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一丁
近年來,貴州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打響了以藍天保衛戰為首的五大標志性污染防治攻堅戰役。目前,五大戰役進展順利,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付野秋: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四個方面的戰略部署。這一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
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2018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我們組織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全面落實《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打響了以藍天保衛戰為首的五大標志性污染防治攻堅戰役。目前,五大戰役進展順利,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歷史性變化。
2018年,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藍天保衛戰打出了氛圍、打出了合力、打出了良好效果。9個中心城市揚塵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7.2%,比2017年95.6%上升1.6%,首次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全省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十三五”總體目標的80%;水泥企業全部實現自動噴氨;城市公交系統全面完善,機動車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得到較大提升。
2 0 1 8 年,全省8 8 個縣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7.7%,比2017年97%上升0.7%;85個縣級城市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城市環境空氣質量6項污染指標中,SO2、NO2、CO均達到一級標準,PM2.5、PM10、O3均達到二級標準。
付野秋:我們始終遵循黨中央“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的戰略部署,大力實施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堅持以法律為武器、以制度為保障、以科技為手段,用法治力量、制度力量、科技力量治理污染,保衛藍天。
一是緊盯目標,落實責任。堅持目標剛性考核,建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主的政府目標責任體系,綜合施策、上下聯動。對具體任務進行細化分工,把責任分解到每一個部門,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二是科學解析、精準監控。目前全省9個中心城市已全面實現環境空氣質量24小時、48小時的精準預報和72小時、168小時的趨勢預報分析。我們按季度對9個中心城市大氣污染物采樣進行源解析,為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按月發布各地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按照“日監控、周分析、月調度、季匯總”的機制,安排專人對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進行監控,每周進行一次調度分析,發現異常及時進行研究和處理。
三是提高標準,降低應急響應門檻。修改完善中心城區輕中度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方案,前置應急響應門檻,防控重污染天氣發生。狠抓冬春季尤其是氣象條件不利時段的大氣污染防治,加強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管控。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付野秋(前右一)赴貴陽、安順等地檢查機動車排放檢驗工作。(貴州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四是突出重點,攻堅克難。以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散煤燃燒等突出問題為重點突破口,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和限燃區劃定、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火電機組超低改造、燃煤鍋爐整治等專項目標。
五是加強督察,嚴肅問責。將藍天保衛戰攻堅任務納入環保督察,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開展專項督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推動落實“一崗雙責”和“黨政同責”,為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
付野秋:隨著空氣質量的大幅度提高,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已成為一個名聲在外的品牌。守好這個品牌,既是重大責任,也是重大挑戰。
首先,減排任務依然艱巨。高水平的空氣質量意味著減排空間被進一步收窄。“十三五”期間減排任務已接近部分企業減排能力的極限,依靠工程性減排來削減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空間的效果有限。近幾年,貴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實現了趕超進位的歷史性跨越,減排的空間和潛力集中在結構調整上,包括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等,這些結構優化調整不是短期能做到的,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
其次,臭氧污染一劍兩刃。臭氧污染的形成與太陽輻射有密切關系。藍天治理意味著空氣顆粒物濃度下降,能見度提高,太陽輻射強度增強;而輻射增強又給臭氧污染的生成提供了較好的光照條件。此外,貴州省植被覆蓋率高,植物會釋放活性V O C s,這種有機化合物在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下也會導致臭氧污染的發生。臭氧及其前體物的反應復雜多樣,植被覆蓋、減排比例、氣象變化等因素,都容易導致臭氧濃度的波動,再加上復雜的區域傳輸,臭氧污染防控確實是很復雜的事情。目前發達國家也沒有完全解決臭氧污染問題。所以,臭氧污染防控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和較大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
付野秋:打贏藍天保衛戰雖然任重道遠,但只要我們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做好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們必將是這場偉大戰役的勝利者。
一是“自律、監管、引導”。“自律”是指企業層面要切實履行環保社會責任,以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監管”是政府層面要擔當起嚴查嚴管的責任;“引導”是社會輿論要傳遞正能量,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積極營造守法守規的良好氛圍。
二是抓好專項治理。建立多部門聯動的監督執法工作機制,開展工地揚塵污染防治專項督查,確保施工工地落實“六個百分之百”等;嚴厲打擊違規運輸產生道路揚塵的行為;強化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對柴油車全天候、全方位排放監控,統籌油、路、車治理,全鏈條治理柴油車超標排放;開展工業爐窯整治,分類推進工業爐窯結構升級、能源轉換和達標治理,推進工業污染源深度治理;全面加強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推進源頭替代,規范運行管理,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體系。
三是構建長效機制。進一步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技術、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監管協同、執法聯動長效機制,構建全天候、全過程、全覆蓋監管體系,突出治理的聯動效應,實現治理的常態化、長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