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在德育工作中,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和學情特點,構建了以文明禮儀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勵志和責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德育工作體系。下面,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談談我們做法。
我們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通過六個維度,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中。
一是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組織“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學習”“明道立德,化育天下”系列師德報告會等,在教師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讓教師有教育情懷、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愛崗敬業、愛校愛生。
二是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國旗下。學校通過每周的國旗下講話,以紀念日為線索,對學生進行系列愛國主義教育。
三是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課程中。學校通過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在書法課、經典研讀、陶瓷課、絹人制作、傳統花箋紙制作、京劇等課程中,展示漢字之美,讓學生體會民族藝術之韻。在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四是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班會中。學校通過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專題班會,讓每一個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孕育的燦爛文化,感受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與進步,明確新時代青少年的使命與責任。
五是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成人儀式中。學校開展“心系祖國,筑夢青春”成人儀式,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學習。
六是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實踐活動中。研學旅行既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是重要的德育活動。學校組織學生赴天津大沽炮臺舉行建團儀式、赴南京開展研學旅行,讓學生在行走中閱讀,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成長。
2018年,學校社會實踐基地確定為南京。整個游學活動分為“傳承與創新”(感知悠久歷史)、“信仰指引人生路”(認同中華文化)、“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加強國家認識)、“牢記歷史,居安思危”(增強國防意識)、“從輝煌到國恥”(樹立遠大理想)幾個板塊。閱江樓前的吟誦、龍江寶船廠遺址公園前的誓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的涕泣……最后都匯聚成一篇篇稚嫩的詩作,一幅幅感人的圖畫。無論是《金陵之美》《幼學壯行》《我愛南京》,還是《同舟共濟》《和平之歌》,都描繪了學生們感知到的祖國,心之所系的祖國。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和根本。我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將其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厚植家國情懷,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