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解放。是李大釗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建黨初衷。作為大釗故鄉的樂亭縣黨組織,在大釗的親自指導和思想影響下,從1924年最初建立至今,始終領悟初心之內涵,切實把握初心之堅守,努力推動初心之踐行。在建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個歷史時期為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的歷史上均留下光輝一頁。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樂亭歷屆縣委領導全縣人民始終秉承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建黨初心,立足富民強縣的奮斗目標,搶抓機遇、拼搏競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正以獨特的優勢全面融入全球化、國際化進程,面向新時代、鑄就新輝煌。
[關鍵詞]李大釗;建黨初心;樂亭;踐行
[作者簡介]王海靜(1970-),女,漢族,唐山市樂亭人,樂亭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高級講師,大學,長期從事地方黨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 D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7-0045-02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政黨,是李大釗特別關心的問題。在他的《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等文章中清晰的看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解放,是李大釗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建黨初衷。他“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生努力踐行這一初心和使命:率先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積極探索民族復興道路、努力尋求人民幸福途徑。他倡導并踐行的建黨初心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作為大釗故鄉的樂亭縣黨組織,在大釗的親自指導和思想影響下,從1924年最初建立至今,始終領悟初心之內涵,切實把握初心之堅守,努力推動初心之踐行。在建黨及以后各個歷史時期黨的歷史上均留下光輝一頁。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和反帝反封的歷史任務。為盡快發展和壯大黨的組織,故鄉樂亭成為李大釗發展黨組織的重要地區之一,并親自播下革命火種。1923年底,李大釗選派北大圖書館工作的樂亭人共產黨員王岑伯任樂亭中學校長,1924年1月,選派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同是樂亭人的共產黨員王德周到樂亭中學任教,秘密從事建黨工作。1924年暑假前后,王德周先后發展徐凌漢等7名學生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9月到12月,王德周陸續將賈煥生、徐凌漢、葛玉田、王成奎4名年滿18歲的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年底,根據李大釗的指示,經中共北京區委批準,中共樂亭中學支部正式成立,支部直接由中共北京區委領導。該支部建立后,積極在農村發展黨的組織,不到半年時間先后建立了徐燒紙莊村黨支部和木瓜口村黨支部。1925年6月,經中央執行委員會同意,報請中共北京區委批準,中共樂亭地方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王德周任書記,隸屬中共北京區委。這是北方繼中共安平地方執委之后建立的第二個縣級黨組織。黨組織建立后,李大釗多次指示樂亭黨組織選派優秀黨員、團員和進步青年到國內外學習政治、軍事和農運知識,為中國革命的深入發展準備骨干力量。1925年10月至1927年初先后6次選派20多人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廣東黃埔軍校、北方區委黨校、包頭西北軍干校、武漢農民運動講習、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學習。絕大多數人經過艱苦磨練,成為樂亭、冀東乃至整個中國共產黨、革命軍隊的各級領導骨干、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革命時期,樂亭黨組織牢記建黨的初心和使命,帶領革命群眾進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斗爭。組織學生開展護校斗爭。樂亭中學作為進步青年成長的搖籃和革命的策源地,遭到地方反動勢力的圍攻,中學支部領導進步師生開展護校斗爭并取得勝利。發動各界群眾聲援五卅運動。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后,發動各界群眾舉行聲勢浩大的聲援大會和示威游行,并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募捐活動聲援支持五卅運動。注重開展農民運動。建立農民協會,到1927年,全縣有50個村莊建立農民協會,入會農民達5000余人。在樂亭各地農村相繼開展反貪污、反攤派斗爭并取得勝利,樂亭成為冀東農民運動的中心縣份之一,是北方革命運動的中心區域。
