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勇軍
【摘要】聲樂課程作為音樂專業必修課,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對高職院校聲樂課教學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對高職聲樂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而后從強化理論知識教學、合理構建教學情境、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高效開展教學活動等三個方面對聲樂課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進行參考。
【關鍵詞】高職聲樂課;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聲樂也可以概述為藝術歌唱,這種藝術歌唱是通過藝術化的語言與科學化的歌喉,從而塑造出鮮明生動,悅耳動聽的聽覺形象,也就是歌聲。聲樂是可以將思想感情進行有效抒發,并進行二度創作的一門音樂表演藝術。簡單來說,聲樂就是是用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在素質教育進步發展的同時,高職聲樂課教學的重要意義備受人們關注,因此,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構建高效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聲樂水平更好的發展,下文對高職院校聲樂課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一、高職聲樂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基本專業素質存在欠缺
近年來,藝術類考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部分高考輔導班針對學生高考志愿,對其進行突擊性輔導,部分輔導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這就會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基本專業素質[1]。學生僅可以通過模仿進行歌唱,對于聲音藝術并沒有明確的理解和認識,更沒有真正掌握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內涵。
(二)教學模式缺少專業特色
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聲樂課教學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進步發展,相應專業的生源也越來越多,延續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轉變自身教育理念,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二、強化學生感受能力,培養學生歌唱思維
首先,引導學生對聲樂藝術有明確認知。重視自身心理在聲樂藝術中的重要意義,以心理活動為指導,在歌唱中傾注情感,從而使得各發生器官相互配合而進行發聲;其次,要明確音樂中的藝術特點,將其有效表達出來,引起聽眾心理上的共鳴。這就需要不斷培養聲樂感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不同人物的生活習性,感受人們的心理、情緒等相關特征;觀賞秀麗的自然景色,領略大自然的美感;觀看資深藝術家的表演,從中領略優秀的藝術風格;翻閱相關文學名著、觀看優秀的影視作品,豐富自身情感[2]。學生對聲樂藝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后才能更好地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還要將這個教學理念落實到具體細節中。
三、合理構建教學情境,提升聲樂教學質量
(一)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內容引入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專業知識基礎能力,對教學模式進行合理調整。首先可以適當開展大課活動,對傳統小課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進行多人教學可以使得教學氛圍得到活躍,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比較,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改正。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聲樂水平,就要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前提就是要對發聲的生理機制進行了解,比如發聲器官的具體構造,發聲的原理,聲音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習渠道進行拓展和延伸,在傳統教學中通過平面掛圖來進行相關的教學任務,學生難以直觀理解和掌握發聲狀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醫院,對醫療設備進行觀察來了解發聲機理,這樣一來,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
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學習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聲樂理論的基礎教學,使得學生在練習中具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學生觀看他人的聲樂論著、聲樂方面的錄像、電視、錄音等,這樣一來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啟發,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聲樂相關的能力。還要重視實踐表演的意義,增加觀摩次數,可以走出教室,前往音樂廣場等地,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中,從而發現自身存在的相應問題并予以解決,如此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自身的專業素質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針對教學內容,構建教學情境
在對《絨花》這首歌曲進行處理時,教師要將聲音形象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在進行演唱時,無法建立起革命年代關于奉獻精神的意象,無法引起聽眾內心的共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將《絨花》的創作背景向學生介紹,讓學生感受到藝術源自生活,同時讓學生明確歌唱韻味的重要意義。在學生對歌曲進行了解后,相應的教學情境也就得到了初步建立,而后教師可以進行示范,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演唱時的聲音形象。最后,在反復練習的同時,教師提供積極的指導,達到啟發性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歌唱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將問題引入教學情境
在日常教學活動,可以將問題與教學情境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而引發思考并解決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對相關知識的印象,還可以加強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與此同時,教師要對教學理念進行優化和轉變,在積極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充分了解聲樂教學在新時代下的發展特征,通過互聯網、書籍或相關報刊等了解聲樂發展趨勢,積極參加各類聲樂活動,與該領域專家進行溝通和交流,使自身的教學觀念可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聲樂能力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環節中,還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自身的能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從而促進自身演唱特色的形成[3]。
四、明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
對于聲樂課教學而言,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合理的發聲知識,提高學生的歌唱專業素質。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結合時代發展要求以及學生的相關特征,通過高效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以及參與各類藝術活動,使得自身情感得到豐富,提高想象力。
整體教學活動不可脫離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聲樂藝術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對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地優化和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形式獲取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也得到較好發展。教師還要結合聲樂教學發展特征,將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進行對比和分析,為學生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提供積極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可以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并以合理方式予以解決,如此一來,便能夠促進學生在日后工作生活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提升聲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聲樂能力全面發展。相關教育工作者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不斷更新和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聲樂課教學未來的建設發展還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喜梅.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分析研究[J].黃河之聲, 2014(21):38-39.
[2]鄭歡.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23(2):137-138.
[3]張巖峰.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音樂時空,2016(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