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文化旅游逐漸成為人們的“新寵”,備受追捧的演藝文化市場對人才的選擇標準也越來越高,張家界航院2016年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旅游演藝方向)”,與張家界天門狐仙、魅力湘西兩大著名旅游演藝品牌簽定了聯合培養協議,力求在為旅游演藝產業發展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為地區經濟做出貢獻。
關鍵詞:地域文化 ?演藝專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228-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張家界市,地處湖南西北部,總人口172萬,少數民族人口占到75.28%。轄區民族文化內容豐富、類型繁多,不但保留了大量原生態民俗文化形態及素材,如土家哭嫁、土家建筑、土家擺手舞、桑植民歌,土家服飾等,而且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桑植民歌、桑植仗鼓舞、張家界陽戲、土家族撒葉兒嗬4項為國家級項目。借助湖湘文化和大湘西民俗文化,張家界旅游演藝節目以其神秘的民族色彩對游客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1]。張家界旅游演藝產業的長足發展為當地旅游演藝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眾多的實踐體驗基地。
1 ?張家界旅游演藝市場概況
張家界文化旅游演藝場所眾多,漸成規模。目前全市有10多家旅游演藝場所表演豐富多彩的民族文藝節目,《天門狐仙》和《魅力湘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1)《天門狐仙》。上演于2009年,由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創作,總投資為1.2億元,建筑面積達10000m2,世界上第一臺以高山奇峰為背景、以山澗峽谷為舞臺且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山水實景音樂劇。該故事素材取自于湖南傳統花鼓戲《劉??抽浴罚枧_以自然山水為背景,獨具民俗風情木橋、梯田、水車、水牛等元素與土家木屋一起構建出具有湘西特色的村寨。全劇運用現代高科技聲、光、電等技術,向游客展現土家先民勞動生活場景的同時,演繹了感人的人狐之戀,業界贊其為“21世紀的梁?!薄昂鲜〉穆糜挝幕薄爸袊剿倮蠀R”。該劇上演以來,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節旅游演出項目金獎,且入選了國家首批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劇時長100min,參演人數530名,觀眾席座位約2800個,分貴賓區和普通區[2]。
(2)《魅力湘西》。上演于2001年,由本土民俗文化專家、吉首大學張建永教授擔綱總策劃,馮小剛擔任總導演,音樂人劉歡擔任音樂創作,總投資為4.5億元,占地31.22畝。整臺節目在保留湘西原生態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將民族音樂和舞蹈與聲、光、電結合,讓游客品嘗了原汁原味的湘西文化大餐。該節目先后被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名錄”“湖南省級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示范基地”“全國文化品牌30強”等稱號。原生態歌舞劇《追愛》于2012年登陸央視春晚,2014以來,連續3年代表湖南參加了由文化部組織的慰問海外華僑“歡樂春節”聯誼會,受到海外觀眾的高度贊譽。演出時長100min,擁有近100名演員,劇場座位數2800個,全場分貴賓區和普通區[3]。
2 ?旅游演藝專業情況介紹
張家界航院2016年開設了“旅游管理(旅游演藝方向)”專業,以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復合型旅游演藝人才為目標,致力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相對全面的人文素養。學院結合學生發展需要、當地實訓以及就業資源,開設了美學與形象設計、民族民間舞、桑植民歌、表演、音樂欣賞、形體訓練、導游基礎知識、導游實務、旅游法規、旅游概論、旅游心理學、旅游地理、旅游英語、旅游日語、商務英語等主干課程。該專業推行1+X證書制度,督促學生在校期間考取各類技能證書,如全國中(英)文導游資格證、高級文員等級證等。
3 ?旅游演藝專業人才培養實施途徑
注重課堂教學團隊化,強化學生對本土民俗傳統文化的熱愛。一是請進來。為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專業認知,學院邀請了省內外業界專家、教授,尤其是本土旅游演藝節目的主創人員進校,和院內專業教師組成課堂教學團隊,共同進行專業授課和指導,讓學生及時把握業界新動態,有的放矢,及時調整學習方向。二是走出去。為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學團隊的專、兼職老師一道帶領學生去各大劇場、博物館等觀摩實訓,實地感受,親身體驗,廣采博收,為我所用。其間,院內教師負責學生管理,督促學生學習;院外教師負責學生學習指導、業務提高。
注重課程設置體系化,強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課程建設中我們堅持德育為先,突出思政課程,以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確立了品質優良、能力遞進的課程觀。專業課程設置以綜藝表演為核心課程,以導游基礎知識、導游實務、旅游法規、旅游概論、旅游心理學、旅游地理、旅游英語、表演、口才、舞蹈表演、聲樂表演、綜藝主持等為主干課程,進而延伸輻射到藝術概論、戲劇影視欣賞、音樂劇欣賞、藝術策劃、化妝、舞臺知識、音樂剪輯等選修課程。課程體系強調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重視德育目標。如講述《魅力湘西》趕尸篇目,在收集湘西趕尸這種帶有神秘迷信色彩文化要素的同時,讓學生以排練的方式,演繹著名愛國將領羅榮光及其屬下的湘西壯士血染大沽口的真實故事,在提高學生表達、表演能力的同時,感受湘西兒女“生命獻于國家,軀體歸還父母”的家國大愛,從而升華作品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民族精神。
注重培養機制多元化,強化產教合作的橋梁紐帶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為了更好地傳承本土少數民族文化,培養適應市場的專業演藝人才,根據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學院積極推進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機制,依托張家界眾多的旅游演藝平臺,對接張家界文化創意產業,建立了層次分明的演藝教學實踐平臺,通過專業基礎實訓、綜合能力實訓、創新能力實訓,以及參加實際演出,使學生素質、技能不斷提高,既具有一定的表演藝術基本技能和綜合演藝能力,又能承擔面向文化館、影視公司、文藝團體、藝術培訓機構及各類文化演出市場的培訓教育等工作。同時與《魅力湘西》等藝術團體合作,邀請其進校為學生進行教學性演出,拉近學生與演藝藝術的距離,把演藝行業的文化理念引入專業建設中,真正踐行產教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與演藝單位的深度合作,真正做到了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促進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全面融合。
總之,文化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為筆者學院旅游演藝專業的未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區域內眾多的旅游演藝平臺,為學院演藝人才培養模式指明了發展的方向,而學院演藝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也必將加快張家界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演藝產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家界市政協文教衛體委資料(內部資料)[Z].2018.
[2] 譚冰.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實景演出旅游市場研究啟示——以張家界《天門狐仙》為例[J].卷宗,2016(3):439-440.
[3] 紅網.張家界魅力湘西迎來第6000場演出累計接待觀眾1200萬人[EB/OL].(2016-04-04).http://www.rednet.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