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強
摘 要 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林業是一個重要產業。國家對林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助于我國提升生態環境工作水平。基于此,重點闡述林業發展和營林生產的重要性,論述營林生產過程中如何適時開展整地技術,從而有效提升我國森林植被的覆蓋率。
關鍵詞 營林生產;適時整地技術;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26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日益重視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國土面積大,要做好營林生產工作,需對營林生產加大建設投資力度,適時開展整地技術,有效提升地區土壤肥力,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不斷提升和強化林業地區對森林的養護,不斷改善區域內的森林生長環境,實現林業地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 強化營林生產工作的具體管理舉措
1.1 根據地域環境的不同開展營林生產工作管理
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情況不同,在實施營林生產工作時,要結合當地自然地理環境,提出針對性和有效的管理方式適時實施管理。
1.2 強化營林生產發展的規劃工作
要實現營林生產預期目標,關鍵是要努力確保森林林木的生長質量。森林林木的生長成效最終決定木材的經濟價值。所以,要對營林生產工作實施科學化、完善化規劃,對林業生產實施科學管理,關鍵在于對營林生產發展制定科學詳細的規劃,做好營林生產相關配套工作,不斷提升營林生產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
1.3 強化營林生產中新造林的質量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營林發展的重視不斷提升,各個地區強化了造林力度,不斷提升林業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不斷健全各種管理措施,以先進的營林生產管理理念為指引,不斷提升新造樹木的成活率和樹木的成才質量。
2 營林生產過程中適時開展整地技術的目的
2.1 不斷改善生長環境條件
在具體的營林生產過程中,建設范圍廣泛使得很多灌木、雜草和相關植被共同存在,影響森林樹木的透光性,使得森林整體的通風性能下降。所以,林業工人需要適時清除營林建設范圍內的雜草,為造林的樹木成長構建良好的生長環境。清除雜草的過程中,要結合樹木的生長習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對于喜陽的樹種,重點在于改善樹木生長的溫度環境;對于抗寒能力較強的樹種,可以選擇在背陰處種植[1]。
2.2 不斷改善土壤性質
在營林生產地區適時整地,有利于土壤疏松,強化土壤蓄水能力,使得生產地區種植的樹木能夠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在開展營林生產工作的時候,林業管理人員和工人要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開展整地工作。
2.3 降低病蟲害和清除雜草
在開展整地工作的時候,要清除雜草等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的不利因素,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和成材質量,最大程度降低營林生產建設成本,有效提升地區營林生產的產量。同時,在樹木正常生長的過程中,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避免樹種或者幼苗受到影響,確保樹木健康成長。
3 在營林生產過程中適時整地技術的具體應用
在營林生產過程中開展適時整地技術,將使得營林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3.1 實施林地清理工作
實施清山工作,務必將營林生產區域內的雜草、藤蔓等全部清理干凈。如果對雜木實施砍伐,不能使得伐根高度超過15 cm。在營林生產區域要設置防火線,寬度保持在15~20 cm。如果處于危險地段,防火線設置在
20 cm以上。重點是對防火線區域中的枯枝落葉、雜草等一切可燃物進行清理,直至見到土壤,才能真正發揮防火線的作用。防火線中清理的可燃物要壓低或播散開,不要堆積在一起。
3.2 開展整地活動
整地方式多種多樣,如全墾、明坎、暗坎、撩壕等。如果營林生活區域內的地勢比較平坦且坡度較小,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較小,那么區域的營林生產可以使用機耕全墾整地的模式。如果營林生產區域坡度較大,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明坎、暗坎等方式。
3.2.1 機耕全墾整地
這種方式是采用挖掘機在營林生產區域內實施全面墾覆,確保林地挖掘的深度在0.5 m以上,使得表土翻下,土塊直徑不能大于10 cm[2],要敲落樹蔸上附著的泥土,并將樹蔸擺放整齊。挖掘機履帶走過的地方要確保土質松軟。最后,確保整個林地的地面要平整。
3.2.2 明坎整地
這種方式是根據樹種的不同對造林密度設計挖坎,樹木的種植沿著高線行走,種植的線路一般呈現品字形配置。要平整坎底部,確保坎的深度達到要求。坎面的對角線之間交叉點和坎底呈90°角。測量實土的深度,不用測量新挖出浮土的高度。將挖出的表土和實土分開放置,表土的作用是做回坎土。挖好明坎后,要確保回坎的土壤被打碎,對坎面實施平整,確保坎面落差在10 cm之內。
3.2.3 暗坎整地
從布點上來說,暗坎與明坎的整地方式相同,坎底的長度和深度確保一致。不同的是,暗坎整地時將坎內的土壤翻出來后不用再回土。同時,要確保坎內的土塊被打碎,土塊的直徑不要超過3 cm。要清除坎內的雜草、樹根以及石塊,確保坎面平整。
3.2.4 撩壕整地
這種方式又叫溝帶整。按照等高線的原理進行開挖溝槽,將表層的土壤堆放在壕溝的上方,新土填埋在壕溝的最下面。挖好壕溝后,將表層的土壤先填回溝底,填回去的土塊要打碎。溝底的內外要形成高度在5~10 cm的土埂。壕溝的深度和底部的寬度根據所種植樹木的種類確定。一般來說,壕溝底部的面寬是50 cm,深度是35 cm,底部寬度是40 cm[3]。
3.2.5 帶狀整地
這種方式適用于山坡緩坡區域,整地要根據等高線的走向和方位,帶長設置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具體可以分為兩種模式[4]。1)水平帶整地。選擇土壤比較深厚、植被茂盛的營林生產區域實施整地,建立在長帶狀地區。如果在水平帶實施,需要和整地的坡面保持平整,將帶寬設置在1 m左右,帶狀區域內的整地深度要保持在30 cm左右。2)水平階整地。水平階面保持向內傾斜10°左右,將階寬設置在1.2 m左右,整地深度保持30 cm左右。此外,在水平階的外側設置土埂。
4 結語
全國不同地區因其地理環境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確保營林生產順利開展和達到預期目標。對于營林生產區域內的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要采取措施使其不斷提升,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優化樹種配置,及時施肥,做好夏季排水、冬春防火工作,及時清理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的雜草等物質,實現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參考文獻:
[1] 陳繼武.適時整地技術在營林生產建設中的運用[J].花卉,2016(22):91-92.
[2] 崔世昌.適時整地技術在營林生產建設中的運用[J].花卉,2016(8):39-40.
[3] 馬天良.淺談適時整地技術在營林生產建設中的運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147.
[4] 陸亞梅,馬天良,韓雪,等.適時整地技術在營林生產建設中的運用[J].林業與技術,2016,36(2):2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