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清 王會秋 何俊鵬 李群 林立 關澤濱 田野 王婧懿


【摘要】 目的:探討繪畫分析與治療對青少年抑郁障礙的干預效果,為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的臨床推廣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確診或住院治療的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研究組采用25~150 mg/d的舍曲林藥物治療結合繪畫分析與治療,對照組僅采用相同劑量的舍曲林藥物治療,不進行特殊心理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第1、4、8、12周對兩組患者進行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評定量表(WHOQOL)、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及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評估。結果:治療第4、8、12周,研究組SDS、SAS、CG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SDS、SAS、CGI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第8、12周,研究組SD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WHOQOL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SDS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WHOQOL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結論:繪畫分析與治療技術能夠顯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及生存質量,提高其社會功能及臨床療效,可以作為治療青少年抑郁障礙的臨床干預手段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繪畫分析與治療; 青少年; 抑郁障礙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ainting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n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disorder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popularize of painting analysis and treatment.Method: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8,10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epression or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used 25-150 mg/d of Sertraline drug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ainting analysis and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the same dose of Sertraline without special psychological treatment.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WHOQOL),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and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before treatment and week 1,4,8,12 of treatment were eralua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At week 4,8 and 12 of treatment,SDS,SAS and CGI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SDS,SAS and CGI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t week 12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At week 8 and 12 of treatment,SDSS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WHOQO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addition,SDSS score at week 12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WHOQO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Painting analy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social function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ls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so this painting analy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can be used as a clinical intervention method to treat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isorder.
【Key words】 Painting analysis and treatment; Adolescent; Depression disorder
First-authors address:Anning Hospital of Shenyang,Shenyang 11016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8.043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快,人們學習、生活壓力非常大,不論是成人還是青少年,都很容易成為抑郁障礙的受害者[1]。而青少年因情感脆弱、學業壓力過大等因素,更容易成為抑郁障礙患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0年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將增長50%,青少年抑郁障礙發病率高達2%~8%[2]。2014年,一份來自溫州市部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抽樣調查報告顯示,約35%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緒,10%的學生至少考慮過一次自殺[3]。近年來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疾患日益突出,不容樂觀。
青少年抑郁障礙的發病率高,其癥狀多種多樣,表現復雜[4]。目前治療抑郁障礙的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5]。但是因抑郁障礙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自殺率等特點,單純的藥物治療結果并不理想,且長期的藥物依從性差,復發率及致殘率較高[6-7]。繪畫分析與治療是表達性心理治療(亦稱藝術治療)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為患者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與溝通機會,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及作品,幫助繪畫者分析其潛意識內的情感與沖突,從而達到輔導或治療的效果[8]。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實施繪畫分析與治療,探討繪畫分析與治療對青少年抑郁障礙的干預效果,為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的臨床推廣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確診或住院治療的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100例。入選標準:分別經2名高5級職稱的精神科醫師診斷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關于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依據WHO規定年齡在12~44周歲的青少年。排除標準:合并器質性疾病、物質依賴、神經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人格障礙、進食障礙等其他功能障礙患者;智力低下者;藥物過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心、肝、腎等嚴重疾病者;其他因素:如抑郁障礙患者出現嚴重的自殺、自傷、傷人、毀物發作時,待病情無五防行為后再進行繪畫分析與治療。其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齡(20.3±4.6)歲,平均病程(3.6±0.5)年,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隨機配對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
1.2 方法 研究組采用25~150 mg/d的舍曲林(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141,規格:50 mg×14片)藥物治療結合繪畫分析與治療[9],對照組僅采用相同劑量的舍曲林藥物治療,不進行特殊心理治療。(1)研究組:舍曲林+繪畫分析與治療,在常規進行抗抑郁藥物舍曲林治療同時,患者自由選擇用2B鉛筆或者彩筆,在準備好的A4紙張上每周畫不同繪畫主題。繪畫的過程不做治療性的指導繪畫,只是陪伴與守候。每次繪畫結束后召開小組會議,詢問繪畫內容,作品背景及寓意,分享感受并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發現內在的自己,促進心靈成長,增加治療效果。研究結束后,依據患者需求進行補充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繪畫內容:研究組在舍曲林常規藥物劑量(25~150 mg/d)治療基礎上,由本院高級職稱的精神科醫師兼國家心理治療師、美術心理治療師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并就每次繪畫主題講授繪畫注意事項,每周開展一次,每次約40 min,共12次。每次一個主題畫,入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完成房樹人。其他10次治療,每次治療過程均有一個主題,依次為:我的家,我的朋友,我的未來,剪貼畫,顛倒畫,風景畫,畫身畫,曼陀羅,傳畫,音樂畫。(2)對照組:只進行抗抑郁藥物舍曲林常規劑量(25~150 mg/d)治療,不進行特別的心理治療干預。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第1、4、8、12周進行相關量表評估。(1)抑郁自評量表(SDS)由20道題組成,是自己根據自己一個星期之內的感覺來回答的。20個題目中,分別反映出抑郁心情、身體癥狀、精神運動行為及心理方面的癥狀體驗[10]。