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靚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已經逐漸成為當下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投入到新媒體的運營和開發中,這也使社會的新媒體環境更加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樹立學生正確的政治觀念的重要形式,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應該有新的創新理念。引導和改變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新媒體 ?思政教育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255-02
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新媒體時代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在信息化程度逐漸加深的今天,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發生了變化。高校學生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在思想和行為上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認識和了解世界的方式上也更加多樣和復雜,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價值理念。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符合大環境的特點,以創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和改變學生的思想政治理念,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1 ?新媒體環境的特征
1.1 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
新媒體依托于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所傳遞的信息幾乎都是即時性的,同時由于新媒體平臺設置的特點,信息又具有很強的互動性。比如在傳統的媒體時代,新聞媒體都是在新聞機構等組織中運作,若是發生一些社會熱點事件,首先進行第一時間傳播的是新聞媒體機構,而此時的新聞媒體機構具有一定的組織性和權威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心。而新媒體的環境下,只需社會公眾中的一員參與到社會事件中,只需擁有一部連接互聯網的智能電子設備,就可以隨時進行現場的記錄和報道。在新媒體環境下,社會熱點的第一發現并且傳播者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現場的第一目擊者,而非官方的新聞工作者。而這些新聞傳播者往往缺乏對事實的判斷力,也缺乏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新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可能會缺乏客觀的事實依據。而高校學生在心智上的發展不夠成熟,對一些信息沒有分辨力。但學生的群體性很強,在新媒體上的信息互動也容易引起廣泛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信息的傳播。
1.2 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傳播范圍廣
通過各個互聯網企業的不斷開發和整合,新媒體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各種不同的新媒體適用于不同層次的人群,而同時不同的新媒體之間又可以互相的連接和分享信息內容。所以,新媒體既是相互獨立,又可以相互聯系。這樣就導致了一旦信息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盡管傳播的方式十分多樣化,可以是在不同的平臺上,但是不同的平臺又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可以這樣說,信息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不管是何種形式、何種平臺,一定會帶來全網傳播的效果。信息的傳播范圍之廣、影響力之大,都十分難以想象。高校學生在思想上的不成熟表現,很可能會對一些社會事件和自身生活的不滿進行隨意點評和宣泄,一旦在新媒體環境中進行傳播,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1.3 信息多元化,內容復雜
新媒體的環境下,每個人既是信息的受眾,同時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從目前的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上來看,只要注冊個人的賬戶,就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平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個人的評論又會成為海量信息以及社會輿論的一部分。但是新媒體的環境十分復雜,有些企業甚至是社會權威人士,會利用新媒體巨大的影響力,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以達到一些個人目的。而高校學生作為新媒體的重要用戶群體,對于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往往沒有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更加容易受到多元化中不良信息的干擾,影響社會輿論。甚至有些信息會對一些大學生進行誘導,傳遞一些低俗、暴力,甚至是不正確的政治言論,這些信息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難度加劇。
2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路
2.1 依托新媒體,搭建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平臺
新媒體背景環境下,我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新的思路。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這種新的時代背景,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于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要給予一定的理解,對于新鮮的事物要能夠接受,并且主動地學習和加以利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一個適用于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等。選擇大學生用戶比較多的平臺,最大范圍地吸引學生用戶加入和關注。在新媒體平臺上,定期地推送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社會熱點、名人故事、歷史人物知識、紅色經典等內容。還可以通過問題的互動來掌握當下學生對主流思想價值內容的了解情況,通過這些數據和內容,隨時改變思政課堂的教學策略。在搭建新媒體平臺時,要做到盡可能專業,一方面要輸出主流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內容的趣味性。不能對學生采取強制性的措施來進行新媒體的思想教育,而是使學生主動地加入進來,寓教于樂,才是教育教學最有效的手段。
2.2 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
當下的學生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具有更多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渠道,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通過圖書、影視等多種渠道,建立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價值體系。盡管學生在義務教育時期或接受了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以及應試教育的弊端,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取得太大的功效。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更多的來自自身對外部世界信息的整理和體會。在大學生活中,學生獲取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同時在心理上也逐漸的成熟。因此,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簡單地進行理論的介紹和思想的灌輸,并沒有多大的效果。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對每個學生認真的對待,把每個學生當作具有獨立精神意志的個體,通過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接受主流的思想價值觀念,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2.3 強化大學生的新媒體環境的全新思想道德素養
在新媒體的環境下,人們的行為和社交方式產生出新的模式,除此之外,互聯網所營造的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同時,在虛擬社會中逐漸地也會產生一些社交禮儀和行為道德規范。而目前的大多數網民,他們自身處在新媒體時代所營造出的虛擬社會中,卻沒有建立規范的行為道德準則,有些人甚至為自己在互聯網上的不當言行承擔了法律后果。高校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不僅要能夠利用新媒體不斷地充實生活和學習,建立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同時也應該以身作則,自覺遵守虛擬社會的道德行為規范,凈化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能夠對學生的互聯網行為做出標準的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使新媒體環境隨著人群不斷的增加而越來越規范化。
3 ?結語
新媒體的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能夠認清新媒體環境的學生的特點,通過轉變教育思路,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來增加思想教育的維度,才能使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王虹帥.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11):99.
[2] 劉福俠,陳亮,丁晉中.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以X院校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7(10):34-37.
[3] 任永健.新媒體環境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27(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