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雙
摘 ?要:該文通過對侗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研究,闡述了侗族傳統服飾的文化特色、圖案紋樣審美特征、侗族織錦工藝特色以及侗族服飾結構特征,提出在保留其民族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創新設計符合時代審美的現代”民族風”服飾的觀點,為我國民族服飾改良與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湘西民族服飾 ?審美元素 ?民族風服飾
中圖分類號:TS206.2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233-02
湘西地區服飾文化非常豐富,尤其是侗族服飾,色彩艷麗、圖案精美,是當地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服飾藝術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當今社會文化熱點及思潮不斷更新,世界流行風尚日益變幻,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服飾文化日益趨同,民族元素原始、粗獷的藝術風格為時裝界帶來另類的審美體驗,成為現代設計師重要設計手段和新的靈感來源,“民族風”服飾在時裝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景。
1 ?侗族傳統服飾文化特色
侗族服飾的形成是侗族歷史文化變遷的結果,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侗族人民為了躲避戰亂,進入深山之中,在閉塞的生活環境中,形成了與外界迥異的風俗習慣、宗教崇拜以及文化特色,也因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侗族服飾。
侗族傳統服飾受漢族服飾文化影響,在形制結構上采用了漢族的“十”字型平面服裝結構,這與漢文化“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是一致的。侗族人們生活在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中,“師法自然”形成了“人與萬物同源共生”的服飾文化特色。侗族傳統服飾在色彩選用上,多采用青、藍、紫、黑等深色,這也是南方山地民族的主要服飾用色,這是他們長期生活在大山深處、叢林密集的自然環境所形成的自然審美取向。為了打破色彩上的沉悶,侗族服飾在袖口、門襟、領子等邊緣處裝飾色彩艷麗的侗錦花邊,這樣色彩的點綴使服裝充滿活力,而侗族節日時穿著的盛裝,更是五彩斑斕,異彩紛呈,展現了侗族人民的朝氣和活力。
隨著時代發展,侗族人們與外界交流越來越多,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對侗族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很大影響。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在經濟發展的壓力下,侗族人們的穿著方式、風俗習慣也在逐漸產生變化。因此,將侗族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我們應該充分研究侗族傳統服飾的文化特色,深入挖掘侗族服飾的審美特性,了解服飾圖案的情感寓意,服飾色彩的配色規律,在保留民族特色基礎上,大膽配色,創新設計,才能設計出蘊含民族特色的符合時尚審美的”民族風“服飾。
2 ?侗族服飾圖案紋樣審美特征
侗族是一個非常愛美的民族,以服裝靚麗精美而著稱,服裝配飾更是奢華富貴,尤其是侗族織錦,更是色彩豐富、包羅萬象、獨具特色,其豐富多彩的圖案紋樣是侗族的生活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寫照。侗族人民以侗錦為載體記錄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圖騰崇拜以及生活習俗,侗錦圖案主要有動物、植物、自然景觀、風俗宗教等,侗錦紋樣主要有方形紋、回字紋、十字紋、之字紋等幾何抽象紋樣,這些圖案紋樣是侗族人們對周邊景物的一種抽象手法的提煉處理,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并且通過圖案紋樣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對家人平安的祝福,對豐衣足食的渴望,“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侗錦的圖案紋樣是侗族服飾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是民族歷史文化習俗的反映,蘊含著豐富的設計語言。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將侗錦圖案紋樣的審美元素進行提煉、整合,吸取創作靈感,創新圖案設計,能夠實現民族特色與時尚潮流的融合,不僅是民族風服飾的設計思路,也是侗族服飾文化特色傳承與發揚的有效途徑。
3 ?侗族織錦傳統手工藝特色
侗族織錦是侗族服飾最重要的特色文化,其色彩鮮艷、圖案工整、寓意深刻,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侗族服裝在前胸、后背、衣襟、袖口等處都有侗錦裝飾,精美華貴的織錦和五彩繽紛的色彩使她們仿佛生活在童話故事里。侗族服飾藝術是建立在侗族手工技藝的基礎上的,侗族女子自小學習織布、織錦、刺繡等手工藝,自染自紡制作“侗布”,一個織錦圖案的設計和制作往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侗族精美的服飾就是她們日積月累用勤勞的雙手一針一線織造出來的。侗族織錦分為兩種,一種是機織,另一種是制繡,并且經常是織、繡、挑、染等傳統工藝技法穿插使用,所以形成的織錦華彩艷麗。侗族女子節日盛裝就是由許多織錦裁片構成的,一件侗族織錦盛裝要做幾年,正是這種日復一日的長時間辛勤勞作才造就出艷麗絕倫、精美華貴、流光溢彩的侗錦文化。
侗錦雖然圖案精致美觀,但是由于是手工制作,一般只作為旅游文化項目開發和工藝品展示,不能大批量生產。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現代印染織造技術的提高,我們可以將侗錦圖案特色應用到現代面料開發生產中,并且創新設計侗族圖案,使之更加簡潔精致,具有現代藝術特色,符合時代審美。在現代民族風服飾設計中,可以將侗族織錦與西方禮服相結合,侗錦的精湛工藝與禮服的奢華風格相得益彰,中西合璧,既展現了東方民族風韻,又符合西方世界的審美觀,成為中西文化融合的設計佳品。
4 ?侗族服飾結構特征
我國雖然是個多民族國家,但是由于歷史變遷,各民族間服飾文化的互相滲透、融合、借鑒,形成了華夏民族服飾求大同存小異、整體化和多樣性的文化特征。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使民族服飾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而一脈相承,服裝結構大多都采用交領衽式“十”字型平面結構。這種服裝結構以水平線為袖中線,以豎直線為前后中心線,衣身與衣袖相連為一塊整體平面結構,一字領型由門襟到領口,衣身結構非常工整,并且左右對稱,前后對稱,因此稱為“十”字結構。
但是,由于各民族生活環境、地域、原始宗教崇拜等諸多因素不同,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推移演變,形成了各自文化特色和服裝行制的不同。侗族民族服裝與漢族服飾略有差別,中原地區是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寬袍大袖已經形成一種文化階層符號,而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為適應山地和叢林的活動習慣,將寬袍大袖變成以窄衣窄袖,這樣更適合侗族人民的生產勞作。
服裝結構是服裝設計的根本,是服裝款式的基礎,侗族服飾圖案紋樣的創新設計及應用只是服飾文化特色的延續,服裝形制和內在結構的改良才能給服裝帶來的真正的質變。侗族傳統服裝改良要適應當代人的審美,符合現代化設計要求,將二維平面結構改良為三維立體結構,并結合時尚流行做結構上創新設計,以服裝結構為載體,以中西結合為設計思路,將侗族服飾文化融入時代舞臺,設計出符合時代審美,又具有民族異域風格的現代民族風服飾。
5 ?結語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風格特色鮮明,是我國服飾文化的瑰寶,在中國眾多少數民族服飾中,侗族服飾色彩最為艷麗多彩,裝飾最為豐富多樣,民族特色元素獨具特色,能夠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新的設計靈感和設計元素。侗族服飾文化應用現代服裝設計,需要我們學習侗族歷史文化特色,了解侗錦圖案紋樣的內涵蘊意,從中提取民族特色審美元素,將其與現代服飾元素結合,創新圖案設計,改良結構形制,才能在保留其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將侗族服飾文化魅力重現在時代舞臺上。
參考文獻
[1] 何鑫.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服飾結構考察與整理[D].北京服裝學院,2012.
[2] 趙明.直線裁剪與雙重性結構——中國少數民族服裝結構研究[J].裝飾,2012(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