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方亞麗
到2020 年,貴州以對外承攬工程和制造業對外投資為重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取得新成果,力爭新增有實績“走出去”企業主體達到40 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營業額突破15 億美元。

在承攬大型工程領域,貴州鼓勵企業發揮比較優勢,以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承包、公私合營、建設—運營—轉讓等方式擴大境外項目合作。圖為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包的阿根廷布蘭卡風電場建設項目。(貴陽勘測設計院供圖)
4 月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中建西部建設貴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波送走了一批赴越南和柬埔寨考察的同事,他們此行是為開拓海外市場做準備。
“我們希望乘‘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走出國門,推動新一輪發展,為貴州企業爭光。”李波表示,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遣隊”,將進行市場調研、項目對接、公司注冊等工作,后期還將進一步派駐工作人員,參與越南和柬埔寨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近年來,貴州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國門。貴州以對外承攬工程和制造業對外投資為重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深層次經貿合作,力爭到2020 年新增有實績“走出去”企業主體達到40 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營業額突破15 億美元,每年推動1 至2 個國(境)外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電腦繪圖,對于一個服裝設計師來說,是信手拈來的基本功,然而,對45 歲的廖景偉來說,卻顯得格外吃力。
4 月20 日,記者來到銅仁市錦航服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航服飾)。成立不到半年的錦航服飾,海外訂單量已超過百萬件。
作為錦航服飾的創始人,廖景偉曾多年在杭州、上海一帶從事服裝生產工作。從最簡單的上線到設計,他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前幾年回到家鄉做經果林。”廖景偉說,雖然沒有繼續從事服裝行業,但他卻一直與沿海一帶的企業保持聯系,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他也明顯感受到中國制造業出口的需求越來越大。
隨著高效便捷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形成,銅仁交通與區位優勢日益凸顯,“黔東門戶”已逐步成為貴州向東部、中部開放的“橋頭堡”,為企業“走出去”建立起更強基礎。

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包的阿根廷布蘭卡風電場建設項目風機機組澆筑洽談現場。(貴陽勘測設計院供圖)
“交通方便,我們內陸企業搭上‘一帶一路’的列車也更容易了。”今年年初,廖景偉重拾老本行,到萬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設扶貧“微工廠”生產服裝。
從工廠建立開始,他既是技術指導,也是服裝設計師。
由于不會電腦設計,廖景偉的服裝設計總是通過手繪之后,拿到打印店找人掃描上傳添加色彩,制作出不同的樣板圖。
“現在趕上好時代,繼續學習是我跟員工講得最多的話。我要學電腦設計,他們要學精技術,才能可持續發展。”今年以來,由廖景偉扶貧“微工廠”生產的服裝,已出口到巴西、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月銷售額超150 萬元。
當前,貴州重點利用省內企業現有設備、原材料、零部件和成熟技術,從散件組裝及加工生產起步,推動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不斷提高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并鼓勵有一定出口實績、具有涉外經驗的外貿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到境外辦廠,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在國際競爭中的回旋余地,推動企業“走出去”。
4 月10 日,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勘測設計院)副總經理余波簽下了尼泊爾布迪甘達基KA 和KHA 兩座水電站可研咨詢及施工圖設計項目。這是余波今年簽下的第三個大型海外工程。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這兩個項目,貴陽勘測設計院將充分發揮在水電勘測設計方面的優勢,為海外業主提供更加優質的技術服務。”余波告訴記者,兩座水電站均位于尼泊爾北部戈爾卡地區的布迪甘達基河上,裝機分別約100MW、225MW,均采用混合式開發,兩個項目的建設將為緩解尼泊爾電力緊張的現狀發揮重要作用,助力當地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等通道的建設力度加大,貴州突破“一帶一路”連接線上的交通瓶頸,迎來開放通道、載體多元化發展加速期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轉型期,呈現出開放水平持續上升的新態勢。
在承攬大型工程領域,貴州鼓勵企業發揮比較優勢,以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承包、公私合營、建設—運營—轉讓等方式擴大境外項目合作,構建以總承包為龍頭、專業承包為依托、勞務分包為基礎的承包商體系,實現對外承包工程向國際產業鏈高端延伸。
截至目前,貴州“走出去”企業在境外承攬的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從單一的房屋建筑、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向水利、石油化工、電力、工業建設等領域擴展;在境外開展投資業務從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采礦業、商務服務業逐步向金融業、餐飲業、農業、科研等領域延伸,工程足跡遍布馬來西亞、斐濟、沙特、毛里求斯、白俄羅斯、智利等近70 個國家和地區。
2018 年,貴州境外承包工程實際收支總額為9511.47 萬美元,同比增長88.5%,為近5 年來最大增幅。
5 月15 日,在貴陽市白云區沙文科技產業園內,一輛輛載滿貨物的大卡車陸續從時代沃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沃頓)倉庫駛出,大約2—3 天后,這批貨物將從上海、廣州港口發出,最終抵達歐亞沿線國家和地區。
時代沃頓是1999 年在貴州設立的外貿企業,主要從事反滲透和納濾膜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服務業務。目前,時代沃頓憑借膜片制造核心技術和規模化生產能力,逐步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復合反滲透膜專業化生產企業。
“我們的第一個產品2004 年才出口,當年年銷售額不到1000 萬。”時代沃頓海外業務部部長劉霞已從事外貿行業10 多年,她說,貴州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貴州制造”在海外亮相,品牌效應逐漸凸顯。
“我們的海關服務相當快捷,政務服務也十分到位。”劉霞說,搭上“一帶一路”這趟列車,時代沃頓的產值逐年遞增,去年對外出口超過1.9億元。
為樹立海外品牌,貴州企業在對外承包工程施建過程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實施境外工程承包現場標準化、加強施工規范化,落實文明工地標準,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努力做到監理滿意工程質量、業主滿意工程進度、企業滿意經營效益。
貴州不斷優化政務服務、強化風險防控,持續深化對外投資合作領域“放管服”改革,將企業在貴州省商務主管部門辦理的境外投資備案權限依法下放至各市(州),大力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實現線上線下同步辦理;嚴格執行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備案制,取消對外承包工程資格和投(議)標核準,實行網上辦理、網上審批,3 個工作日內“一站式”辦結,確保透明、高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