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提示:電子校務將時代、社會發展新的因素注入學校教育教學之中,新時期,要求學校管理者轉變觀念,融入新時代變革大潮,站在學校戰略發展高度,重新審視學校積淀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組織架構等,形成信息化管理頂層設計,為教育變革服務。
“互聯網+”讓學校管理更智慧
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校長陸磐良:我們學校是上海市首批市重點中學和首批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之一。學校重視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硬件設備方面,目前已實現無線網絡校園全覆蓋,可供教師教學、科研使用,所有教室、實驗室均配備計算機、電子白板和投影設備,部分教室配備多功能交互式智能顯示設備;軟件系統方面,目前已擁有網上閱卷系統、綜合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教學教研、學習診斷、家校溝通等方面已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電子校務管理對學校帶來的效益相當顯著。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朝陽小學校長周敏: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公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由之路。新時期,不論城市還是鄉村都建有校園網并以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信息化教學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不僅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在改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我們學校基于智慧校園應用平臺,通過電子班牌、“校園一卡通”“教育家+”手機APP、校園軟件定制等,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應用信息化、家校互動等最佳管理模式。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團結路小學校長孟彤玥:學校人員分工、各部門計劃總結、課表、會議通知、校園新聞、課程結構、人員與組織設置、考核細則、獎勵條例等,學校管理盡在掌握。電子校務管理從最初的全面采集、存儲是繁瑣的,但后期使用便捷、高效。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提高了學校信息管理與使用水平,促使學校管理高效、有序運轉;電子校務將時代、社會發展新的因素注入學校教育教學之中,真真切切為教育帶來變革。
構建信息化校園體系
浙江省天臺中學校長鄭志湖:健全信息化組織結構,構建信息化校園標準規范體系,包括信息化管理、實施、維護等標準與規范;構建學生、教師、管理人員、信息化建設、運行、維護人員與“建”“管”“用”并行的信息化人力資源體系;完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機制,健全運行維修管理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從學校實際出發,以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為根本出發點,構建具有靈活、兼容和可擴充性的信息化校園建設方案。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團結路小學校長孟彤玥:2013年7月,我校引進“電子書包”進校園,不僅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也改變了教師教學方式。電子校務,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自覺應用,實現的不只是綠色節能辦公;更主要可實現更大范圍的互動、合作與交流。為此,我們創建領航工作室,“領航”意為引領,先行。經過近7年的努力,領航工作室從最初的15位成員到現在的全員參與;從最初的數學、語文學科教師,到現在語、數、英、科學、美術、音樂、綜合等全學科教師,成員有多年的教學骨干、也有高學歷的年輕教師。領航工作室成為學校最有朝氣、最有活力的團隊,構建信息化校園標準規范體系,電子校務實現教學方式變革。
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凌井店鄉聯合學校教研員郝福萍:建立學校自己的FTP文件傳輸系統,上傳本學校校本及各學段需求的電子圖書閱讀資料及課外閱讀電子圖書,在傳統圖書室的基礎上實現學生閱讀的便捷及閱讀量的擴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閱讀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課標要求,為此,我們學校構建信息化校園標準規范體系,創建 “建構班級整本書創意閱讀體系”,將電子校務管理運用到學校日常管理服務中,這本身就是校園建設管理的一大亮點,在追求實用、方便、高效的同時,依據學校實際,進一步將電子校務管理向教育教學深處延伸。
信息化管理不是簡單建立平臺
浙江省天臺中學校長鄭志湖:學校管理信息化是現代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教育現代化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和引領,如何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學校管理是當前學校實現教育現代化急需解決的課題。信息化管理不是簡單的建立各種信息平臺,而是通過信息化帶動學校管理創新。首先是轉變觀念,融入新時代變革大潮,站在學校戰略發展高度,重新審視學校積淀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組織架構等,形成信息化管理頂層設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有效提高管理效能和教學效率。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小學副校長肖敏:我們學校坐落在蕪湖市最大的城中區(鏡湖區)的中心地帶,背依赭山,面臨鏡湖,校園鬧中取靜、小巧精致;學校有“科普中國·校園e站”云教室、網絡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錄播教室、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臺及網絡中心。學校認為,“互聯網+”不能走形式,其本質就是要通過互聯網思維、模式、方法推進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對教育的變革,創造教育新業態,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
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副校長孫世建:我們學校是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的核心成員校。在智慧校園創建的道路上,學校以實為主,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學校將校務資源與互聯網進行整合,變得高效、精準。可以說,電子校務管理,正迅速地改變學校面貌,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學校管理者與學校各部門通過OA辦公系統終端,在計算機和手機上都可以處理公文,并及時了解公文流轉進程,跟進教學完成情況;該軟件還具備公文查詢功能,便于各部門對分管任務進行回顧與整理。
促進學校向高標準方向發展
浙江省天臺中學校長鄭志湖:我們學校已建成50M有線網絡,100M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做到了班班通,教師辦公電腦人手一臺。特別是新建“科普中國·校園e站”云教室和錄播教室、機房改造、無線WiFi校園全覆蓋,獲得國家版權專利的“創先智慧校園”微信管理軟件系統等信息化教育教學配備,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增加了學生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視野,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學校向高標準、高層次方向發展。
云南省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大漁小學校長張紅平:電子校務管理,對中小學而言,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甚至很多偏遠地區學校還僅僅是“聽說”而已。以發展需求為導向的電子校務系統建設,是學校最根本的發展思路,以學校發展為需求的多元信息化電子校務系統建設,讓電子校務管理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成為學校綜合發展的有力支撐。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學校提出“無紙化”辦公、“網上教研”“網絡會議”“基于APP的公文流轉”;其實,電子校務管理核心應該是“校務管理”,而不是“電子”。提升學校管理效率,讓管理實現質的提升,簡化流程、方便分析、指導決策,從而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這才是實施電子校務管理的根本。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信息技術學院王鵬:信息化是一個跨時代的改革過程,同時也是一項系統進步工程。在全球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行業也走上了信息化改革之路。我們學校作為高校教育行業改革的實踐者,一直以來推進用科技手段落實學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北師大珠海分校早在2002年建校之初就引入了電子校務,目前已形成教務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網絡教學平臺、質量工程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就業管理系統、校園OA辦公系統等組成的管理系統網,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實現了校園規范化管理,促進了學校向高標準方向發展。