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耕 李培勝
摘 ?要:充分利用與火箭軍士官學校同城的地理優勢,校軍合作建立共享型協同育人共同體,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并實踐基于校軍協同的高素質專業技術士官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滿足部隊需要、專業技術能力強且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專業技術士官人才。
關鍵詞:共享 ?育人共同體 ?軍民融合 ?士官
中圖分類號:F127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234-02
1 ?“共享型協同育人共同體”建立基礎
1.1 長期的合作奠定了高度的互信和深厚的友誼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與火箭軍士官學校(青州)(以下簡稱士官學校)的合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學院連續多年為士官學校文化課教學師資隊伍進行培訓,長期派出兼課教師支持其文化課教學和課程建設。士官學校連續多年來一直承擔學院新生軍訓工作,派出兼課教師支持學院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雙方各層次人員來往密切,經常聯合開展文藝演出等活動。
1.2 同城優勢為軍民深度融合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條件
學院和士官學校均坐落于青州,雙方直線距離不足3km,公交車來往方便,開車路程僅10min左右。克服了地理問題,對師生頻繁往來和頻繁交替培養學生提供了可行性。
1.3 聯合士官培養為軍民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機
2013年與火箭軍聯合培養士官以來,雙方合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合作形式更加多樣化,合作內容更加是豐富,著眼于雙方資源共享,建立了校軍“共享型”協同育人共同體。
2 ?“共享型協同育人共同體”主要內容
2.1 健全的體制機制,有力的合作保障
秉承與士官學員長期的友好合作,校軍雙方深入細致地協商規劃了火箭軍士官聯合培養路徑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學院視士官培養工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士官培養領導小組,組建了獨立的士官學院。按照高技能人才引進的方式,從火箭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等引入團職以上退役、專業教師10余人擔任士官學院主要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其中從士官學院引入教師6人。作為士官培養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門,士官學院與士官學校緊密對接,共建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對接交流會,互相通報情況,檢查和考核士官培養進度。
2.2 資源充分共享,教學、訓練、管理全程參與
學院與士官學院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了培養政治思想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帶兵管理能力和施教組訓能力“4種能力”的培養目標。努力打造政治思想過硬、專業文化過硬、專業技能過硬、作風養成過硬、身心素質過硬“5個過硬”品牌,從而保證人才培養緊貼火箭軍部隊需求[1]。學院和士官學校協同確立了培養“部隊留得住、崗位用的上、未來能發展”的定向士官人才培養定位;定義了高素質專業技術士官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構建了專業技能培養、軍政素質養成、軍事訓練實施融合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創建了“校軍協同、學訓結合、分段實施、定制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了“專兼結合、軍地混編”的多元化師資隊伍;實施“教、學、做”一體化及“講、演、練”一體化教學模式[2];構設了部隊訓練管理情境,形成了獨有的軍事校園文化;探索出了適應部隊現代化、信息化作戰條件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現代士官人才培養新體系。
針對火箭軍部隊需要,結合學院和士官學校各自優勢,將課程體系進行調整,雙方協同確定了專業教育、政治教育、軍事訓練管理這三方面的教育任務。軍政課程部隊與學校共同參與,統一認識、統一思想;軍事訓練學院聘請士官學校專業人員全程指導,確保科學、達標;專業課程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學院負責授課,部隊抽查考核,過程考核,保證質量。在專業教育方面學院教師發揮所長,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方面士官學校教師發揮所長[3]。
雙方共享師資資源,組建了“專兼結合、軍地混編”的師資團隊。學院為士官班學生配備最強的師資,同時派出公共課程教師到士官學校參與教學和課程建設,為士官學校公共課程教師進行培訓。士官學校訓練部派出軍事教員和專科課程教師到學校參與課程教學,與學院其他授課教師共同備課并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雙方共享實訓設備,學院面向士官學校師生開放圖書館和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計算機信息管理和通信技術實訓中心、汽車工程實訓中心、電子電工實訓中心等校內實訓場所,共享先進的CPS SWE、裝配、焊接、機加工、維修服務等設備。同時積極安排士官學校教師到如世界500強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江淮汽車制造公司、北京四維遠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主要合作企業進行考察學習。學院與士官學校制定了軍地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學員和學院教師每學期到士官學院進行參觀和訓練,第六學期集中在士官學校進行學習和訓練。雙方實現了圖書資料、教學場地、教學設備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共享。
3 ?“共享型協同育人共同體”取得的主要成績
人才培養水平顯著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多方認可。士官專業由1個擴展到4個,合作部隊由火箭軍擴展到陸軍,招生人數由每年100人擴展到每年340人,定向培養士官在校生1009人,已有242名士官生順利畢業進入火箭軍部隊服役,士官生由于思想素質高、政治覺悟強、專業技能過硬,受到部隊領導的一致好評。2014年火箭軍在學院召開了定向培養使館示范觀摩現場會,2015年學院當選為定向培養執照士官轉業組副組長單位。軍隊院校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協作聯席會認為:“學校培養的士官生以扎實的思想作風、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較強的專業能力獲得火箭軍總部領導和基地領導高度贊譽,為部隊基層連隊建設和改善部隊兵源結構做出了重要貢獻。”士官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明顯高于普通高職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等比賽中,獲得一等獎8項,獲得三等獎以上獎勵50余項,同科目期末考試成績平均高出普通高職生10余分。雙方教師聯合撰寫并發表論文5篇,聯合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虛擬仿真軟件1套,申獲國家專利8項。雙方共同開展的《解放軍1121J軍地通用汽車制動系統總成虛擬仿真系統的開發》獲批濰坊市科學技術發展計劃項目。
學院定向培養士官工作先后被《半月談》《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濰坊日報》、山東省教育廳網站、中國教育在線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接待省內外20多所學校學習借鑒,起到了較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4 ?“共享型協同育人共同體”共育優秀士官主要經驗
4.1 士官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具體崗位
根據確定的服役部隊方向和所學專業,軍地融合,對專業定向士官人才培養對應的目標崗位進行精準定位,為培養目標進行畫像。根據對應的崗位(群)確定專業課教學內容和課程,重點課程增加深度和增強崗位針對性。基礎課程瞄準崗位群,著眼于士官學生發展和轉崗需求,適當寬口徑開設,但不能大而全,面面俱到。
4.2 任職教學盡量前置
加大任職教學比重,軍地聯合系統規劃“2.5+0.5”的學制,教學內容3年一體化設計,避免重復,把最后0.5年任職教學不涉密的教學內容盡量前置,教學儀器設備盡量統一型號,盡可能減少專業基礎知識補差培訓。解決最后0.5年專業學習時間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矛盾重復等問題。給任職教學留更長的時間接觸實際裝備、實踐實訓,使學員盡快適應部隊,盡可能縮短專業化成長時間。
參考文獻
[1] 白宇.高職院校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生管理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43):188,190.
[2] 彭知輝.關于“教、學、練、戰”一體化模式的辨析與理解[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2):68-72.
[3] 孫輝.定向培養士官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