李大釗犧牲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也慘遭失敗,樂亭黨組織接過革命火炬,繼續完成大釗未竟的事業,將革命進行到底。面對白色恐怖下已遭重創的黨組織,李運昌回到樂亭,于1928年2月建立中共樂亭縣委,擔任縣委書記,很快恢復了全縣的黨組織。領導全縣人民開展反霸、增資罷工、抗租斗爭,堅決反對奉系軍閥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樂亭縣委一面組織抗稅斗爭、秋收斗爭、鹽民斗爭及組織教師學生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全面抗戰爆發后,1938年,在中共河北省委和冀熱邊特委的領導下,冀東各縣及開灤礦區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樂亭作為這次暴動的中心區域之一,組成了5000余人的抗日隊伍,摧毀了各級偽政權,并一度攻克了樂亭縣城。大暴動失利后,富有革命傳統的樂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險、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堅持斗爭,開創了抗日斗爭新局面。1943年,冀東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在嚴酷的環境中,樂亭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消滅和牽制了大量的日偽軍,在冀東乃至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解放戰爭期間,樂亭人民再次投入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爭取人民解放的斗爭。在此期間,全縣相繼開展了清算復仇、減租退租增資和土地改革等項運動,配合主力部隊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軍事進攻,1948年6月解放了樂亭全境。在大決戰期間,樂亭人民踴躍參軍參戰,積極支援前線,為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全縣近2萬人參軍,30萬人次支前。
李大釗為踐行建黨初心,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他的思想和革命精神影響著一代代的樂亭優秀兒女在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中,前赴后繼,不畏艱險、直面犧牲。涌現出冀東抗日名將李運昌,李大釗長子李葆華,樂亭抗日武裝的開創者閻達開,堅持敵后抗戰的李海濤等眾多革命者。樂亭縣從建黨到現在,各個時期英勇捐軀的革命烈士近兩千人,其中抗日戰爭時期337人,解放戰爭時期1108人,抗美援朝時期365人。胡家坨鎮作為大釗烈士的出生地,更是直接受其思想精神的濡染,據統計,在各個歷史時期英勇捐軀的革命烈士就有120余人,在全縣各鄉鎮中名列前茅。
樂亭經過多年改革和發展,農村經濟全面繁榮。樂亭已培育形成果品、蔬菜、畜禽、水產四大特色主導產業,建成冀東國際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等一批龍頭企業,構建起布局基地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銷售品牌化、市場國際化的發展格局。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工業發展平臺,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招商領域和招商成果不斷擴大,經濟開發區和城區工業園區功能不斷完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至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10家,被確定為全省工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縣。第三產業活力增強。臨港物流業蓬勃發展,商貿服務業日益繁榮,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如火如荼。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4.86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全市排名第四。旅游產業發展迅猛,全縣形成“紅色旅游、藍色旅游、綠色旅游”三色互動、優勢互補的大旅游發展格局。2018年,全縣接待游客622.48萬人次,同比增長30%。旅游創收65.23億元。以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現代農業、新材料、生物醫藥、臨港物流、文旅康養八大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建設堅持以建設現代化中等濱海城市為目標,以“生態樂亭,綠色樂亭”為理念,以文化建設為靈魂,突出城市亮點、個性和內涵,城市功能逐步優化,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科學推進小城鎮建設,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民生事業欣欣向榮。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始終保持8%以上,位居全市前列。教育布局不斷優化,教育質量持續提高,2016年,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三級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醫療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全面加強文化名縣建設,樂亭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皮影之鄉”“中國曲藝之鄉”等多項桂冠。統籌推進就業、優撫救助、慈善事業等工作,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進入新時代,樂亭縣委縣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形勢,進一步明確建成全國百強、美麗樂亭更加具體的發展目標,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做強經濟總量,匯集更多人才、技術、資金等優質要素,進一步增強樂亭的人氣、商氣指數和綜合競爭力,讓樂亭在全國更廣范圍的跨越發展中率先崛起;通過改善城鄉形象面貌、優化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城鄉發展內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樂亭人民真正享有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宜居環境,過上充滿尊嚴、富足安康、順心舒心、和諧幸福的美好生活。奮進新時代,筑夢新征程,尤當牢記習近平的囑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賢,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樂亭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記先驅的建黨初心和使命,正以獨特的優勢全面融入全球化、國際化進程,面向新時代、鑄就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