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紅 潘翠云 張丹

【摘要】 目的:預見性護理在燒傷整形植皮患者術后恢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燒傷整形植皮手術患者為受試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期間創面愈合、發熱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時間,護理8 d后的植皮后創面覆蓋率、皮下血腫個數,護理6個月后瘢痕指數(SCAR量表)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護理期間,研究組創面愈合、發熱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護理8 d后,研究組植皮后創面覆蓋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皮下血腫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SCAR量表得分、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燒傷整形植皮患者術后進行預見性護理,可加快患者痊愈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 燒傷整形植皮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burn plastic skin grafting.Method: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burn plastic skin grafting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study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fever disappearing and platelet count returning to normal during nursing,the wound coverage rate and the number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s after 8 days of nursing,scar index(SCAR)and complications 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During nursing,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fever disappearing and platelet count returning to normal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After 8 days of nursing,the wound coverag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the SCAR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redic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burn plastic skin grafting can speed up the recovery tim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Burn plastic skin graft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Affiliated(Zhuhai)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 519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8.026
通過熱液(水、油等)、蒸汽、火焰、高溫氣體、融化的金屬液體或固體(鋼水等)引起的皮膚、黏膜組織損傷稱為燒傷[1]。當患者大面積燒傷時,機體失去皮膚屏障的保護,皮膚滲出液增多,蒸發大量水分,血液循環下降,容易出現休克等癥狀。對于大面積燒傷的患者來說,需要進行植皮手術,取患者自身健康處皮膚,覆蓋燒傷、瘢痕區域[2]。植皮手術中移植的皮膚較薄,血管容易造成堵塞;進行面部植皮的患者移植皮膚容易皺而隆起,使患者出現不能合眼、合嘴,流口水等現象[3]。預見性護理是針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前制定好預防及護理措施,避免或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的一種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故本研究將燒傷整形植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后進行預見性護理,以利用其預見性的準備護理或措施的優勢,使患者預后更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燒傷整形植皮手術患者為受試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燒傷外科學分冊》中的中重度燒傷者;年齡≤60歲者[4]。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性吸入損傷者;合并造血、凝血功能障礙者;代謝功能異常或合并惡性腫瘤者;伴有精神疾病或不能遵從醫囑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3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監測患者術后生命體征,保證患者呼吸順暢,按時給患者服藥,指導患者術后飲食。
1.2.2 研究組 采用預見性護理,護理內容如下。(1)創面預防與護理。患者植皮后創面濕潤有大量滲出液,容易感染細菌等微生物,醫護人員在手術前要清洗干凈供皮區,術后要每天用消毒機消毒空氣1 h,嚴格按照無菌技術進行操作,防止出現感染源[5];醫護人員在清創或換藥前,遵循患者意愿給予止痛藥;在進行清創或換藥時,動作溫柔、手法小心;與患者積極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減少患者對疼痛的感知。(2)健康預防與護理。①營養方面:機體在大面積燒傷后代謝功能處于亢進狀態,患者在燒傷早期可出現營養不良,使胃腸道出現水腫、潰瘍等,在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口服營養液,必要時給予腸外營養,以滿足患者新陳代謝,減少營養不良情況[6];②藥物方面:患者燒傷后創面區容易發生感染,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口服抗生素類藥物,對抗生素過敏者禁用;患者胃腸道容易出現水腫、潰瘍等癥狀,給予患者口服抑制胃酸類藥物,腎功能不全者慎用;③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燒傷危害及預防措施,講解燒傷后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內容,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及時疏導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主動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心聲,增強患者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3)不良反應預防與護理。①出血預防:供皮區一般選在患者腹部,切口較深時,易損傷血管,在取皮后,使用加壓包扎供皮區2 d,臥床休息2周;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出現血壓降低、面色蒼白等可能出血性癥狀時要立即通知醫生,及時進行清創、輸血治療[7];②休克預防:患者因大面積燒傷造成血液和體液丟失,使微循環血容量不足,使患者出現休克狀態。患者在病情發展過程中,常常表現出不明顯的休克體征,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所以醫護人員在發現患者出現焦躁不安、口渴、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尿量減少、嘔吐等休克前可能癥狀時,要密切關注患者并通知醫生,給予患者口服鹽水或靜脈輸液等方法補充患者體液,預防休克[8]。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期間創面愈合、發熱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時間等術后恢復情況指標,記錄兩組護理8 d后植皮后創面覆蓋率、皮下血腫個數,以及護理6個月后的瘢痕指數、并發癥情況。(1)血小板計數檢測:于護理期間,兩組均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深圳市博視達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制造)進行血小板計數,記錄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時間。