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賓亮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袁紹陽
貴定縣以抓黨員教育講黨性、抓群眾教育講黨恩、抓全民教育講美德“三抓三講”為主抓手,狠抓黨員、群眾和全民教育,群眾思想觀念實現普遍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快速改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累計減貧11067戶41678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6%,8個貧困鄉、5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榮獲“全國48個首批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和“省級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2018年,貴定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明顯。
近年來,貴定縣不斷深化“思想是先導、群眾是主體、設施是重點、產業是核心、就業是出路、干部是關鍵、作風是保障、黨建是統領”的思想認識,以抓黨員教育講黨性、抓群眾教育講黨恩、抓全民教育講美德“三抓三講”為主抓手,狠抓黨員、群眾和全民教育,群眾思想觀念實現普遍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快速改善、鄉村環境實現明顯變化、產業開發得到全面鋪開、農村發展得到綜合推動、干群關系得到融合強化。
以上率下抓培訓,黨員教育到人。貴定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宣講與專題黨性教育相結合,縣委主要領導帶頭,縣級干部進村、科級干部進組、機關干部入戶,做到“三必訪、四必送、五必講”,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
“四滲四聯”抓黨建,打通“最后一公里”。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向小區滲透、小區黨建向樓宇滲透、行業黨建向產業滲透、村社黨建向村寨滲透,強化支部聯建、發展聯動、產業聯抓、村寨聯合。
突出主題抓關鍵,警示教育弦緊繃。通過召開黨性教育大會、先進典型作黨性教育報告、錄制“脫貧攻堅黨旗紅”視頻等方式,強化黨員先進性教育。采取監獄現場體驗、旁聽公職人員現場庭審等多種形式,強化身邊人身邊事“活教材”的經常性警示教育。
問題導向抓創新,個性大獎促效能。出臺問責問廉問效實施辦法、“六看六比”工作效能問責辦法等制度,設立脫貧攻堅工作“沖鋒獎”“奮進獎”“踢皮球獎”“蝸牛獎”“水面浮漂獎”和“工作不及格獎”等個性獎項,倒逼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擔當作為。
“六型三比”抓作為,比學趕超講奉獻。堅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廣泛開展黨員領導比德能、比擔當、比作為,離退休黨員比品德、比言行、比余熱,機關黨員比業務、比效能、比奉獻,企業黨員比技能、比創造、比生產,城鎮社區和農村黨員比覺悟、比勤勞、比文明,非公領域黨員比誠信、比經營、比貢獻的“六型三比”活動,把黨員教育抓在日常、嚴在經常。

貴定縣開展“三抓三講”,實現了群眾思想觀念的普遍轉變,鄉村環境變化明顯。圖為云霧鎮江比村風光。(貴定縣委宣傳部供圖)
深化黨恩教育,明晰主題路徑。貴定縣圍繞“勤勞創造好日子、幸福不忘黨恩情,懶惰貧窮不光彩、禮讓謙和人稱贊”教育主題,編寫通俗易懂的教育內容,印制到茶杯、臉盆等日常用品上,入村發放到戶、印制張貼到家;設置道德“紅黑榜”,通過掛村部門到村到易地扶貧搬遷點(社區)全方位宣講、干部逐戶上門動員、村支“兩委”內生動能強化激發,引導群眾感黨恩、記黨情、跟黨走。
強化思想扶貧,打好“6334”組合拳。大力實施物質扶貧“六山行動”,全力推進農村公路“組組通”建設,全縣95個行政村30戶以上自然寨全部通硬化路。大力推進村寨連戶道路硬化建設,全縣農戶家家“連上水泥路”。全面強化衛生村寨、平安村寨、文明村寨創建工作,構建城鄉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無害化處理機制,初步展現環境舒適、鄉風文明、美德傳承的“山鄉環境處處美”良好風尚。
圍繞“山山寨寨有敬語、村村組組樹村規、家家戶戶明家訓、老老少少頌黨恩、人人處處顯先進、事事物物是景觀”目標,利用鵝卵石、廢棄農具等,廣泛發動群眾廢物利用、廢物巧用,強化家家動手、戶戶參與、自我動手,自擬、自書、自制,植入思想扶貧、家風家訓、黨恩教育等內容,有效激發群眾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探索創新,激發群眾動能。緊扣美德傳承、思想扶貧、黨恩教育目標,所有村寨制定“村規、村訓、寨規、寨訓”,全面推進黨建客廳、文化堂屋、美德鏡子等陣地建設。同時,通過縣委主要領導給邊遠貧困山區父老鄉親寫信、鎮(街)黨委政府書寫致群眾的一封信,勉勵群眾弘揚自立更生和團結拼搏精神,廣大村民通過回信表達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奏響“信來信往·傳遞黨恩民情”的新時代和諧曲。
黨建示范引領,傳統美德變風景。結合不同村寨的文化、歷史、民風,“一村一寨一主題”打造具有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的“黨建示范點”。通過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先后打造了云霧鎮燕子巖村、昌明鎮文江村柿花樹、沿山鎮香山村、新巴鎮新華村母雞田、盤江鎮紅旗村中落海、金南街道鼓坪村、寶山街道竹坪村等思想扶貧“黨建示范風景帶”。
緊扣新時代主題,制定頒布全民公約。貴定縣緊扣“法治、德治、自治,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主線,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唱響“脫貧致富勤勞勤儉勤奮,發展穩定同心同責同榮,小康建設奮發奮斗奮進,振興進步共建共治共享”主旋律。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由縣人大常委會頒布施行《新時代文明貴定“十不做十當好”全民公約》,切實把縣委主張轉換為全縣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意志。
全方位學習宣傳,增強全民踐約觀念。通過貴定電視臺和微信平臺全方位宣傳、組建宣講隊入戶組織討論等方式,深入開展全民簽諾、示諾、踐諾活動。同時發動企業捐贈印制“全民公約”宣傳牌安裝到全縣每家每戶,讓“全民公約”具體內容和精神內涵家喻戶曉,增強全縣人民講文明倡新風的思想行動自覺。
巧用傳統美德教育,化解矛盾糾紛。各村各寨廣泛組織觀看《六尺巷的故事》,宣講身邊的真、善、美等典型事例,引導黨員群眾互謙互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使沉積多年的多起群體性山林權屬糾紛得以成功調處,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貴定經驗”,新華社等多家媒體相繼進行了宣傳報道。
多形式履約踐約,爭當楷模先進。廣泛開展脫貧攻堅自力更生戶、勤勞生產戶、支持公益事業戶、衛生家庭等“七類榜樣”系列評選活動,彰顯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正能量。全面推進“小手拉大手·文明家家有”活動,通過教育學生,影響家長知黨恩、感黨恩、頌黨恩、跟黨走,形成人人講文明、知禮儀、懂禮貌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生文明、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貴定縣始終按照‘德治、法治、自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新要求,同步推進新時代鄉村治理工作的積極探索,逐步打牢了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工作基礎。”貴定縣委書記莫春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