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保原 宋男哲


摘 ?要:收集了牡丹江流域的水資源數據,對牡丹江水資源現狀進行了評價,采用“水緊缺指標”,進行了流域水資源短缺現狀識別,得出牡丹江流域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采用單項污染指數評價法對牡丹江流域2000年以來的水環境質量進行了分析評價,結合面臨的水資源、水環境問題和水污染特征,對牡丹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提出了合理性建議,促進牡丹江地區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牡丹江流域 ?水資源 ?水環境 ?污染特征
中圖分類號:TV12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078-02
1 ?研究區域概況
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牡丹嶺,河流呈南北走向,全長726km,流域總面積為37023km2。
2 ?牡丹江流域水資源現狀評價
牡丹江流域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響,降水量地區分布很不均勻。
2.1 水資源變化趨勢
牡丹江流域4個控制單元2005—2015年水資源總量統計結果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各控制單元水資源量逐年升高,“十二五”以來,流域水資源量有下降趨勢,但2013年牡丹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流域水資源量增加顯著。
2.2 水資源時空分布
時間分配上很不均勻。牡丹江流域由于受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條件及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條件的影響,地表水年際變化較大年內不均,冬季受高壓控制,寒冷雪少,歷時較長;一般6月份才開始進入雨季,7~9月為降雨全盛時期。正常年份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總徑流量的70%以上。
地區分布不平衡。牡丹江流域水資源在地區間的分布差異顯著,南部的海林市、寧安市水資源量比北部的市區和林口縣水資源量大的多,如圖2所示;人均水資源量和單位GDP水資源占有量各縣市和市區差異顯著,如圖3。
總體來說,牡丹江流域水資源在時間、地區分布與土地資源分布和工農業發展布局上很不一致,工業發達地區水資源量相對較少,而構成的經濟主體恰恰又都是高耗水為主的重化工行業部門,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為制約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3 牡丹江流域水資源短缺現狀識別
采用“水緊缺指標”作為評價標準,牡丹江流域控制單元進行評價,2005—2015年期間,牡丹江市區為極重度缺水;寧安市和海林市為不缺水,林口縣從2010年開始為輕度缺水。
(1)水資源量分布與人口、經濟發展不適應。
牡丹江市區水資源量僅占總量的3.09%,而人口占39.61%,GDP占45.48%,水資源量與人口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阻礙了區域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更是加劇了市區控制單元的水資源短缺現象。
(2)水環境污染風險增加。
每年到雨季,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水源地江水中泥沙大量增加,增加自來水處理難度,使水廠處理能力下降20%~40%,進而影響城市供水。隨著水源地上游寧安、海林兩市經濟的發展,污染物入江量將會逐年增加,水環境質量惡化趨勢令人擔憂。
(3)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牡丹江市、海林市、寧安市及林口縣城區供水主要取自江河地表水,無大型蓄水工程調蓄。由于天然徑流年際、年內分配不均,致使城區用水在枯水年或枯水季節不能按需取水,供水難以得到保證。
(4)水資源管理體制欠缺。
牡丹江市城市水資源管理體制表現為條塊分割、相互制約、職責交叉、權屬不清無法實現統一管理和優化調度,也無法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集約利用。
3 ?牡丹江流域水質評價
牡丹江在2000—2010年為有機污染河流,主要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湖、庫),多數斷面不能達到水體功能區劃要求。2008—2010年,牡丹江干流為輕度污染,2009年干流消滅了劣Ⅴ水體。通過對2000—2010年近10年各類水質比例變化趨勢分析得出,牡丹江Ⅱ-Ⅲ類水質比例呈波動變化,到2010年有所升高;Ⅳ類水質比例呈波動變化,2010年比2000年有所降低;Ⅴ類水質比例呈波動變化;劣Ⅴ類水質比例呈波動下降。
“十二五”期間牡丹江水系水質為優,但流柴河大橋、大山咀子斷面個別年份水質污染相對較重,達到Ⅳ水體標準,主要超標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磷。
4 ?污染特征分析及治理建議
4.1 水污染特征
(1)以有機污染為主。
牡丹江從源頭到出境處,全段水質呈有機污染類型,各斷面主要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有機污染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工業污染。
(2)受季節影響,枯水期和豐水期水質較差。
牡丹江冬季河流冰封期長達5個月。在河流冰封期間由于有機污染物降解作用緩慢,自凈能力下降,使有機污染物有更大范圍的污染和較強的污染強度;各種污染削減措施由于氣溫較低,存在去除率下降的問題;河流冰封時往往是枯水期,河流流量較小,水質較差。
豐水期的雨水季節,暴雨徑流會將農田中的農藥、化肥、有機質、村落垃圾、生活污染等面源污染物帶入牡丹江,使水質下降。
4.2 治理建議
針對牡丹江水環境問題,從水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源減排、面源綜合整治及水質保障出發,根據牡丹江市城市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要求,結合各控制單元經濟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要求及區域產業結構特點,以流域面源污染綜合整治,重污染支流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恢復,產業結構調整,水資源科學調控,環境監管提升等措施,秉承“以支促干”的治污理念,依照“一河一策”治污模式,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創建生態宜居、和諧幸福牡丹江。
參考文獻
[1] 周丹卉.遼河流域水環境現狀與污染特征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6):208-210.
[2] 許琳娟,褚俊英,周祖昊等.松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特征分析[J].水資源保護,2012,28(6):55-58.
[3] 李兆煒.灞河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特征[J].化工管理,2017(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