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王延桃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學習資源已趨于普遍,網絡課程資源更是層出不窮,但是學習者喜歡怎樣的網絡課程資源?研究者又如何基于用戶體驗的角度來對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評價,提高學習者的課程學習體驗效果,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問題。
關鍵詞:用戶體驗;網絡課程資源;評價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170
1 引言
用戶體驗是指用戶使用產品(包括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或者享用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涉及人與產品、程序或者系統交互過程中的所有方面。用戶體驗是一種主觀感受。網絡課程資源是指依據網絡渠道傳播且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特征的資源學習體系。
信息化時代,網絡學習資源紛繁復雜,如何從用戶即學習者體驗感的角度評價眾多的網絡學習資源,讓學習者能選擇適合而且滿意的學習資源是本研究的重點問題。問題具體表現:
(1)評價方式單一,不契合用戶實際。目前很多網絡學習資源的評價都是教育部門統一組織規定,忽視了學習者自身的感受。
(2)研究較少,指標體系不完善。目前很多網絡學習資源評價都是依附專門的網絡學習平臺或課程技術等進行評價,針對用戶體驗的網絡學習資源評價較少,評價指標也不完善。
2 理論基礎分析
2.1 用戶體驗的內容結構
根據用戶體驗的內容研究,不同的學者認為用戶體驗可由不同的內容結構組成,下面是一些著名學者提出的有代表性的觀點。國外的學者Postrel認為用戶體驗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功能、內涵和愉悅;Vyas等提出了設計用戶體驗的APEC(Aesthetic、Practical、Emotional、Cognitive)模型,包括美感、實用、情感、認知。我國的學者王曉艷、胡昌平將用戶體驗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功能體驗、技術體驗和美學體驗;胡昌平、鄧勝利將用戶體驗分解為:易于找尋、可用性、有用性、期望性、易于獲取、可信性。此外,其他學者J.J. Garrett、Robert Rubinoff、李小青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2 網絡課程資源的特點
(1)共享性。網絡上的課程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實現知識的共享,使得學習者之間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分享知識的快樂。
(2)多樣性。網絡課程資源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音頻、視頻、動畫、實時交互等,利用技術有效彌補線上學習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便捷性。利用網絡作為載體,可使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有效克服了線下學習的局限。
(4)交互性。網絡學習資源具有線上的交互功能,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之間都可在網絡上進行溝通交流,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3 基于用戶體驗的網絡課程資源評價體系構建
通過對上述用戶體驗內容結構和網絡課程資源特點的分析,筆者初步構建了基于用戶體驗的網絡課程資源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內容體驗、美學體驗、交互體驗和效能體驗。
3.1 內容體驗
內容體驗主要包括對網絡課程資源可靠性、有用性、針對性和豐富性的體驗。可靠性指網絡課程內容是否真實有說服性;有用性指其是否有使用意義;針對性指其是否符合學習課程的要求;豐富性指其呈現形式、內容模塊等是否具有多樣性。
3.2 美學體驗
美學體驗主要注重的是學習者的視覺主觀感受,包括美觀性、多樣性、合理性。美觀性是指網絡課程資源的界面、內容設計等是否美觀;多樣性指網絡課程資源的內容形式、呈現方式等是否多樣;合理性是指網絡課程資源的設計結構、界面色彩搭配是否合理。良好的美學體驗能夠帶給習者極高的學習興致。
3.3 交互體驗
交互性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學習環節,交互體驗指的學習者之間、師生之間在學習過程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交互感受,主要包括交互的形式、交互的內容、交互的次數等。有效的交互能夠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者學習的熱情。
3.4 效能體驗
效能體驗是指在網絡課程資源的整體學習過程中,對其可用性、便捷性、穩定性的感受。可用性指網絡課程資源是否對學習者有幫助;便捷性指網絡課程資源是否使用方便且快捷;穩定性是網絡課程資源是否使用流暢平穩。良好的效能體驗能夠提高學習者的整體體驗效果,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
基于用戶體驗的網絡課程資源評價體系包括內容體驗、美學體驗、交互體驗和效能體驗,它們組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整體,他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具有不可割分的關系。
4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了基于用戶體驗的網絡課程資源初步的評價體系,給予學習者、教學者及網絡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者一些參考建議,希望在未來網絡課程學習資源越做越好,提高網絡課程資源的制作質量,給更多邊遠地區的孩子帶來希望。當然本文還有諸多不足之處,筆者一定會進一步深入研究,完善不足。
參考文獻:
[1]陳志華.基于用戶體驗的網絡課程有用性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鄧勝利.國外用戶體驗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08(03).
[3]陳時見,王沖.論網絡學習資源的意義、功能與類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3(10):50-54.
[4]王沖,陳時見.網絡學習資源類型研究[J].圖書館志,2003(11):68-71+51.
[5]黃克斌.網絡教育資源評價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究,2005(05):24-27+71.
作者簡介:楊冬梅(1994-),女,廣西梧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