53分為臨界值,53~62分屬于輕度抑郁,63~72分屬于中度抑郁SDS評分,72分以上屬于重度抑郁。此評定量表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輕重,用來觀察在治療過程中抑郁的病情變化,用來作為療效的判定指標。(2)焦慮自評量表(SAS)含有20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每個項目按癥狀出現的頻度分為四級評分,其中15個正向評分,5個反向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11]。(3)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評定量表(WHOQOL)涉及6個領域,包括生存質量的24個方面,總分采用百分制,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好[12]。(4)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共包括10個項目,每項0~2分,總分作為社會功能缺陷的評價指標,分數越低社會功能越好[13]。(5)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采用8級評分法,依據嚴重程度做出評定,分值在0~7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臨床療效越差[1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齡(20.5±4.5)歲,平均病程(3.8±0.4)年;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20.0±4.8)歲,平均病程(3.5±0.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第4、8、12周,研究組SDS及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SDS及S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第8、12周,研究組SD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SDSS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第8、12周,研究組WHOQO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WHOQOL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第4、8、12周,研究組CG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CGI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對抑郁障礙患者來說,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自殺率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存質量[15]。雖然藥物治療是能夠明顯改善抑郁障礙的急性期癥狀,但是藥物副反應、長期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差、復發率及致殘率高、社會功能喪失等因素極易導致抑郁障礙治療的遠期效果不理想,因此單純的藥物治療不能解決抑郁障礙患者的康復和復發問題[16],而且對于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來說,物理治療和一般的心理治療枯燥無味,依從性差,效果不明顯[17]。為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技術對于減輕患者的病痛折磨,改善其社會功能,提高臨床療效意義重大。
繪畫者的任何一個涂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涂抹等都在傳遞著他的情緒、情感、人際關系、困惑與沖突等[18]。繪畫分析與治療是繪畫治療師通過陪伴、分組討論、分享的方式[19],引導患者發現繪畫創作時的自我內心體驗,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幫助患者進行深入的內心探索和調整,分析其潛意識內的情感與沖突,使患者充分理解其內容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20],從而尋找心理防御方法解決生活、學習、婚戀、家庭、人際交往、職場困惑中的問題,從而達到改善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臨床有效性,降低復發率的目的[2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第4、8、12周,研究組SDS、SAS、CG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SDS、SAS、CGI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第8、12周,研究組SD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WHOQOL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治療第12周的SDS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WHOQOL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本研究結果說明藥物治療結合繪畫分析與治療對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其社會功能及臨床效果均優于單純的藥物治療。因繪畫在本質上是心理、人格、情感、文化和社會影響等外化的符號表征,繪畫創作的表達性、符號性和價值中立的特征,能夠使患者在一種相對輕松安靜的環境中突破心理防御機制的局限,從而表達內心深處的動機、情緒、焦慮及價值觀念等,通過這種外化、宣泄和認知的過程,釋放被壓抑的不良情緒,實現心理機制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及生存質量,提高社會功能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目的。
綜上所述,繪畫分析與治療技術能夠顯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及生存質量,提高其社會功能及臨床療效,可以作為治療青少年抑郁障礙的臨床干預手段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徐桂娟,何俊鵬,王會秋,等.繪畫分析與治療技術應用于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8,27(5):456-458.
[2]楊文輝,熊戈.常用抑郁量表篩查我國青少年抑郁的效度和劃界分[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6):1010-1015.
[3]廖娟娟,鄭亞楠,黃亮明,等.PHQ-2-C、CES-D和BDI-Ⅱ-C在篩查青少年抑郁障礙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23-25.
[4]吳祖勤,李靜,簡宇涵,等.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特點及治療進展[J/OL].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8):197-198.
[5] Zhu S H,Kong L J,Peng J,et al.The Study of the Family Function of Adolescent Depressive Patient and Its Family Therapy and Intervention [J].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6):102.
[6]彭詩月,李靜,吳祖勤,等.抑郁癥認知功能影響因素研究[J/OL].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8):197-198.
[7]任傳波,姜季妍,董黎明.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心理社會學特征[J].四川精神衛生,2017,30(5):455-457.
[8] Mccauley E,Gudmundsen G,Schloredt K,et al.The Adolescent Behavioral Activation Program:Adapting Behavioral Activ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2015:1-14.
[9]馬琛.學齡前自閉癥兒童藝術治療的干預案例分析與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6.
[10]王寧,平雅,蔡佳佳,等.繪畫藝術療法在精神疾病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20-22.
[11]陳琳瑩.繪畫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作用的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12]周欽珊.藝術療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青年研究,2018(2):115-119.
[13] Tourian L,LeBoeuf A,Breton J J,et al.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Cardinal Symptoms of 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J].J Can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5,24(1):41-54.
[14]李婷.青少年抑郁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預方法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11):242-243.
[15]羅莉,張宇珊,謝星,等.新森田療法與康復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比較[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42-45.
[16]施杰,王建女,石銀燕,等.青少年抑郁障礙人格與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12):2083-2086.
[17] Blanco C,Hoertel N,Franco S,et al.Generalizability of Clinical Trial Results for Adolesc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ediatrics,2017,140(6):e20161701.
[18]張宇珊,李欣,王穎,等.青少年首發抑郁障礙病人家庭功能和家庭環境調查[J].護理研究,2018,32(12):1953-1955.
[19]嚴虎,陳晉東.青少年生活事件應激的繪畫特征[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4,14(1):28-30.
[20]邱鴻鐘,梁瑞瓊,陳琳瑩,等.繪畫治療在心理康復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5):788-792.
[21]王戰戈.繪畫心理學在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意義及應用[J].藝術教育,2015(8):100-102.
(收稿日期:2018-11-30) (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