(2)植皮后創面覆蓋率檢測:于護理8 d后,兩組均使用PowerShot SX720 HS數碼相機[佳能(中國)生產]拍照,采用形態學圖像分析系統計算植皮后創面覆蓋率,植皮后創面覆蓋率=植皮成活面積/植皮面積×100%。(3)瘢痕指數評估標準:于護理6個月后,采用瘢痕美容評估與評級量表(SCAR)作為瘢痕指數評估標準,該量表滿分15分,分數越低,瘢痕情況越好[9]。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指標比較 護理期間,研究組創面愈合、發熱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植皮后創面覆蓋率及皮下血腫個數比較 護理8 d后,研究組植皮后創面覆蓋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皮下血腫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瘢痕指數比較 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SCAR量表得分為(6.5±1.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4±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858,P=0.000)。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燒傷分為熱力燒傷、化學燒傷和電燒傷,臨床上主要常見的是熱力燒傷,燒傷人群分布各個年齡段。燒傷分為4期臨床體征:體液滲出期、急性感染期、修復期、康復期[10]。患者在體液滲出期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漿樣液體深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或從創面滲出,導致血容量減少,此時應密切關注患者可能的休克體征,預防患者出現休克[11];急性感染期,細菌等微生物在患者創面部位大量繁殖,醫護人員應及時使用抗生素做好防感染處理,預防患者出現膿毒癥或菌血癥[12];修復期,小面積燒傷時皮膚自行再生,覆蓋創面,大面積燒傷時需要進行植皮手術,醫護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創面愈合情況,愈合較差時,應進行二次植皮手術等[13];康復期,患者出現瘢痕組織之后需要半年到1年才能完全愈合,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清潔、鍛煉等康復措施[11]。
預見性護理是在患者未提出要求或者病情可能出現改變時,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疾病特征,提前制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預見性護理需要:(1)嫻熟的搶救技能與豐富的知識理論,掌握疾病的相關癥狀及預后可能出現的一切并發癥[14];(2)高度注意力和領悟力,及時洞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幫助[15];(3)良好的心理素質,患者出現突發情況時,沉著、冷靜,快速尋找最佳解決方案[16];(4)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在特殊的環境下思維處于最佳狀態,使各單位人員能有條理的進行工作[1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創面愈合、發熱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植皮后創面覆蓋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皮下血腫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盧世萍等[18]研究結果一致。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下面因素有關:(1)醫護人員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對患者病房進行無菌處理,切斷了感染源,減少了創面感染率[19];(2)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清創或換藥時,小心、溫柔,避免因不必要的操作而影響創面恢復;(3)在患者燒傷早期,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營養供給,防止因營養不良而造成病情加重;(4)預防創面感染或其他并發癥,給予患者藥物治療,提高痊愈率[20]。
另外本研究還發現,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SCAR量表得分、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是醫護人員術后立即對患者進行抗感染、預防出血及預防休克護理,增加患者營養,防止或減少了感染、休克、出血等術后癥狀,使患者血容量循環加快、創面成活率增加,使植皮后的創面恢復加快,減少了二次植皮的風險[21]。
綜上所述,燒傷整形植皮患者術后進行預見性護理,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者痊愈,使患者預后更好。
參考文獻
[1]楊珍,王君俏,張寶珍,等.燒傷康復期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65-269.
[2]劉偉峰.大面積燒傷患者皮膚替代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6):957-960.
[3]丁菲菲,蒙誠躍,賈文波,等.面部皮膚移植手術56例臨床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5):807-809.
[4]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燒傷外科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5]張文浩,周莉萍,張志華,等.擴創植皮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燒傷患者后期感染難愈創面[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4):365-367.
[6]劉彩虹,郭馨云.大面積燒傷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治療[J].臨床軍醫雜志,2013,41(1):101.
[7]范智凌,謝玉國,陳偉鵬.四肢燒傷創面切削痂植皮術中預見性穿支血管止血效果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66-68.
[8]邱嘯臣,廖青玲,劉真,等.大面積燒傷患者休克期靜脈補液的研究進展[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3,35(2):178-182.
[9]施曉曉,湯諹.瘢痕評估量表的文獻復習[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28(5):527-529.
[10]楊帆,姚忠軍,周偉,等.重度燒傷患者休克期感染防治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390-392.
[11]陳忠江,雷晉,段鵬,等.自體網狀皮移植生物敷料覆蓋術后體液滲出的對比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3,42(1):81-82.
[12]于曉鋒,陶仁清.嚴重燒傷急性感染期創面菌種調查與分析[J].安徽醫學,2014,35(5):662-664.
[13]張建利,姜英令.大面積燒傷中晚期感染創面的修復[J].山東醫藥,2015,55(11):57-59.
[14]郭建軍,游貴方,袁淑蘭,等.超前護理目標干預在搶救危重燒傷延遲復蘇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6):3287-3289.
[15]彭兵,潘洪靜.預見性護理對皮膚疾病反復發作患者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282-283.
[16]王雪妹,宋娟,侯建紅.預見性護理在ICU失禁患者相關性皮炎預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4):135-136.
[17]張艷.預見性護理對長期臥床老人壓瘡風險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42-143.
[18]盧世萍,胡德林.預見性護理措施對手背深度燒傷手術植皮及術后功能的影響[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7):602-604.
[19]謝麗英,劉文陽.預見性護理在防治面頸部燒傷患兒上呼吸道梗阻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8):46-47.
[20]陳文健,林邦長,徐陸亞運,等.燒傷患者創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5411-5413.
[21]胡祎,劉憶菁,邸英蓮,等.早期綜合護理干預減輕手燒傷患者瘢痕嚴重程度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1):58-60.
(收稿日期:2018-09-06)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