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旭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校園網絡輿情事件頻發,校園網絡輿情也表現出新的特性。該文介紹了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發展的3個周期,以及高校在校園輿情處置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最后,在校園網絡輿情宣傳、引導、大數據支持分析以及規章制度方面給出了高校校園輿情的監管機制。
關鍵詞:校園 ?網絡輿情 ?監管
中圖分類號:TP392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245-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vents occur frequently, and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lso shows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cyc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roblems faced by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campus public opinio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campus public opinion is given in the aspects of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opaganda, guidance, big data support analysis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 Campus;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Supervise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高校校園網絡輿情也表現出新的特性,表現為實時、交互以及擴散,爆發毫無征兆,并且由于傳播人員廣泛而帶來強大的影響力。新媒體的時效性也讓網絡輿情的動態變化數據收集難以全面覆蓋,多種自媒體平臺上用戶覆蓋范圍廣泛以及海量信息難辨真偽,網絡中信息通常以類似病毒的方式傳播,使得分析輿情的傳播規律變得十分困難。
由于高校中師生人數眾多,少則數千,多則數萬,因此,師生成為高校校園中輿情的主體。高校校園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傳道受業解惑的場所,人員思維較為單純,若沒有妥善的輿論引導,很容易成為網絡輿情發生的地方。
1 ?高校校園網絡輿情傳播周期
高校校園輿情傳播機制可以分為3個周期:輿情爆發期、輿情發展期、輿情平復期。
(1)輿情爆發期。
當某一高校校園內發生一件事情時,師生會將所看到或者聽到的信息發布到網絡圈中(例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師生的同學或朋友看到后也會將信息轉發到自己的網絡圈中,反復進行,就會形成校園輿情。
在這一周期中,輿情信息并不能得到官方的肯定與否,每一位傳播者都只是根據同學或朋友發布的信息進行解讀并轉發,輿情信息表現出零散、不真實、不確定等特征。由于校園中,師生是輿情傳播的主體,并且師生的群體較為集中,輿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為迅速的速度傳播。在這期間,輿情事件基本上未能經過官方的證實,多以師生自己的觀點為主。
(2)輿情發展期。
隨著信息的不斷轉發和評論,網絡傳遞信息中已經融合許多個人的主觀因素,并且在傳播的過程中已經存在一個或者幾個觀點被眾多的師生所公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較為有序的輿論系統。隨后,這些被公認的觀點會在校園網絡中快速發展,進入輿情爆發期。
在爆發期中,信息傳遞者會不自覺地將焦點對焦到輿論信息的處理單位或者將輿論引申到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上,各種輿情信息會產生大量的交叉信息,進而引發更大的輿情。
(3)輿情平復期。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發展,校園內傳播的輿論信息已經引起官方或者輿論主體人員的重視,通過將輿論信息的真實情況和細節進行公布和釋疑,讓廣大師生清楚自己所關注的事情真實情況,校園師生就會回歸理性,輿情自然消退。
2 ?高校校園網絡輿情面臨的問題
高校師生年齡段較為年輕,互聯網絡已經成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較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網絡輿論的參與程度較高,因此,校園網絡輿情對高校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的影響也較大。若對校園輿情置之不理,則會產生較大的校園輿情事件。
(1)校園網絡輿情宣傳、管理、引導不足。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高校要重視網絡安全及輿情宣傳、管理和引導,但在高校內部仍然存在輕視網絡安全及輿情管理的現象[1]。高校內部對網絡輿情的宣傳和管理大多以會議落實上級文件要求,沒有很好地宣傳與落實。
校園網絡信息復雜多樣,充斥著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各種思想在網絡中交織、發展。師生自律和自控能力較弱,對網絡中的信息既有恐懼心理又難以抵制其誘惑。校內輿情管理大多歸屬校宣傳部負責,但宣傳部工作又大部分集中在學校的宣傳方面,對師生輿情的宣傳、管理及引導少之又少。
(2)校園網絡輿情應對措施經驗不足。
國內對校園網絡輿情理論方面研究較少,缺乏可以借鑒使用的范例。高校對校園網絡輿情的反應速度比較滯后,處理手段比較僵硬。大多是在校園網絡輿情發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時才被發現,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強制性措施,如強制轉發信息、強制刪除信息等。此種應對措施會在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中出現師生消極懈怠不積極配合的情況,使得輿情無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出現更為嚴重的校園輿情。
(3)大數據對網絡輿情的沖擊。
網絡輿情的管理技術手段之一就是網絡信息數據的精確分析,提前發現可能產生校園網絡輿情的焦點信息,從而將校園網絡輿情控制在萌芽期。在現今物聯網及大數據高速發展的時期,校園內每時每刻都在大量的網絡信息,數據的生產速度較之前發生較大的變化。校園輿情處理技術人員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甄別和處理,提升校園網絡輿情的判斷時間和應對速度[2]。
3 ?高校校園輿情監管機制
(1)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的宣傳和引導。
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的宣傳和引導,需要加強師生自身素養的提高,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管理部門的宣傳和引導職能。
一方面,提升師生自身網絡輿情的素養。高校網絡輿情的傳播載體為網絡,提升網絡輿情的素養,即為提高網絡安全素養,準守互聯網規則,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3]。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甄別虛假信息,不傳播、轉發不良言論等。
另一方面,加強網絡輿情管理部門及相關人員的宣傳和引導作用。校園網絡輿情管理部門要認真落實網絡輿情宣傳工作,定期對師生進行網絡輿情培訓工作。另外,學校思政教師、輔導員及班主任要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4],從思想覺悟方面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的管理,維護校園穩定。
(2)加強大數據分析對校園網絡輿情的支持。
加強大數據分析對校園網絡輿情的支持,構建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輿情收集和分析平臺。在輿情分析平臺建設過程中要滿足校園輿情分析需求:平臺功能要符合校園網絡輿情的宣傳、管理、評價等功能;平臺應具有對當前網絡中產生的焦點問題的實時跟蹤和分析功能,并對其產生的影響給出相應的評價;平臺應具有網絡輿情處理能力,指導工作人員及時對發生的輿情進行處理。
(3)完善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制度。
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完善校園網絡輿情管理規章制度,制定相應的突發校園網絡輿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輿情管理人員,按照輿情應急預案進行演練,熟悉輿情的處理過程,并在演練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林雙雙.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2] 張學英.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輿情發展及控制分析[J].網絡空間安全,2016(8):14-16.
[3]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新華網,2018-03-18.
[4] 陸軍.網絡輿情角度下高校網絡文化安全問題研究[J]. 網絡安全,2017(10):1184-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