自然都是創作的來源,也是最好的模仿對象。這些對自然世界的模仿直觀地表現在各種家具中,通過對造型的夸大變形和藝術化加工,展現了質樸,率真的精神。滴水床是土家族家具中民俗元素表達最豐富的典范之一,床從雕花到形態大小都包合人們渴求的吉祥寓意。滴水床的來源是因其床構造樣式層層迭迭,床檐似房檐,展現了進深結構的層次表達,如圖1。床上雕刻著多種花草植物和人物,不同季節的花草連貫在一起表達了四季,雕刻的金瓜表達了瓜瓞綿綿,子孫昌盛。
三、土家族家具民俗文化元素應用于現代家具方向的探索分析
(一)材料分析
民俗家具因為生產力和經濟的局限,多數受到環境制約而選擇就地取材。土家族也不例外,居住區域自然資源豐盛,盛產樟木,棗木,楠木,槐木等樹種。鑒于木材的易得性和堅固實用,過去土家族床,箱,桌,椅大部分家具都使用這些地方性材料減少用成本。但如今樹木的數量限制,為了保護古樹名木,同時也保持生態平衡,我們應不斷探索其他材料的使用,達到材料使用的多樣化。圖2為著名家具設計師朱小杰的作品玫瑰椅,其外部形態是傳統家具的型,但工藝上有所改變。所有結構都由極細的木管組成,但木管中間穿有鋼絲,前后左右的固定使用了鋼絲,用建筑金屬的結構保證了玫瑰椅的承重和穩定。玫瑰椅將金屬和木材進行有機結合,形態上保持了傳統家具的精髓,材料上也進行了和對現代風格的融合。隨著時代更迭,工業能力的進步和各種具有影響的設計運動,使得家具在發展的過程中選材變得豐富繁榮,家具的設計不斷創新,選擇將多樣化,可以達到美觀又經濟。
(二)工藝分析
新材料的組合改變原有的家具組裝模式。民俗家具作為家具里的一種風格流派,結構之美也是其中一部分。榫卯是我國木質結構的精華,榫卯結構可以不用釘,使用多種結構拼合。構件的精巧使家具便于拆卸,運輸,易于修復部分損壞部件。很多民俗家具經過時間的變遷,依舊完好。如今我們在市場化的進程里,榫卯因其復雜性使得運用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可以把家具中牙口,牙子,卷口等裝飾簡化保留為結構裝飾或連接件。未來民俗家具為了擴大生產,在結構工藝上發展方向會朝著系統化、科學化、標準化走去,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達到現代生產的標準。宜家的楔形榫釘是在榫卯的結構上開發的新的接合方式,楔形榫釘與傳統榫卯不一樣的是波形紋路,但和傳統榫卯一樣不需要釘子陽膠水,如圖3。在裝拆的過程增添了便利,減少了磨損。楔形榫釘在標準化家具的使用中為我們如何在家具工藝中的創新和開發提供了思路。作為當代設計,應從民俗文化中汲取元素,將創新和古典融合是我們在家具市場上保證自己的獨特的優勢,這對于土家族民俗文化在家具上的利用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方向下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也達到審美上的文化歸屬感,最終形成民俗文化的生長和延續。
(三)裝飾分析
民俗家具的裝飾美同功利性緊緊結合,以土家族家具為例,長期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生存,家具講究結實,造型厚重樸實。在裝飾中,土家族民俗家具生活和藝術結合,裝飾主題豐富,如神話傳說,花草樹木,現實生活等。在裝飾色彩上運用家具原本的顏色和紋理達到自然美之感。裝飾的手法多樣雕刻,貼金,涂漆等,木雕的表現粗狂多樣,有很明顯的民俗特色。土家族民俗文化元素的裝飾可以給與當代設計啟發,利用現代設計思想和傳統的結合,對土家族民俗文化進行多維度的設計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提煉,進行不斷地創新,使傳統民俗文化裝飾和現代家具的外形更好的結合,發展更高層次的家具美學。
(四)功能分析
在設計的過程中,功能性是首位的,這也是消費者首要關心的。民俗家具強調功能實用性,是為了服務于人們生活的器具。民俗家具基于對生活的訴求,推動了使用功能和結構上的創新。家具會為了各式各樣的需求組合形成復合功能的形式。例如土家族面柜,面柜主要是為了存儲糧食,頂部有一個方形開口,正面有柜門,便于取放糧食,但同時可以作為供奉祭祀使用的桌案類家具,會在上面擺放祭祀所需物品敬神。面柜的產生為現代家具設計上提供了一定思路,在現代人居住空間限制較大的時候,將家具設計成多功能,適應消費者的生活需求。現代家具的設計形式雖然多樣,但從民俗家具里學習對民俗傳統的設計智慧,可以針對現代生活,進行更細致和針對性的人性化設計。
總結
土家族作為一個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的代表群體,通過不斷解讀的和分析,可以補充一些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啟迪我們現今的設計,深化思考,積極鼓勵人們對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進行新的創造。正確處理創新和傳統的矛盾,吸收先進的設計理論和科學技術。深入探索土家族民俗文化結合的現代創新家具,發揚民俗文化和中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