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玉
摘 ?要:金融產業扶貧可以說是消除貧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進邊遠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林權抵押貸款作為一種全新的貸款模式,打破了傳統觀念和傳統模式的束縛,解決了農民的貸款難問題。該文通過對譚家寨鄉楠木橋村林權抵押貸款新模式的探索,尋找一條符合邊遠貧困山區經濟社會實際,有利于探索貧困農民增收脫貧的新路子,以期為我國邊遠山區農村金融產業扶貧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林權 ?貸款 ?模式 ?激活 ?沉睡資源
中圖分類號:F30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252-02
1 ?麻陽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林權抵押貸款的基本情況
譚家寨鄉楠木橋村位于麻陽中部,距縣城20km,2016年由原楠木橋村、竹子坳村、黃茶村合并而成,山地和丘陵占70%,村域總面積18.82km2,轄1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30戶,總人口2776人,林地面積2.24萬畝,森林覆蓋率79.8%,林木蓄積量1.98萬m3,森林資源豐富,集體經濟收入較多,成為麻陽縣產業發展的典型代表村。2017年作為“全縣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村”之一,著力探索林權抵押貸款,引導扶持發展林下經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1.1 主要做法
根據縣試驗村工作方案,楠木橋村建立了林業信貸擔保合作社,入社農戶156戶、農業公司3家、專業合作社8個、家庭農場10個,由村集體和社員按不同出資額,設立林權抵押貸款聯保資金400萬元,存入銀行專戶,農村商業銀行按放大8倍比例共3200萬元的總額發放抵押貸款。截至目前,該村已有8戶社員從銀行貸到了林權抵押貸款89萬元,另有20戶社員提出了抵押貸款申請。社員楊興、吳振民是這次林權抵押貸款額度最大的2戶。楊興3年前通過流轉該村10多戶村民林地共160多畝,發展經濟林種植麻陽優質水果——黃桃。由于規模較大、生產管理成本增加,出現了資金短缺,林權抵押貸款改革正好解決了燃眉之急。他用自家5塊林地及其林木作抵押從銀行貸到33萬元。吳振民用3塊林地和林木作抵押從銀行貸來30萬元,用于管護他家前幾年種植的紅心獼猴桃并擴大生產規模。所以說林權抵押貸款顯露出良好的開端。
1.2 取得的成效
一是盤活了森林資源。把“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產,把活資產變成了活資金,生長著的林木和能“發千祥”的林地及時變現成了可用來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資金資源。
二是推進了“以林養林”。用林權抵押貸款滾動發展林業產業。社員譚澤楊年初用35畝林地抵押貸款5萬元,在自家空地和稀疏林中新栽與補栽馬尾松、杉樹苗1萬多株。像譚澤楊一樣用林權抵押貸款滾動發展林業產業的還有4戶。
三是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功能,推進農民脫貧增收致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權抵押貸款是林權制度改革以來,金融產業扶貧的一大創新,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能力,解決了林農貸款難的問題。
2 ?林權抵押貸款存在的現實問題
2.1 思想觀念落后,認識不足
一是文化素質不高,無從理解。林權抵押貸款是個新生事物,林農對此茫然不知,更談不上去銀行貸款。二是采取“敵視態度”。有的一知半解,深怕自己被銀行套住,故而不理不睬,甚至采取敵視態度。三是有擔憂,深怕還不起,陷入困境。
2.2 林權抵押貸款面狹小
麻陽縣是個老少窮山區,擁有大量林地面積的農民人數不多,大多數只幾畝,少的只有幾分。雖然有好的貸款政策,但金融機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設置了種種條件限制,最后符合條件能享受政策的只是一部分,涉及面小。林權抵押貸款面狹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業的產業化發展。
2.3 抵押貸款辦理程序繁雜
貸款手續需要層層上報申批,基層銀行缺少自主權,快的半個月,慢的要半年,極大挫傷林農的積極性。
2.4 貸款風險大,放款力度小
該縣的林權貸款現還處于試點階段。目前,主要是農村商業銀行參與金融扶貧,但為了規避貸款風險,銀行在貸款抵押上趨于保守,他們往往要求相應的擔保組織及聯動資金,然后按一定比例,層層擔保才放貸。顯然放貸力度小,成效不明顯。
3 ?林權抵押貸款模式的實踐探索
3.1 組建擔保機構,解決銀行不敢放貸問題
為了解開銀行不敢放貸的“癥結”,一是建立擔保合作社。在充分調研、協商醞釀、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由村支兩委牽頭,組織林地面積較寬、林木蓄積量較多和有貸款需求的農戶以及村內公司、專業合作社等,建立楠木橋村林業信貸擔保合作社。二是設立聯保資金。由村集體企業——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出資80萬元,入社農戶按貸款總額的1/5出資,麻陽霞飛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和楠木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各出資3萬元共400萬元,設立林權抵押貸款聯保資金,存入銀行專戶。三是建立擔保機制。社員向銀行提出貸款,由擔保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社員以本戶林權向合作社反擔保,將《林權證》抵押在合作社,社員清償貸款后,合作社退回社員《林權證》。若社員逾期不能償清貸款,由擔保合作社代為清償,銀行直接從聯保資金專戶上劃扣等量本息資金。
3.2 建立估價機制,解決林權抵押值問題
麻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林地、林木價值評估機制。一是組建評估機構。縣里成立林權價值評估中心,人員由林業工程師、會計師、經濟師、銀行人員等固定組成,現場估價時臨時召集鄉村組干部和擔保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參加。二是采取實地估價。要求評估人員一定要深入到社員《林權證》上標注的地方,實地踏勘、測量、測算等,并拍照存底。三是明確估價對象。林地和林木都可作為估價對象,林地以當地流轉土地價格估算,林木按時下市場價估算,林木分幼林、中林、成熟林3個等次分別估價。四是明確放貸比例。商定銀行分別按荒山、幼林、中林、近成過熟林估算總價值30%、30%、40%、50%的比例發放貸款。
3.3 規范貸款程序,解決銀行及時貸問題
能否及時從銀行貸到款,也是林農最為關心的問題。對此,麻陽建立了規范的貸款審批發放機制和流程。一是確定合作銀行。縣林業局與農村商業銀行簽署合作協議,明確由后者作為林權抵押貸款的主辦銀行。二是明確銀行職責。銀行要確定具體辦理林權抵押貸款的部門、人員及其職責,特別強調不能對社員索拿卡要、故意刁難。三是限定辦理時限。銀行收到社員貸款申請后3個工作日內須會同林權評估中心人員,深入實地估算林地、林木價值,價值估算出之后的3個工作日內須與村林業信貸擔保合作社簽訂貸款擔保協議,協議簽訂好之后的3個工作日內須辦理好與社員的貸款協議,發放好貸款。
3.4 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解決貸款后顧問題
一是建立風險補償金,調動銀行放貸積極性。籌措建立1700萬元貧困農戶小額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其中省、縣扶貧資金分別安排100萬元,縣財政配套100萬元,用于化解貧困農戶小額信貸風險,增強了銀行資本投入扶貧產業開發的信心。二是實行貸款貼息,激發貧困群眾創業積極性。貧困農戶小額信貸利率實行同檔貸款基準利率,對1年內的實行利隨本清,1年以上的實行按年結息。
參考文獻
[1] 麻陽貧困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工作資料匯編[Z].中共麻陽苗族自治縣委,麻陽苗族自治縣政府,2014.
[2] 楊福軍,劉志輝.林權抵押貸款為林農增收注入活力[J].云南林業,2010,31(4):31.
[3] 徐松竹.林權抵押貸款讓林農如虎添翼[J].湖南林業,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