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
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背景下,學校要加快開發校外課程資源,加強校內外課程資源的融通和整合。在開發校外課程資源之前,學校要回答幾個問題:為什么開發校外課程資源?開發什么樣的課程資源?有哪些校外課程資源可以開發?可行性如何?這些課程資源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首先,學校確定了開發校外課程資源的宗旨,即借助校外課程資源豐富必修課程的內容、形式,開發地方課程、校本選修課程,豐富學生學習、實踐的內容和形式,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養。
之后,學校梳理了可為學校利用的校外學科課程資源,以及適合中學的跨領域、跨學科的綜合課程資源。如生物學科可資開發的校外課程資源有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動物園等。可開發的綜合課程資源數量眾多,如綜合性高校、科研機構,涉及生物、地理、歷史學科的周口店猿人遺址,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周邊山脈,還有企業、社區等社會資源。
在此基礎上,學校確定了校外課程資源開發的三種組織形式,即將校外課程資源引進校內,到校外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以及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校內、校外資源的同步使用。具體教學方式有授課(含報告、講座)、實驗、參觀、考察、游學、調查、主題活動、輔導、討論等。
將校外課程資源引進校內。我們邀請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到校授課,開設大學先修課程、高端學科課程;邀請社會人才(如書法家、藝術家、體育教練)到校授課,開設特需課程或特色課程;邀請校外師資到學校授課;邀請校外院校、單位、機構到校開展課程相關的主題活動。
到校外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借助高校、科研機構的實驗室資源,開設實驗課程、專業課程;借助博物館、科技館、運動場館等場館資源開設課程;到劇場開設校外觀摩課程;結合博物館、企業、行業等資源場所開設參觀、考察類活動課程;聯合企業、行業、社區開設實踐類活動課程;利用校外課程資源開設多學科融合、多方式呈現的綜合課程等。
利用互聯網技術、現場直播技術,實現校內外資源的同步使用。如整合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周口店猿人遺址資源,開設專題呈現和時序呈現相結合的系列歷史課程。
在校外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重視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等開發人員的選用。關注校外課程資源開發團隊的穩定性、課程領導力、業務水平等。學校嘗試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資源單位的高水平的人力、技術等資源轉化為優質的校外課程資源,并形成專家團隊,開展授課、師資培訓、高端備課、課程開發等活動。同時,要建立健全課程資源檔案,實現校內外資源的網絡化、電子化統籌管理,確保校外課程資源的采集整合、課程的組織、課程效度的調查分析、課程成果的匯總等工作能夠充分滿足課程開設的需要。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